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对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18条林阴道中的16条道路43个样段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三板四带式剖面形式为主的林阴道中,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乔木20种,灌木25种,其中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Ait.)Willd.]、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和雪松[Cedrusdeodara(Roxb.)G.Don]为优势树种,通过调查可见,城市林阴道较一般城市道路承载更多更集中的文化信息,承担着城市文脉传承的廊道作用。建议增加观花观果植物,加大乡土树种应用的比重,注重植物景观的搭配和后期养护。研究结果对南京市林阴道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可为其他地区的林阴道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报道浙江省植物分布1个新记录属和7个新记录种。1个新记录属是爵床科(Acanthaceae)狗肝菜属(Dicliptera Juss.)。7个新记录种分别是伞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shweliense W. W. Smith)、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南投万寿竹(Disporum nantouense S.S.Ying)、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 Sweet]、假九节(Psychotria tutcheri Dunn)、尾叶雀梅藤(Sageretia subcaudata C.K.Schneid.)、粗壮腹水草[Veronicastrum robustum (Diels) D.Y.Hong]。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馆WZU,这些类群在浙江省的发现既丰富了植物区系的内容,又为植物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山西省归化植物新记录4种——夜香紫茉莉[Mirabilis nyctaginea(Michx.) Sweet]、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x.)、刺苍耳(Xanthium spinosum L.)和野莴苣[Lactuca pulchella(Pursh) DC.]。并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李树叶部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李树叶部几种常见病害,如李树红点病[Polystigma rubrum(Pers.)DC.]、穿孔病[Xan-thomonas pruni(Smith)Donson]、[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v.)Aderh]、李树斑点病[Alternaria sp.]及李树灰斑病[Phyllosticta sp.],并对其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所说的木通是指木通属(Akebia)的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和亚种白木通[Akebia trifol iata(Thunb.)Koidz.subsp.australis(Diels)T.Shimizu]。木通属为毛茛目木通科的一属植物,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日本和朝鲜)。木通为落叶或半常绿木质缠绕藤本。花单性,雌雄同株同序,多朵组成腋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在南星科观赏植物上的几种新具菌病害—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7年-1999年间在广州地区进行天南星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系统调查鉴定的5个新真菌病害:圆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oxycardium)白绢病、绿宝石绿绒(P.erubescens)褐斑病、花烛(Aanthurium andrucanum)苗枯病、花烛褐斑病和观叶花烛(Anthurium sp.)猝倒病,其病原真菌分别为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蔓绿绒壳二孢(Ascochyta philodendri Batista)金龟子绿僵菌[Metarrhizium znisopliae (Metsch.)Sorokin.]、环带顶孢[Acremonium zonatum (Saw.)W.Gams]和1种腐霉(Pythium sp.)。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天南星科观赏植物上的几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97~1999年间在广州地区进行天南星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系统调查所鉴定的5个新真菌病害:圆叶蔓绿绒(Philodendronoxycardium)白绢病、绿宝石蔓绿绒(P.erubescens)褐斑病、花烛(Aanthurium andrucanum)苗枯病、花烛褐斑病和观叶花烛(Anthuriun sp.)猝倒病,其病原真菌分别为罗氏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蔓绿绒壳二孢(Ascochyta philodendri Batista)、金龟子绿僵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Metsch.)Sorokin.]、环带顶孢[Acremonium zonatum(Saw.)W.Gams]和1种腐霉(Pythiums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石灰—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草本植物协同作用对酸性锡尾矿的改良效应,筛选酸性锡尾矿适生优势植物。【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生石灰与AMF混合菌剂对锡尾矿上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 (L.) Beauv.]、香根草[Chrysopogon zizanioides (L.) Roberty]、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苜蓿(Medicago sativa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生长、重金属累积和根际主要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生石灰—AMF可提高尾矿pH值、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且显著增加6种草本植物生物量,尤以黑麦草增加最多。所有复合处理中,生石灰处理下黄茅根际尾矿pH值最高,较改良前提高了0.92;生石灰—AMF处理下,香根草根际尾矿有机质含量较高,较改良前提高了7.6倍;苜蓿和黑麦草根际尾矿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较改良前提高约...  相似文献   

9.
锯齿棕亦称塞润棕(Serenoa repens [Bartr.]Small, syn. Sabal serrulata [Michx] Nutt. Ex Schult.F.)是锯齿棕属(Serenoa Hook.f.)的唯一代表植物,也是遍布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种野生棕榈科植物.  相似文献   

10.
湘西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优势植物吸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湘西锰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优势植物吸收特征,为锰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湘西花垣县响水村锰矿区废弃地植被物种组成,测定优势种根际土壤及植物根部和地上部分的Cu、Zn、Pb、Cd、Mn、Ni含量。[结果]响水村锰矿区所记录的高等植物共有20种,隶属15科18属,且优势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土壤重金属主要为Cd、Mn污染,且Cd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GB 15618—1995),超标倍数达6.12~13.61倍,Mn含量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57.93~244.40倍,污染严重;11种优势植物,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 Fort.)植物体内Mn含量较低,为Mn规避型植物,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Warb.ex Schum et Laut.]根部Mn含量远大于地上部,为Mn根部囤积型植物,飞蓬(Erigeron acris L.)、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ex D.Don)、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Linnaeus)MosyakinClemants]、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 Meisn.)、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均表现出对Mn具有一定的吸收,其中,愉悦蓼对Mn的吸收富集能力较强,为Mn富集型植物。[结论]锰矿区重金属植物修复中,采用植物稳定技术时可以选择萹蓄、醉鱼草、五节芒作为先锋植物进行修复,采用植物提取技术时,可以选择愉悦蓼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石灰岩矿区先天脆弱的自然环境,石灰岩矿区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趋于严峻。作者通过对河北省石灰岩矿区分布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域的石灰岩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从而为石灰岩矿区后期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东  杨木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92-12294
以广东省高要市石灰岩矿区为例,用指数和法计算土地破坏程度,结合极限条件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土地复垦目标适宜性评价,并探讨了矿区土地复垦实施及其生态重建等问题,希望为改进矿区土地复垦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临汾西山地区封禁治理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城宏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61-63,68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对临汾西山地区封禁治理的植被恢复状况、分类形式及治理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定时间的封禁治理,该区植被覆盖度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在某些原生残存植被种保存较好的多年封禁地段,植被已表现出一定正向群落演替特征;封禁治理可分为水土保持项目区类、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区类、地方生态林区类和庄园大户承包四荒治理类;封禁区植被的减沙效应为44.7%~57.7%,平均为52.7%;封禁区气候降雨、温度和湿度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虱目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果。[方法]通过优化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的投放规格、顺序、密度比等,利用二者生态位差异,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植物空心菜等,优化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结果]收获虱目鱼平均规格0.52 kg/尾,单产5 010 kg/hm~2,成活率43%;收获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90只/kg,单产6 795 kg/hm~2,成活率51%。[结论]生态混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同时实现养殖生态环保、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乡土树种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部分园林人过于追求标新立异,总要把低纬度地区的树种试着移植到高纬度地区,不仅丧失本地区园林特色,违背自然规律,还破坏原有的生态水平,外来树种成活率低,与我们提倡的节约型生态园林的理论是相悖的。通过对乡土植物应用优势的分析,阐述乡土植物在今后城市园林景观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毕节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铅超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重金属富集机制,筛选适应南方重金属矿区生长的铅富集植物,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恢复铅锌矿山的生态与植被重建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基础,通过野外采样分析,对毕节地区主要铅锌矿区矿渣废弃地及其周围生长的植物进行优势物种筛选及其铅超富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铅锌矿区生长旺盛、分布频率较高的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菊科、车前科、灯心草科、马钱科和忍冬科等7科的12种植物,其中,淡黄香青(1 304.5mg/kg)、灯心草(1 446.5mg/kg)、五叶草(1 363.7mg/kg)和车前(1 864.2mg/kg)等植物的铅含量测定符合铅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铅富集量大于1 000mg/kg的临界标准。自然条件下淡黄香青地上部分对铅的富集量达1 304.5mg/kg,富集系数为1.788,转运系数为0.698,地上部分铅含量超过正常植株32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盾叶莓的繁育特性及生态适应能力进行初步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生殖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分析野生盾叶莓的繁殖特性;将野生盾叶莓引种到不同海拔地区,比较两地盾叶莓的物候期和繁殖特性,分析其生态适应能力。【结果】在自然条件下,盾叶莓的繁殖主要以根蘖苗和基生苗的方式进行。幼苗当年8月底长成,11月中下旬花芽分化形成;落叶越冬后次年4月上旬~5月上旬开花,单花花期5~7d,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6月底~7月上旬果实成熟。在两处引种地盾叶莓营养繁殖和营养生长均良好,在引种地1果实产量比野生状态高,而在引种地2果实产量显著降低。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蘸取1000mg/L生根粉与100mg/L硼酸混合溶液处理10s的插条成活率最高,木质化插条90d成活率为52%,半木质化插条成活率为93%。【结论】盾叶莓4~5月开花,6月底~7月初果实成熟,以营养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在海拔11~50m的低海拔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状况良好,但结实量明显下降,生态适应能力较弱;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引种,盾叶莓的营养生长良好,结实率比野生植株高,物候期提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十八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农业大学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课题组创建于1986年。18年来,课题组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家联手攻关、课题研究与矿区生产紧密结合的方式,先后跨院、跨校、跨省、跨国,同国内外15家科研院所、10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并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用于25项有关工矿企业土地复垦标准的制定和科技开发中。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鉴定成果4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制规划设计报告书25部,积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图片3580余张、图书800余册。培养研究生30名。相关研究内容也新增到4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全国"十五"规划教材中。研制的采矿废弃地未来空间生态景观安全格局的规划设计、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环境灾害控制、生产力快速提高等综合集成技术体系,为整体推进山西省及黄土高原采矿废弃地的生态经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利用作了较充足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马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21-4823
开发建设项目导致了大量的人工边坡和生态破坏.生态修复的开展大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彰显了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然而在一些特殊困难的立地条件下,普通的生态修复技术就不能凑效,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针对困难立地的生态修复技术——工程绿化技术便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对工程绿化技术的概念、技术体系、应用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