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种6000尾/hm2,规格为0.25~0.50kg/尾的中华鳖2250只/hm2。采用一次放足、分批上市方式,经过319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9000、12800、14700kg,盈利分别为72300、92900、9630元,利润率分别为35.81%、36.11%、33.00%。  相似文献   

2.
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以鱼为主,猪、鸭配套,种草(菜)结合,即岸上养猪、岸边及山地种草(菜),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猪、鸭粪作为养鱼、种草(菜)所需的肥料;草(菜)作为养鱼、猪、鸭的青饲料;塘泥作为草地的基肥.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由此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广辟饲料、肥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经济效益,于2016—2019年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19年总投入呈增加趋势,总体投入均表现为:水稻小米辣肉鸭鲜食玉米鱼;(2)总产出为水稻肉鸭鱼小米辣鲜食玉米,水稻、鲜食玉米、小米辣、肉鸭、鱼4年平均总产出分别为24853.3元/hm2、7176.3元/hm2、8111.5元/hm2、15120.0元/hm2、14589.4元/hm2;(3)2016—2019年总收益分别为36277.5元/hm2、48510元/hm2、57663.5元/hm2和60307.5元/hm2;4年平均净收益为鱼肉鸭水稻小米辣鲜食玉米,鱼、肉鸭、水稻、小米辣和鲜食玉米的净效益分别为12646.4元/hm2、12513.8元/hm2、9478.3元/hm2、4886.6元/hm2和4886.6元/hm2,占总净收益的比例分别为28.5%、28.3%、22.1%、10.8%和1%。综合来看,勐海县"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鱼和肉鸭的投入低、产出高,效益较高;水稻虽然产出较高,但是投入较大,使得其净收益较低;小米辣和鲜食玉米的投入与产出均较低,但是可以作为该模式下提高收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高田镇水流村及江口村试行微型山塘水库鱼鸭综合养殖3 733.35 m2,获得了鱼鸭双丰收。选用条件基本相同的水流及江口2个山塘养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水流水库实施鱼鸭混养;江口水库为对照组,实施一般单养鱼。结果表明:鱼鸭混养水库比一般单养鱼水库平均增产鲜鱼1 353.9 kg/hm2,平均产商品鸭12 915只/hm2,平均新增利润54 959元/hm2。  相似文献   

5.
低山丘陵区种麦与养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富亿  邵庆春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5):54-56,F003
1997~ 1999年 ,在柳河圣水科技示范区 ,利用 2块面积合计为 1 51hm2 的河漫滩低洼易涝耕地 ,进行了种麦与养鱼的试验。鱼、麦产量分别为 2 793 3kg/hm2 和 3874 0kg/hm2 。其经济效益高于单一种麦、单一养鱼及麦收后复种其他作物等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大小相同池塘中放养相同品种、数量鱼苗和饲养不同数量高邮麻鸭,测定鸭鱼混养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观测鸭、鱼生长情况,研究鸭最佳放养密度。结果表明:鸭鱼混养模式下池塘鸭适宜放养密度为1 000只·hm~(-2),鸭鱼混养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相似文献   

8.
一、池塘的合理选择与设施建设1.池塘选择与建设鸭-鱼-蚌混养的池塘要求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养殖塘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3∶1,池基内坡比为1∶2~2.5,以延长日照时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增加水温。塘底要求平坦,  相似文献   

9.
综合养鱼就是利用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养鱼,是一种节能、低耗、高产、高效的先进养鱼方法。 鱼-鸭结合。主要配置方式有放群鸭.集中圈养和鱼鸭混养三种。一般是用112网片围栏群分池埂和水面养鸭,放养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池埂4—5只,每平方米水面3—4只。一只鸭年产粪40—50公斤,可转化成2—3公斤鲜鱼。一般每亩水面适宜配养肉鸭100—120只,其粪便和溅落饲料可生产鲜鱼200—3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针对鱼鸭混养的模式和现状,首次提出“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构想,更大限度延长生态产业链,实现低耗、低排、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995~2001年,在柳河县圣水镇崔家街小流域进行了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型开发技术试验。实行坡地建果园、果树间种牧草、塘坝水体鱼和鸭生态养殖、牧草喂鱼、肥水塘泥返果园培肥土壤,形成果、草、鱼、鸭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在提高了小流域生态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达到11992元/hm2,比原生状态下增加了近11倍,纯收入达4825.3元/hm2。  相似文献   

12.
刘静宜 《北京农业》2012,(27):84-85
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养殖技术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用鱼鸭池塘混养,能起到"一池双收"的生态效果,目前已经被广大渔民接纳并推广。渔民利用良好的地势水源条件,开挖池塘,以水面为中心,鱼鸭养殖并举,合理配置,形成大规模集群效应,达到鱼鸭双丰收。通过近几年鱼鸭混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在山东省临邑县建立的鱼鸭混养基地,进一步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g/尾,密度分别为6000、9000、12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000和12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会民  张韦  梁传辉  樊振中  谢刚  高勇  缴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10-6112,6115
[目的]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养殖池塘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能对池塘养殖的水质评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以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为主养鱼,平均规格71.4 g/尾,密度分别为6 000、9 000、12 000尾/hm2的3组池塘的水质情况。[结果]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养殖过程中,6 000尾/hm2组池塘属Ⅰ类水,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属Ⅴ类水。[结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池塘水质逐渐变差,但从综合评价结果也可看出9 000和12 000尾/hm2组池塘的水质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区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直湖港陆域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于2010年4~11月对其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进行排污量和水质同步监测与分析,并对其污染特征及输出通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养殖模式下,主要污染物为总磷(TN)和CODMn,两者占总输出通量的88.1%;鳖塘、鱼塘与鱼苗塘TN含量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蟹塘T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夏季TN含量明显增高,有机污染严重,各养殖塘变化趋势相似,其余指标常年处于平稳;鱼苗塘和鱼塘向水环境中TN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35.9kg/hm2和97.5 kg/hm2,总磷、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均为各类养殖对象中最高;传统养殖模式下,养蟹死亡率较高,生产单位水产品所带来的污染较为严重;利用单位面积土地养殖鱼类和鱼苗的总污染物输出通量高,分别达377.85 kg/hm2和485.7 kg/hm2,是鳖塘的5~6倍,对环境压力较大;养殖塘投饵量与TN和亚硝态氮的输出通量相关性较大、为0.97和0.94,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较低、为0.79。  相似文献   

17.
在地势低洼的芦滩上围堤蓄水 ,面积约 6.4 8hm2 ,水深 0 .8~ 1 m。以草鱼 ( 456g/尾 )、团头鲂 ( 1 1 5g/尾 )为主体鱼 ,每公顷共放养鱼种 974 5尾。以菜仔饼为主要饲料 ,6~ 9月每月追肥 1~ 2次过磷酸钙 ( [PO3- 4 ]1 .57~ 0 .94mg/( L·次 ) )和碳酸氢铵 ( [NH 4 ]1 .4 3~ 0 .58mg/( L·次 ) ) ,同时持续注水。饲养约 1 0个月 ,每公顷产鱼约 4 0 68kg,产投比 1 .66  相似文献   

18.
以对虾养殖池水为培植水,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芹、水蕹菜和生菜,通过对蔬菜的生长、氮磷的吸收及对虾池水化学状况的比较,探讨3种蔬菜对虾池水的净化效果以及适合水培蔬菜的浮植方式,以解决养殖期间虾池水体氮磷积累的问题。结果表明,水蕹菜日增重量与吸收氮磷能力显著高于水芹与生菜,且存活率最高。3种蔬菜对虾池水水质均有净化效果,其中水蕹菜效果最为明显,20 d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中总氨氮、硝态氮、总氮、总磷以及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55.0%、78.6%、52.6%、44.2%和41.3%,水芹次之。3种浮植方式对水芹和水蕹菜生物量的增加和氮磷的吸收无显著影响,生菜则以浮板种植最佳。研究认为,在3种蔬菜中水蕹菜对虾池水体的适应性强,是较为适宜在对虾池塘中种植的蔬菜,绳结式浮植方式为其在虾池中种植的适宜方式,结合上海地区对虾生产,建议在虾池早期按500 kg/hm2种植水蕹菜,能吸收利用未被利用的50%的输入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稻鸭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鱼鸭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稻十鸭十鱼田0cm~20cm土层温度升高,土壤昼夜温差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分别增加25.7%,25.8%, 39.2%,5.4%,速效N,P_2O_5,K_2O养分增大;水稻植株虫口量减少,病害轻。可增收鲜鱼1912.5kg/hm~2, 成鸭440.3kg/hm~2,水稻产量增加11.1%,生态指数EI—0.8542,属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