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绵阳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纵向比较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80.4%,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8.5%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河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了大幅度提高.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4.06元提高到2004年的3 171.1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6.24元提高到7 951.3元.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了扩大化趋势.河北省农民收入在经历了几次阶段性波动增长后,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一个以极其缓慢增长为主基调的新阶段,使一度有所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呈现扩大态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1985-2010年中国各个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数据特征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从1985年到2010年间整体上呈持续扩大趋势.构建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计量模型,计量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4.
基于1978—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整理,分析归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近似理想需求系统(AIDS)模型对现阶段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价格和支出(收入)变化已经不再是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粮食、食用油消费份额趋于减少,鲜奶和水产品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落后于城市居民一个阶段,但总体表现为不断趋近的趋势。城乡居民当前食物消费结构均存在消费目标和营养目标不协调的问题,由消费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消费质量提升以及个性化消费比例的增长将成为食物消费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直接影响了我国消费总量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把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作为一个变量。以全国1978-2005年的数据为例,建立传递函数模型来研究我国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城乡消费价格因素等也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分析手段,利用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及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阐释了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及消费结构,分品种计算了中国城乡居民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进而在分析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三种需求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各品种植物油的消费特征与趋势,并着重对城乡消费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食品是居民生活的最基础需求。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基本需求支出三个角度研究了2012年中国城市居民各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边际消费倾向上来看,城市居民对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偏好;从需求收入弹性上来看,城市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小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类需求对收入的变化不敏感,它们的消费支出在城市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基本需求支出上来看,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的重心主要放在肉禽及其制品和粮食上,而且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城市居民更加注重饮食均衡,食品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乳品消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锐  王莉 《农业展望》2013,9(3):71-75
总结1995年以来中国乳品消费的现状、特征,分析消费偏好、收入水平、价格、城镇化、人口及结构对乳品消费的影响后,发现随着中国人口、收入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乳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中国乳品消费增势显著。以城镇居民为例,2011年其奶类消费量为21.08kg/人,为1995年的2.8倍,年均增长6.58%;家庭人均乳制品支出234元,扣除通胀因素后比1995年增加了4.2倍;乳制品支出占食品支出比例由1995年的1.78%增加到2011年的4.25%,并趋于稳定。展望未来,中国乳品消费仍具有较大潜力,并为此提出促进乳品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甘肃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407.53元增长到2009的11929.78元,增长了29.27倍;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1978年的100.93元增加到2009年的2980.1元,增长了29.53倍。但是,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甘肃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扩大速度明显加快。如何在保持甘肃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已经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陈丽宇  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76-3778
分析了宁夏地区人均GDP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并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原理、方法和优点。根据1996、2006年宁夏地区的相关抽样调查数据,选择了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8项消费支出变量,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1996、2006年宁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6年10年间,宁夏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由小康变为富裕,并接近最富裕水平,城市居民消费理念不断升级;宁夏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由温饱变为小康,其食品、衣着、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基于此,提出了扩大宁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状况。以天津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从消费水平上看,近10年天津市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0年间增长了2.8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4%以上;从消费结构上看,人均食品、衣着、居住的生存型消费支出都趋于下降或持平的状态,但三者之和所占支出比例超过了60%,而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支出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研析北京农民生活水平的结论是;(1)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具有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2)北京农民生活按人均纯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两项衡量已达到小康指标;(3)用城乡收支差距指标衡量,北京农民与北京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经历了由缩小到扩大的发展过程;(4)以基尼系数法分析,北京农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尚在相对平均阶段,而未进入小康值区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8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4.
据北京市农委统计,上半年,京郊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54元,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900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7%和12.6%,现金支出快于现金收入增速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朱政  王征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6):201-204
通过VAR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何作用于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以泰尔指数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1978-2008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农村消费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居民消费的快速增加会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会增加其消费,而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减慢.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农业》2010,(1):35-35
据北京市农委消息,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四大历史性变化是: 农民从贫穷走向了富裕。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56元,是1978年的41.3倍。农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3.2%下降到2008年的34.3%,达到了国际认可的富裕水平。障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北京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2亿元.同比增长63.5%,成为11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农业增加值达到118.3亿元,达到7年来的最高增速。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86元,实际增长13.4%。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达到9141元,同比增长19.4%,是新世纪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京郊农村经济向好、农民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2012—2022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HP滤波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潜力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其消费增长大于收入增长,消费水平主要是受收入低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于全国水平,但恩格尔系数出现反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极不稳定,存在潜在的返贫隐患,新冠疫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还需时日修复;交通通信建设落后导致农村居民对交通通信的消费意愿最低,支出最缺乏弹性;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潜力发挥相对充分,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潜力最大,在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倾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按照人们实际支出去向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为食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及服务;肖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支出、居住消费支出、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共8项内容,从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结构(食品、衣着、居住、文教娱乐)与农村居民享受型消费结构(交通通讯、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2方面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河北省农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状况,得出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长,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高,生存型消费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主要是食品消费下降所到导致的结果,享受型正在消费缓慢增长,主要表现在交通通讯支出和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上。根据河北省2003~2007年农村居民调查资料,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8项指标进行定性分析,采用具有消除相关性影响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出河北省生活消费支出从生存性;肖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农村屠民哇活消静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乡居民水果产品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果产品消费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人均消费量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等特征。文章基于1978~2007年水果产品消费的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价格对水果产品消费的影响较大,其中,城市化率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显著地推动中国居民水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加大宣传、鼓励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等一系列有助于推动中国水果产品消费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