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明确7%氯虫·噻虫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确定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笔者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试验。结果表明,7%氯虫·噻虫胺悬浮剂在84~126 g·hm-2剂量下,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效果好,且对水稻安全,对天敌昆虫影响小,可在水稻上用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药剂,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陶氏益农公司生产的22%氟啶虫胺腈SC对稻飞虱的具体防效、适宜用量和持效性,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稻飞虱发生高峰期,每667 m2施用22%氟啶虫胺腈SC 40 mL,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因此,该药剂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寻求和储备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的优良药剂,于2016年开展了63%噻嗪·呋虫胺WDG对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3%噻嗪·呋虫胺WDG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施药量为10、15、20g,药后3d、7d、14d、30d的校正防效为60.3%~99%,且持效期长。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12种常用水稻稻飞虱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目前使用较多的12种水稻稻飞虱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参试的12种防治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4 d对水稻稻飞虱防效在86.11%~93.22%,其中10%烯啶虫胺水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80%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药后3 d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14 d防效在90%以上。[结论]10%烯啶虫胺水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80%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28%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以及对水稻安全性等,于2020年开展了该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8%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悬浮剂300、450 mL/hm~2对水稻田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30%乙虫·毒死蜱SC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和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乙虫·毒死蜱SC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高,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预防和延缓稻飞虱产生抗药性,该研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水剂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防效均较为理想,且持效期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防治稻飞虱时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治稻飞虱,寻找替代吡虫啉的新药剂,特引进新药剂呋虫胺开展了田间稻飞虱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水稻和天敌安全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呋虫胺悬浮剂20~30mL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d对稻飞虱的防效为65.47%~71.08%,药后3d防效为80.59%~83.14%,药后7d防效为86.02%~90.66%,药后14d防效为87.19%~91.33%。该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5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较好药剂,速效性强,持效性好,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稻飞虱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推荐使用剂量为90~120g.a.i/hm。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药剂对稻飞虱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30%吡蚜·速灭威可湿性粉持效期长,对水稻防效好,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和25%吡蚜酮·噻虫嗪可湿性粉剂速效性好,均可在稻飞虱防治中推广使用,适宜用量应根据田间虫量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和延缓吡蚜酮抗药性产生的复配药剂,本研究选取4种吡蚜酮复配剂进行试验。以57%噻虫·吡蚜酮WDG、30%吡蚜·噻虫胺SC、35%噻虫·吡蚜酮WDG、70%吡蚜·呋虫胺WDG为试验药剂,以25%吡蚜酮SC为对照药剂,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在稻飞虱低龄若虫盛期施药,于药后3、7、14、21天调查稻飞虱及蜘蛛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4种吡蚜酮复配药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控制效果,药后3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9%以上,药后14天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仍在98%以上,药后21天,35%噻虫·吡蚜酮WDG防治效果为86.26%,其他3种药剂防治效果仍在90%以上。4种药剂对蜘蛛杀伤力不明显,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因此,4种吡蚜酮复配剂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对天敌(蜘蛛)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试验药剂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和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防治稻飞虱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吡蚜酮·烯啶虫胺WG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每667 m2用药量为12 g时,药后3d、7d、14d、21 d防效分别达84.97%、89.19%、91.26%、92.28%;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0.0450,0.0600、O.0750k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0.0289kg/hm^25%吡虫啉乳油(对照药剂)和清水(空白对照)5组处理,进行了烟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烟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d供试3个剂量的防效均达到92.0%以上,且速效性较好;药后7d供试3个剂量的防效达96.90%以上,持效性较好。[结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烟田蚜虫的适宜用量为0.0450kg/hm^2(有效成分),持效期达7d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明确7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以300.00 g/hm225%吡蚜酮WP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3 d 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1.75%、79.19%、84.60%,药后20 d的防治效果为65.23%、76.52%、81.11%。[结论]160.05 g/hm275%吡蚜酮WP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吡蚜·异丙威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与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室内毒力测定,吡蚜酮、异丙威以1∶2配比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高毒力,共毒系数最大达到166.55,LC50为11.01 mg/L,增效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30%吡蚜.异丙威WP 20、30、40 g/667 m2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1~14 d)为86.82%~99.78%;其速效性明显超过25%吡蚜酮WP 20 g/667 m2,持效性显著超过20%异丙威EC150 mL/667 m2。吡蚜酮、异丙威混配不但弥补其单剂速效性差或持效期短的不足,而且能避免和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0%吡蚜.异丙威WP对水稻安全,适宜用量为20~30 g/667 m2。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防治水稻稻飞虱和小麦蚜虫的药剂,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吡蚜酮磺酸盐和呋虫胺的最佳配比,筛选助剂体系获得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最优配方,并考察制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最优配方为:吡蚜酮磺酸盐12.5%、呋虫胺12.5%、农乳601#8%、T-809%、SP SC-3 5%、改性土4%,油酸甲酯补足至100%。田间药效试验显示,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对稻飞虱及小麦蚜虫的速效性、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磺酸盐·呋虫胺OD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可分散油悬浮剂的要求,对水稻稻飞虱及小麦蚜虫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建立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了番茄中吡蚜酮和吡丙醚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QuEChERS法提取和净化,UPLC-MS/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0.005~0.5 mg/L范围内,吡蚜酮的相关系数为0.994 5,吡丙醚的相关系数为0.999 6,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在0.02、0.2、1.0 mg/kg 3个添加浓度下,吡蚜酮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7.5%~106.1%,RSD值在2.2%~3.1%之间;吡丙醚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2%~89.1%,RSD值在1.6%~14.7%之间。吡蚜酮的检出限为1.0×10~(-3) mg/kg,吡丙醚的检出限为2.0×10~(-4) mg/kg。该方法适用于番茄中吡蚜酮和吡丙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噻虫胺和吡蚜酮复配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稻飞虱的复配药剂,利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明确复配药剂对田间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和对天敌安全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与吡蚜酮按3:1、2:1、1:1、1:2和1:3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2的比例复配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吡蚜酮SC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久性,制剂用量为300-375 mL/hm2时,药后1 d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速效性优于吡蚜酮,药后35 d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持效性优于噻虫胺,与吡蚜酮无差异,且对低龄、高龄若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30%噻虫﹒吡蚜酮SC对稻田蜘蛛安全,可大面积应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国内外水稻杀虫剂吡蚜酮专利申请的情况,把握水稻杀虫剂的研发趋势,对国内外水稻杀虫剂吡蚜酮技术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水稻杀虫剂的战略观点。结果表明,水稻杀虫剂吡蚜酮专利技术在2007和2008年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2001年以后水稻杀虫剂吡蚜酮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转向了吡蚜酮与其他杀虫活性成分复配杀虫剂及新剂型方向。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杀虫剂对菜蚜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九生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81-1084
菜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和70%吡蚜酮WG对甘蓝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3~10 d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与对照农药3%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相当;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蓝蚜虫的理想药剂,推荐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为81~117,84~126 g/hm2,在菜蚜发生初盛期及时喷雾施药。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2,5 d的防效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用药后7 d仍维持在90%左右,与对照农药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50 g/L茚虫威EC和20%氟虫双酰胺WG防治甘蓝小菜蛾,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以30~37.5,33.75~40.5,30~45 g/hm2为宜,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初盛期及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