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柑橘皮中的橙皮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且分析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利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法提取柑橘皮中橙皮苷的工艺进行优化,并且采用平板法检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50%乙醇碱性溶液,pH 11,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橙皮苷的提取率为2.76%.抑菌试验显示,橙皮苷在0.15% ~ 0.50%的浓度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获得超声波辅助,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法提取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橙皮苷抑菌效果无种属特异性,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开发紫竹等竹类资源,提高竹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为介质,分别采用水浴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紫竹叶提取物,并检测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亮白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紫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相同浓度的提取物对枯草杆菌和亮白微球菌未表现出抑菌效果。水浴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31.25和7.82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均为7.82 mg/ml。[结论]微波法提取物相对于超声波法及水浴法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刺果种粕粉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程  蒲中慧  殷中琼  李超  杜永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3-10535
[目的]探讨青刺果种粕粉提取物对常见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温度、pH值、紫外光等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青刺果种粕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结果]青刺果种粕粉提取物对常见致病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低,热稳定性和紫外光稳定性较好,但其抑菌pH值范围不够广,在pH值为4—6的条件下抑菌效果最佳。[结论]青刺臬种粕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望将其开发成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板栗壳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板栗壳抑菌物质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及pH值和温度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浸提时间4.0 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0.125、0.0625、0.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25、0.125、0.25 mg/mL.抗菌活性有较强的热稳定性,能耐短时的高温处理,在pH值7~9的范围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柞树叶中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柞树叶总黄酮提取物对几种常见食源性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来探讨料液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和乙醇浓度对柞树叶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抑菌圈法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4种常见食源性细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柞树叶中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60℃,提取剂为50%的乙醇溶液,在该条件下,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达5.06%。提取物在体外对4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活性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对4种供试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结论]柞树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其提取物可用于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和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方法]以鱼腥草为材料,浓度70%的乙醇为溶剂,设计L9(34)正交试验提取方法,优选出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和酿酒酵母、黑曲霉为供试菌种,进行抑菌试验,研究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结果]优选出的提取方法为乙醇提取法,其较佳的提取条件为温度80℃,料液比1∶20(g/ml),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达4.363%。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真菌的抑菌效果;鱼腥草叶提取液对多粘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裂殖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6、0.06、0.08、0.08、0.1、0.1和0.1 g/ml。[结论]研究出了鱼腥草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确定了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为鱼腥草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宽  许艳丽  潘明  于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2-5863,5876
[目的]为有效地提取和利用甘薯叶中的绿原酸,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绿原酸的抗菌活性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根据液体培养基吸光度值的变化确定绿原酸对菌体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50℃;抑菌效果:甘薯叶提取物绿原酸对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1000、500、250、200μg/ml。[结论]甘薯叶中含有绿原酸,并且绿原酸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圆形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藻体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1.8、10.3 mm;藻叶绿素粗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24.2 mm。[结论]螺旋拟柱孢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而藻体叶绿素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但呈高灵敏抑菌效应,该藻株有望成为生物抑菌来源物质的新型材料而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鹅掌楸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杯碟法研究鹅掌楸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以及pH值、温度、时间因素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鹅掌楸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正丁醇为溶剂,提取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0,浸提时间为2 h;鹩掌楸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0.031 3mg·mL-1q、0.0625mg·mL、0.062 5mg·mL-1;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0625mg·mL-1 0.125 0mg·mL-1、0.062 5mg·mL-1.该物质抑菌pH值范围为4~5,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佳抑菌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鲜藠头提取其抑菌成分,考察预处理方式、提取方法、pH值、提取温度、加热时间等因素对藠头提取物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藠头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 g∶5 mL,果胶酶添加量为0.7%(质量分数),pH值为3.7,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62 min,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预测值为28.47 mm,验证值为28.42 mm,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当归挥发油的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挥发油对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当归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4.4℃、萃取压力32.37 MPa、萃取时间1.48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2.083 3%。当归挥发油对部分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MIC值在1.25~5.00 mg/ml范围内。[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工艺稳定,提取率较高;当归油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为当归挥发油在抑菌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美洲大蠊多糖提取的稀碱液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等参数。[方法]采用梯度浓度稀碱液及不同条件进行美洲大蠊多糖的提取试验,以稀碱液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作为单因素因子,并进行了正交试验;采用苯酚-硫酸分光法测定试验样品中的多糖含量,将葡萄糖作为标准品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提取条件所得到多糖的含量。[结果]各因素对美洲大蠊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稀碱液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美洲大蠊多糖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稀碱液浓度0.02 mol/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功能活性昆虫食品及药物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申森  陈志冉  樊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81-10582,10584
[目的]研究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选择pH、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山药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山药多糖对H2O2、O2-.及.OH的清除效果。[结果]试验得出,山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H 9,料液比1∶20g/ml,温度100℃,浸提时间1.5 h;且山药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山药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汤照云  刘彤  谢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1-962,1152
[目的]寻求紫花苜蓿叶黄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新疆大叶苜蓿为试材,采用微波炉提取法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设置提取溶剂、物料比配方、提取时间及微波炉提取火力4个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研究提取叶黄素的影响因素和提取紫花苜蓿叶黄素的最佳组合。[结果]影响叶黄素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提取溶剂、温度、料液比、火力。对水、乙醇和石油醚3种试剂的提取效果和提取液的OD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石油醚提取液的吸收值最大,说明叶黄素易溶于有机溶剂。选择出提取紫花苜蓿叶黄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试剂为石油醚、物料比1∶50、提取时间3 min、提取火力30 W。[结论]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和L9(33)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提取紫花苜蓿叶黄素的最佳组合为:火力30 W、时间2 min、物料比1∶50。  相似文献   

15.
洋葱多糖的提取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爱民  马林  杨华  廖丹葵  黄祖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13-5114,5124
[目的]改进洋葱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洋葱水溶性多糖,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固液比对洋葱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超声波外场强化对洋葱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热水浸提法提取洋葱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为4h,提3次共计12h,提取温度60℃,料液比为1:30,此时洋葱多糖得率为4.034%。在上述最佳提取条件下,超声波外场强化处理频率为59kHz,功率为112W,超声时间为30min,多糖得率可达6.05%,提取时间减少4h。超声波外场强化处理有助于洋葱多糖提取效率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洋葱多糖提取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红花籽粕中5-羟色胺衍生物的回流提取工艺。[方法]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为最适合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过程中3个主要因素的最佳值。[结果]结果表明:原料粒度在20目以上可以有较好的提取效果;提取过程中3个主要因素的最佳值: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液料比为3∶1。在此条件下,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得率达到了2.592mmol/g。[结论]液料比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和条件。[方法]以新鲜的马铃薯皮为样品,采用乙酸提取-氨水沉淀、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甲醇提取-氨水沉淀、双溶剂法提取、多溶剂混合提取、酸醇提取-氨水沉淀及乙酸和亚硫酸钠提取-氨水沉淀7种方法对马铃薯中的糖苷生物碱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超声时间、酸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马铃薯中糖苷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条件。[结果]7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辅助酸水提取-氨水沉淀法的提取效果最好;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30℃,超声时间20 min,酸度25%。[结论]不用有机溶剂而直接加一定浓度的酸并辅助以超声波振荡的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周期短、提取效果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赤松针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赤松针多糖提取工艺条件,初步探讨赤松针多糖的活性,为赤松针多糖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水提醇沉法从赤松针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赤松针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水提时间4 h、料水比为1∶25。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对赤松针多糖活性进行了鉴定,清除50%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需要多糖0.300 mg/ml。[结论]赤松针多糖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英姿  逯钊琦  陈艳芳  刘艳妮  黄小燕  郑维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1-17303,17310
[目的]为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优化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优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试验得出,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六堡茶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六堡茶茶褐素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茶褐素提取率为22.9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茶褐素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达74%,并且在低浓度时消除效果明显高于VC;对亚硝基的清除率达73%,与VC差别不大;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虽较VC差些,但仍可达60%以上。[结论]六堡茶茶褐素含量较高,且茶褐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应用方面前景良好,也为六堡茶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甲醇和乙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甲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明显好于乙醇,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8.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所得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84mg/g。[结论]该研究确定了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