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那些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的物质称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NSP)、单宁、棉酚、抗胰蛋白酶因子等。其中,NSP的抗营养作用特别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麦类原料及其加工副产品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NSP),如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等,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抗营养作用。NSP酶制剂可降解麦类等谷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因而被应用于饲料中。  相似文献   

3.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言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很容易被消化。然而,很多其它物质却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这类物质在动物营养学上称之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  相似文献   

4.
在小麦、玉米、豆粕、菜粕等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淀粉多糖(NSP),特别是阿拉伯木聚糖,是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对动物消化吸收存在一定的抗营养作用。当木聚糖进入单胃动物小肠后,部分溶于水,使  相似文献   

5.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促进家禽生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家禽麦类基础日粮含有较多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SNSP影响家禽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抑制家禽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利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可降解SNSP,促进家禽生长,对酶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家禽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韩正康等研究发现酶制剂除影响家禽的消化吸收外,还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SNSP降解可能会产生活性调节物质引起家禽神经内分泌生物轴的变化,从而提高家禽徨产性能,本文就SNSP的抗营养性,NSP酶制剂消除营养因子反应及其神经内分泌机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1饲料中为什么添加酶制剂?1.1补充内源酶的不足(主要针对幼龄动物),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1.2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可消化利用性。抗营养因子是指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存在以不同机制影响动物对其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的物质的总称。由于这些抗营养因子通常都是多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因此又称为非淀粉多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NSP。2关于酶制剂效果的问题当前饲料中使用酶制剂已经是非常普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表明,鱼粉在鸡日粮中配比过高会引起胃肠组织糜烂,严重时导致死亡。所以,植物蛋白在鸡日粮中有重要的作用。豆粕因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直接饲喂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会导致腹泻.生长缓慢、停滞甚至死亡。发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将大豆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将抗营养因子消除,有利于幼龄动物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8.
生长肥育猪饲粮多以植物性原料配制,不用或极少使用动物性原料,然而植物性原料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如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含有非淀粉多糖(NSP)、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植酸、果胶、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降低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1].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以提高畜禽饲粮养分消化率,改善生产性能,减少排泄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DNS法快速评定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饲料原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淀粉多糖(NSP,non-starchpolvsaccharides)是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所有多糖类的总称。目前各种饲料原料,尤其是非常规饲料原料中NSP含量很高(表1),NSP的抗营养机理为增加食糜黏度。阻碍营养物质释放,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和降低饲料能值.从而使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有所降低。最终影响动物生长。目前评定各种酶针对不同饲料原料酶解效果的试验方法不多,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的DNS法.快速评定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饲料原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营养学家在抗营养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人们对畜禽营养水平的需要已有较深入的了解。随着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同样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所谓抗营养因子(ANFs)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健康水平。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很多,如豆类籽实中的脲酶、抗胰蛋白酶和凝集素,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麦类饲粮中的非淀粉多糖是一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它难于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能使消化道食糜黏稠度增加,导致饲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笔者就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抗营养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富伟 《饲料广角》2006,(19):29-31,40
1 非淀粉多糖及其危害 非淀粉多糖(NSP)是常用饲料原料的组成物质,其中存在的木聚糖、阿拉伯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作为抗营养因子目前倍受关注。大麦、小麦等原料中,NSP主要集中在糊粉层和胚乳中,加工后主要在其副产品中,因此次粉及麸皮中NSP含量明显高于整粒谷物。  相似文献   

13.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营养的消化吸收的微量成分。抗营养因子可影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些抗营养因子毒性很强,可造成动物中毒和死亡。1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1.1 主要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素、单宁等。1.2 副作用:抗营养因子与消化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减弱其活性。可与蛋白体结合,使粘膜发育异常。可与金属元素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蛋白质、能量消化的抗营养因子、来源、抗营养作用及加工处理等详见表1。2 影响矿物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2.1 …  相似文献   

14.
抗营养因子是存在于饲料中,阻碍饲料营养成分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导致动物体病变,影响动物生长、繁殖性能的物质。消除抗营养因子是保证饲料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与健康,降低养殖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探索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文章对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机理和影响后果、消除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正>复合酶中存在多种酶活性,其中主要为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复合酶中的各种酶活性起着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各种酶的共同作用下,动物饲料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被破坏,其抗营养作用消失,因而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16.
复合酶制剂在黄羽肉鸡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但目前畜禽能量饲料主要是玉米,小麦应用较少,尤其在肉鸡日粮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麦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NSP)。其中水溶性NSP会提高食糜粘度,降低消化酶与底物的结合速度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提高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厌氧发酵;导致消化道中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加,引起消化道疾病和降低营养物质利用率(Bedford&Classen,1992)。在小麦型日粮中添加以木聚糖酶和B一葡聚糖酶为主的NSP复合酶制剂可有效消除抗营养作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MathlouthisNm,2003)。  相似文献   

17.
豆类饲料内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灭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类饲料内的抗营养因子及其灭活李莉(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霍启光(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豆类籽实是单胃动物最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但是其营养价值受许多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但使蛋白质的质量下降,还会导致动物的...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定远 《广东饲料》2000,9(5):23-25
饲料中某些阻碍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称之为饲料的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抗营养因子可归为对动物生长或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非纤维性自然物质成分。饲料抗营养因子研究的意义有: (1)对深化传统的营养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抗营养机理的探讨,进一步阐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转化利用。 (2)有助于提高饲料加工处理的效果和效率,促进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 (3)可以开辟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和利用更多的非常规饲料原料。 (4)研究抗营养因子的机理,对开展动物营养调控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已发现…  相似文献   

19.
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是指饲料中所含的一些对养分的消化、吸收、代谢及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人类对抗营养因子的认识已有很久的历史,但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迄今才有几十年的历史。Huis-man 等(1990)指出,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之间有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  相似文献   

20.
于旭华  冯定远  王芳 《饲料工业》2002,23(12):18-20
<正> 1 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营养特点 豆类中富含高质量的植物性蛋白质、微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成为优良的植物蛋白来源。但由于豆类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可以降低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甚至对动物产生毒性作用。豆类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