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麦小麦病虫害是中等偏重年,南方病害偏重,北方虫害偏重。白粉病、纹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赤霉病因无长期天气预报,难以预测。水稻水稻纹枯病全国中等偏重,沿海、沿江及高产地区可能大发生。白叶枯病近几年趋于稳定,但东南沿海、沿江受台风及洪涝影响地区将偏重发生。稻瘟病在华南早稻区中等偏重,西南中稻区可能大流行。稻飞虱、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中等偏重。稻  相似文献   

2.
一、宣城市种草养畜的条件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是皖南山区和沿江平原过渡带,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降雨量为1 300毫升,日照2 120小时,气、光、热条件非常优越,非常适应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选用皖麦33、皖麦41、皖麦44、皖麦48、郑麦9023、豫麦18,共6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影响较大,随播种期推迟,各品种抽穗期延迟,全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明显;各期播种皖麦44、皖麦33产量均低于对照及其他品种,皖麦41、皖麦48、郑麦9023与对照豫麦18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4.
皖麦26号(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a,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cm,长芒、白壳、红粒、半用质,千粒重45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3%,抗三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300万/ha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掌握安徽沿江地区华阳河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引进的不同叶面肥在小麦不同时期喷施的效果,鉴定不同叶面肥对小麦生长及主要性状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同时鉴定不同叶面肥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生产的利用价值,以5种叶面肥为试材,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喷施,测定小麦产量、有效穗数、单穗粒数、单粒质量等。结果表明:叶面肥“新美洲星”和“津平1号”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上喷施效果明显,能增加小麦单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且增产幅度较大,适宜在安徽沿江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皖东南地区与发达的苏浙沪接壤,以WTO及苏浙沪为背景,从农业人口的分流、农业项目的选择和资本运作分析探讨了皖东南发展效益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小麦新品系皖9231 8 特征、特性作了系统观察,并对其在沿淮地区作稻茬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安徽11个小麦品种抗旱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近年育成的11个小麦品种进行干旱胁迫试验和大田试验,通过对产量因素的干旱胁迫指数的分析。初步筛选出3个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皖麦19,皖麦38和皖麦39,其中皖麦39抗旱性既强,产量性状又好,适宜大面积推广,绿叶数、叶片萎蔫程度、根冠比、叶片持水率、脯氨酸含量与产量因素相关密切,可以作为抗旱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皖麦27号(皖9180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半冬偏春性,单产5250~6000kg/hm2,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4.95%;高抗三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穗发芽。落黄性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5~18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高产优质绿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皖科绿6号、皖科绿3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桐城市及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蓝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蓝莓栽培的自身特点,根据皖沿江丘陵区域自然、经济状况,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发展蓝莓有机种植的可行性,并结合首家有机蓝莓科技示范园的认证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初步形成了安徽省蓝莓有机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3.
日前,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小麦杂交育种工作全面结束,今年做小麦杂交组合3000个。近年来,为充分利用皖垦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全面提高皖垦种业的小麦育种水平和档次,农场积极开展小麦规模化育种,把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在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抗性检测、产量品比、多点鉴定、布点推广、示范宣传等方面逐步完善,形成了完备的小麦育种体系,全面推进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湘杂棉6号、鄂杂棉11号及皖杂40(对照)等3个品种为材料,探讨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生育期均基本一致,产量在沿江棉区均显著高于淮北棉区,鄂杂棉11号与对照品种皖杂40相比,在沿江棉区增产8.7%,在淮北棉区增产12.8%.适于在安徽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加入WTO后,小麦生产有关贸易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及分析.剖析了沿江麦区小麦生产现状及产销两难的根源.提出了入世后沿江麦区小麦生产立足生态特点,寻求可持续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2):118-118
11月19日上午,安徽最大小麦生产车间皖王集团日处理600t小麦专用粉生产线投产。 皖王集团始建于1997年,现在皖王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物流、编织袋生产、产品出口、商业贸易、优质麦种繁育、种植、养殖、产业化经营于一体,以面粉加工为主业、不断向二头产业延伸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皖王牌系列面粉成为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69-12870
[目的]解析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并探讨其差异。[方法]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皖麦44和弱筋小麦皖麦48为供试品种,应用粉质仪测定3个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结果]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小麦粉吸水率分别为63.2%、55.8%和55.0%,其中强筋小麦粉的吸水率最高。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随着筋力的减弱而缩短,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5.8、5.5和1.5min。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10.7、7.2和3.6min。小麦粉的面团弱化度随着筋力的减弱而增加,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弱化度分别为29、41和91。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评价值分别为105、85和44。[结论]试验得到的粉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供试小麦品种的筋力,该测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经  相似文献   

18.
皖杂3号(皖棉2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皖品审04100426)。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或直播地膜覆盖栽培。营养钵育苗适宜播种期为:沿江棉区4月上中旬淮北及江淮棉区3月  相似文献   

19.
丰华8829是宿州市种子公司对皖麦19进行改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1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皖麦52。  相似文献   

20.
皖麦23号(87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kg,适合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红粒,千粒重359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1%,高抗三锈和白粉病,特别是对赤霉病抗耐性强,耐湿性好,熟期转包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5~20万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