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倩  高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14-861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1964~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5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灰色预测GM(2,1)模型预估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未来3年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5年原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相对误差最小,后验差检验结果显示,温度、降水预测模型的方差比均小于0.35,相对误差概率均大于0.95,表示模型精度好,可用于对气温和降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今后3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到2010年可能达9.34℃,而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将预测值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得的变化倾向率的结果对比后得出,GM(2,1)对气温预测的结果较好,而对与波动较大的降水序列预测还存在一定弊端。  相似文献   

2.
利用喀什河流域1965—2018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4年新疆喀什河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降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4年喀什河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24.14 mm/10 a的增加趋势,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加最显著;喀什河流域降水量在冬季上升显著,夏季和秋季增加趋势较缓慢;喀什河流域降水量在冬季1月和2月增加明显。喀什河流域年降水量突变时间为1986、1988、1990年,春季降水量突变年份为1993、1994、1995、1997年,冬季降水量突变年份为1993年。喀什河流域年降水量主要存在15、6年2种周期性变化,其中15年为第一主周期,6年为第二主周期。由此可见,喀什河流域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冬季降水量对年际降水量增加贡献最大,1、2月份降水量对冬季降水量增加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西拉木伦河流域1995—2012年气候资料,该流域内年平均气温、蒸发量、降水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西拉木伦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该流域4月、6月、7月、8月径流总量均在65.5×10~6 m~3以上,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15.3%,12.4%,25.5%,16.4%,从9月份开始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减少而骤减,西拉木伦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强烈,极值比悬殊。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平均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每10年-3.4×10~8 m~3。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即西拉木伦河流域年径流量随着年际气温、蒸发量、降雨量的增高(或降低)而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抚仙湖流域蒸发与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本文基于1980—2013年抚仙湖流域降水量、气温、蒸发量、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逐月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回归分析、累积距平法、M-K法以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抚仙湖流域34年来蒸发与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2000年以后下降明显,夏季降水超过年降水1/2。年蒸发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春季蒸发超全年1/3。抚仙湖流域年蒸发量主要受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影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蒸发量无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导致蒸发量的变化,基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气温构建抚仙湖流域蒸发量的预测方程,方程负相关系数达到0.867。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都兰县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极值)、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变化特征及气温和降水量季变化。结果表明:都兰县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增温最明显;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7.
根据洪水河流域新地水文站1966年~2012年共计47年的水文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洪水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等水文特征的变化分布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洪水河流域水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博  吉奇  孙雪  赵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289-8290,8332
利用桓仁县1953~2010年逐月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干燥度和伊万诺夫蒸发量等分析方法,对桓仁县58年来温度、降水和土壤蒸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桓仁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降水为下降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月土壤蒸发量与降水量一样具有峰谷变化,土壤蒸发量5月最大,1月最小;58年来年土壤蒸发量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95mm/10a,土壤蒸发量除夏季为减少趋势外,其他各季为增加趋势;土壤蒸发量受降水量影响较大,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年降水量增加10 mm,土壤蒸发量将分别减少3.58、1.20、1.51、2.48和2.48 mm。  相似文献   

9.
李奇虎  陈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07-7810,7886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玛纳斯河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近51年来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突变、周期、未来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对源、干流年径流的影响量。[结果]新疆天山北部气温、降水量皆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且其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走势;从年代际来看,1957~1959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为低温多雨期,60和70年代为低温少雨期8,0年代气温接近多年平均值,降水量偏少,进入90年代以后为高温多雨期,并在2000~2007年尤为显著;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951、996年发生了1.1℃和30.2mm的显著性增多突变;气温在112、2年处周期性显著,降水量存在5、81、42、2年的主周期。玛纳斯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候因子均存在周期性与趋势性,且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该流域年径流量和气候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与年径流量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密切。[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天山北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月降水量资料,使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年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量的垂直分异十分明显,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河流末端到天山一号冰川的河源地带,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随海拔高度总体呈抛物线型,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拔1 900~2 600 m的中山带,对应的最大降水量约为520~550 mm;流域内各地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均为单峰型,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各月降水较少且各站点的降水量差异很小,夏半年(4月至9月)各月降水较多并且上游区域降水量远多于中下游区域;49 a来,流域各站的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降水增多倾向率随海拔高度呈线性递增趋势,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递增倾向率为14.417 mm/(10a);突变检测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于199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增多,突变后降水量较突变前平均增多了45 mm,增多14.5%;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的不稳定性(变异系数)随海拔高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型递减趋势,海拔越高的区域降水的年际间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乌鲁木齐河流域年降水量具有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高巍  刘军  林双  吴英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92-10594
利用本溪县气象局1958~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高桥浩一郎陆面蒸发和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本溪县可利用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本溪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温趋势变化,降水量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变化;可利用水资源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变化;本溪县降水量的46%是可以利用的,54%被蒸发掉;夏季可利用降水占全年可利用总量的70%,但夏季可利用系数最大,为52%;春季可利用降水占全年总量的10%,可利用降水系数最小为32%,近55年本溪县可利用水资源变化速率为-5.21mm/10a,除夏季是减少趋势变化外,其他各季均为增加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59年锦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涛  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4-19606,19687
利用1951~2009年锦州市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市温度、降水、日照、风速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年锦州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平均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1倍,年日照时间与年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58a本溪山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3—2010年蒸发量、气温、降水量、日照、风速、水汽压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本溪山区近58 a蒸发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山区年蒸发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5.64 mm/10 a,6种气象因素对蒸发的决定程度按大小排序依次为:降水量饱和差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年降水量与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对蒸发量的决定作用也很大。蒸发量增加是由本溪山区日照减少、风速减小、暖干化趋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旗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额济纳旗地面气象站近50a的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累积距平法和小波分析法,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额济纳旗气温先减小后增加,其减小阶段平均每年累积距平值减小0.698℃,增加阶段平均每年累积距平值增加0.911℃,研究时段内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幅度为1.61℃;降水和相对湿度整体趋势变化不明显,但中间年份波动性较大;蒸发量、风速和日照时数都先增加后减少,其先后平均每年累积距平增、减值分别为236.72、294.26mm,0.55、0.40m/s,48.87、53.37h,且整体呈减少趋势;额济纳旗近50a气温、蒸发量、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86年、1978年、1980年、1986年、1969年;气温、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在它们各自的不同时段都存在较明显的周期,其周期分别为:5~8a和12~16a、3~5a和6~10a、6~8a和10~16a、5~6a和8~12a.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晋中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和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趋势变化角度对晋中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做了较全面分析。对晋中市其它气候要素如日照时数、蒸发量、无霜期、积温等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晋中市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布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晋中市气候变化情况,简单分析了当地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将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得到应用。为晋中市适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河口1953~2009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小型蒸发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简称M-K)方法对蒸发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冷凉山区年蒸发量呈现波动性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0.16 mm/10a;四季的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年蒸发量随着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随着降水增加而呈减少趋势;蒸发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最小值出现在1月份。  相似文献   

17.
胡凝  高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77-20880
采用陕西48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20 cm口径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资料,分析了陕西渭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渭河流域近30年来区域蒸发量呈现升高趋势,尤其是1993~2002年陕北区域增加明显,在季节变化中以秋季蒸发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而春、夏和冬季蒸发量呈现上升趋势;导致陕西渭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增加,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近60年锦州气候变化分析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樊新宇  盖小波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82-10984
利用1951-2010年锦州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锦州近6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结果表明,近60年锦州市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波动,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地下水位下降,对锦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弄清一株血液征状与鼠巴尔通氏体病相似的小鼠血源细菌的分类学地位及其与鼠巴尔通氏体的区别。[方法]通过细菌常规鉴定及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利用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观察、人工感染及免疫保护等试验,对该茵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常规分类鉴定显示分离到的细菌与丹毒科丹毒属细菌靠近,但其培养、染色及生化特性与该属的猪丹毒杆菌有较大差异。16SrRNA基因序列与猪红斑丹毒丝菌相似性达98.4%,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与猪红斑丹毒丝菌亲源关系最近。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茵寄生在红细胞内部,但红细胞表面分泌有该细菌抗原成分。该细菌可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腔感染及接触感染致死小白鼠。[结论]建议将该细菌归为BXⅢ门(Firmicutes)Ⅱ纲(Mollicutes)V目(未定)I科(Erysipelotrichace—ae)I属(Erysipelothrix)的一新种(Erysipelothrixmuris sp.nou)。  相似文献   

20.
白殿奎  刘晶  宋卫士  于宏君  王广生  赵慧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86-18887,18900
气候变化是草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因素。根据长年观测的气象学资料,通过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沙尘暴等诸多气候因素的分析,揭示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