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选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含量,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喜树碱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5 min;10-羟基喜树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6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验证试验表明,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0.719‰和0.238‰,RSD分别为1.99%和1.79%。[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优选出了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以长鞭红景天为材料,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超声时间和微波时间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得到抑菌物质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抑制大肠杆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50min、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10min、微波时间2min;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60min、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6min、微波时间2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响应面法及超声波辅助优化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中喜树碱的提取工艺。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碱含量,以市售马比木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喜树碱提取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  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46.4%,超声时间26.1 min,液料比21.20 mL·g?1,喜树碱的提取率为0.084 4%,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R2为0.969 3,预测值与实验值偏差为3.2%。  结论  采用Box-Behnken优化马比木中喜树碱提取工艺,精确度高,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预测性良好。图2表3参13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羟基喜树碱的粒径,该研究首先采用了反溶剂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对羟基喜树碱原粉微粉化,使其粒径降低至1 000 nm以下,再通过高压均质法将羟基喜树碱微粉纳米化。在反溶剂过程中,考察了多种溶剂及反溶剂,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在高压均质过程中,考察了药物浓度、均质压力及均质循环数,最终确定了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优条件为:药物浓度为0.8 mg/mL,均质压力为60 MPa,均质循环数为20个循环。以上条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径为135.1 nm;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XRD)对羟基喜树碱原粉与纳米粒进行了性质分析,与原粉相比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粒径及结晶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羟基喜树碱的粒径,该研究首先采用了反溶剂法(以二甲基甲酰胺,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对羟基喜树碱原粉微粉化,使其粒径降低至1 000nm以下,再通过高压均质法将羟基喜树碱微粉纳米化.在反溶剂过程中,考察了多种溶剂及反溶剂,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三氯甲烷为反溶剂;在高压均质过程中,考察了药物浓度、均质压力及均质循环数,最终确定了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最优条件为:药物浓度为0.8 ng/mL,均质压力为60 MPa,均质循环数为20个循环.以上奈件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粒径为135.1 nm;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XRD)对羟基喜树碱原粉与纳米粒进行了性质分析,与原粉相比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粒径及结晶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喜树碱含量最高的喜树叶片的最佳采摘时间。[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同一地区不同时间采摘的喜树嫩叶中的喜树碱含量差别。[结果]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4(体积比),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m。样品制备条件:以甲醇为溶剂,60℃下超声提取1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喜树嫩叶中喜树碱最高含量为3.25‰。喜树嫩叶在4月中旬到4月末这段时间,喜树碱的含量是最高的,它比喜树果和喜树成叶都高,因此喜树嫩叶可作为喜树碱的生产原料。[结论]该研究为喜树碱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10-羟基喜树碱为原料,经硝化反应制备中间体9-硝基-10-羟基喜树碱,再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新的9-硝基喜树碱酯类衍生物。对反应路线的选择及反应中间体和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 NMR、IR和MS(ESI)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总转化率达到90.2%。  相似文献   

8.
羟基喜树碱是从喜树中提取得到的微量生物碱,是天然的抗癌药物。纳米和微米尺度的新型制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这些制剂可增加羟基喜树碱的稳定性,提高其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减少给药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综述了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米制剂的最新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浸提结合法对蛹虫草培养残基甘露醇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之间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浸提结合法比纯浸提法或纯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好,提取剂以蒸馏水为佳.对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浸提时间、浸提温度5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16(45)正交试验,发现料液比对甘露醇的提取率影响最明显,其次为浸提温度,而超声时间、浸提时间和超声功率的影响相对较小,确定蛹虫草培养残基中甘露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超声功率99W、超声时间20 min、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30℃.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6,(5):107-112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RSM)分析试验,对超声辅助法提取刺玫籽油工艺进行优化,数学模型拟合度较好。选择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确定刺玫籽油超声最优提取条件:粉碎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4、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此时刺玫籽油得率达到11.92%,该条件下浸提的刺玫籽油油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景艳艳  杨昌鹏  何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86-6487,6575
[目的]为杨桃果实过氧化物酶(POD)的分离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缓冲液匀浆法和丙酮浸提法对杨桃POD进行提取,并比较其提取的效果。[结果]用缓冲液匀浆法提取杨桃POD的最佳条件为:PVPP浓度1.0%、提取时间4 h、pH 7.0;用丙酮浸提法提取杨桃POD的最佳条件为:丙酮浓度90%、丙酮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4 g/ml。[结论]经比较,用丙酮浸提法提取的杨桃POD的比活性远大于缓冲液匀浆法,约是后者的15倍。在提取杨桃POD时,宜选用丙酮提取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羟基喜树碱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表达的影响,寻找羟基喜树碱(HCPT)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新靶点.方法:分别采用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验证不同剂量组HCPT诱导MCF-7细胞的TIMP-3表达特征.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HCPT均可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诱导MCF-7细胞的TIMP-3表达上调,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前期的基因芯片研究结果相符合;实验同时观察了HCPT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亦显示HCPT可在TIMP-3表达上调的同时抑制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论:HCPT可诱导乳腺癌细胞的TIMP-3上调表达,抑制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牡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牡荆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固液比、超声时间及超声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大鼠肝匀浆为材料,测定牡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时间〉固液比〉超声功率,当乙醇浓度为30%、固液比为1∶10-1∶20、超声时间为30-60 m in、超声功率为600 W时,总黄酮提取率较高;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0%,固液比1∶20,超声时间60 m in,超声功率600 W,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886%。[结论]牡荆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在0-0.125 5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混合痔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603例患有混合痔的患者采用高频电容场痔核疗法(HCPT)、内扎外切疗法、单扎微波疗法、痔根断疗法、枯切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HCPT疗法治疗痔疮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 HCPT疗法具有诸多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经过12d的干旱胁迫,喜树叶内Fpro和MDA含量分别升高了46.7%和19.06%,是同期对照的138.93%的117%;Pn降为负值;Tr和Sc显著下降,降低幅度分别为58.28%和75%;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逐步增大。抗蒸腾剂可有效地缓解胁迫对喜树的不良影响。短期干旱胁迫可使叶内喜树碱的含量明显提高,在生产中可由此而提高喜树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喜树幼苗根生长过程中喜树碱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喜树幼苗生长过程中各级根的喜树碱含量,分析了喜树幼苗根系中喜树碱含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根的喜树碱含量和产量均为最高。随着幼苗的生长,整株根系及各级根的喜树碱含量都呈缓慢上升趋势,整株根系及各级根干质量与相应的喜树碱总量均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7.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快速溶剂萃取(ASE)和高速匀浆提取,固相萃取净化(SPE)和凝胶色谱净化(GPC),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检测对茶叶中农药残留,建立了茶叶中32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其中包含了相关标准规定的茶叶所需检测的14种农药、增加了13种高毒农药和5种菊酯类农药。样品采用两种方法提取,两种方法净化,两种仪器检测分析,分别做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0.10 mg/kg添加浓度下作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一般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81.00%~119.80%、1.10~5.42;一般提取和凝胶色谱净化76.47%~93.45%、3.43~7.34;ASE快速萃取和固相萃取净化80.12%~110.30%、1.37~5.32;ASE快速萃取和凝胶色谱净化76.45%~93.56%、2.56~7.98。MDL分别为MSD在0.079~14.40μg/kg、FPD/ECD在0.24~98.0μg/kg。该研究讨论的几种方法组合都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满足茶叶中农药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优化闪式提取葡萄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晋  张正伟  王吉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82-10883,10886
[目的]优选闪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的工艺。[方法]应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多酚提取率、总单宁提取率和原花青素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的最佳工艺为:用6倍量的95%乙醇提取3次,每次1min。[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简单、快速、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了4种分离提取方法对生物转化液中转化产物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4种分离提取方法分别为文献法、浸泡法、洗脱法和匀浆法。[结果]11-α-羟基-坎利酮主要游离于转化液或附着于菌丝体外表面,洗脱法和浸泡法对11-α-羟基-坎利酮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400 ml乙酸乙酯洗脱,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为96.0%;经乙酸乙酯浸泡90 min,11-α-羟基-坎利酮提取率达到98.8%。[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