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222-224
《深圳商报》侯军先生是我天津的同乡,他写的《拚命陈郎》中:“在中国茶文化界,你如果说不认识陈文华先生,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文化’,至少说明你对茶文化的认识程度还欠着火候。差不多的意思换到陈文华嘴里,说出来就成了:你说你喜欢茶文化,可是你连我的《中国茶文化》杂志都没读过,那也只能说明你对茶文化的了解很有限。就我个人而言,足以验证他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夏日茶情     
姚义泗 《农业考古》2004,(2):136-137
去年夏天热得好酷,令人难熬。一天晚上,我打开电风扇,正在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突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抓起话筒一听,原来电话是一位老乡也是我的忘年交姚希凯打来的。他在电话里说:“你的老同学陈文华要到你府上探望你。”他还说,陈文华此行是为我的书稿《吃茶去》的修改策划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刘盛龙 《农业考古》2002,(2):236-236
“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这是陈文华教授一则上联,他曾向全国茶文化界征集下联,我没有应征,但每当我品茶的时候便想到了这则上联,也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西南农学院的廖代君老师。……  相似文献   

4.
台湾武夷仙茶道掌门人,现年75岁满族血统的潘燕九先生从台湾来信,约我在1998年新茶上市时节在苏州见面。和潘先生通信往来,还是在前年我访韩时由韩国茶道协会秘书长金吉子女士介绍的。她说:“台湾有位潘燕九先生,我发现你和他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你们一定要相互认识。”后来。金教授两次去台北,寄来了潘先生的照片、资料,因此,这次的见面都是彼此企盼的。在苏州的一条小巷中,我叩开了潘先生胞弟的门见到了他,执手行礼后,他夫人王秀兰拿出黛色蛇纹石的石钵,用石柞碾碎了龙井新茶,再以冷开水泡了给我,我接过后坐下就开门见山提出…  相似文献   

5.
凯亚 《农业考古》2005,(4):193-194
近日翻了翻案头的几本茶书、茶刊,偶见有作者这么追问:为什么茶与禅在中国最终还是两条路?他这追问我觉得倒是颇有意思的,听他的口气。似乎不免带有某种遗憾的味道,并且带有某种责难的味道。接着,这位作者则又举出日本的例子,说是日本毕竟创造出了茶禅合一,亦即茶禅一味的茶道。而且发展得愈来愈普及一直到成为他们的国民素养,云云。听他的口气。这位作者对于日本茶道的评价则是完全肯定的,甚至俨然达于某种崇拜的程度。其言下之意,日本茶道足堪作为他国的范式,尤其对于中国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东张西望记事(续)──重访日本日记摘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1993年8月1日星期日晴上午睡到9时才起床。胜部先生因要主持考古所招聘研究人员的考试,一早就走了。胜部夫人八重子女士殷勤招待我们吃早点,然后又热情地为我们表演茶道。7年前,我初访日本在胜部...  相似文献   

7.
认识滕军教授是在2004年法门寺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但读到她著作的时间却很早,大概是在1998年前后吧,当时为了修订文稿,参考阅读了大量有关茶文化方面的书籍资料,其中就有滕军教授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该书可以说是当时唯一一部系统、全面介绍日本茶文化、茶道内容的专业论著.书中除引用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外,还详细介绍了有关日本茶道历史、茶道内容、茶道道具、茶道礼法,以及茶道建筑、茶道美学等方面内容,详细备至,至今尚未有能超逾其上者.  相似文献   

8.
奇闻趣事     
A教授从研究室回到家中,见桌上装饰着很大的一束花,他就问夫人:“今天是什么日子?”“呀?你忘了么?今天是你的结婚纪念日啊。”他听了,微微一笑:“原来如此。谢谢你!到了你的结婚日,我也买一个大花束来祝贺你。”  相似文献   

9.
玉记茶庄品茗太原日报王庆华友人杨力君积数年之功而主编了一部茶书《茶博览》,要我为之作序。我惶然不安,不敢应允。他说:“古人撰书大多是请文友作序,我这是循古人之旧例呀!”却之不恭,我只好勉为其难了。他见我应允了,又笑着说:“我国茶道讲究精神与物质的精美...  相似文献   

10.
刘敦愿教授与《农业考古》──纪念刘敦愿教授逝世周年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陈文华刘敦愿先生逝世时,我正出差外地,回来后才看到讣告,心中悲怆不已。一年多来,刘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时在脑海中涌现,近二十年的交往,他对我的指教和情谊,对《农业考古》的关心和爱护,是无...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 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向高人求教:“为什么父母老爱说‘等你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而现在的我和父母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2.
里千家、千宗室和千家茶道浙江省湖州市罗家庆在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期间,有位茶人问我关于里千家、千宗室和千家茶道之间的关系,我虽然多次接待过千家茶道来宾,但是,对他们的历史知之甚少,我只能说个大概。公元十六世纪,日本有位茶圣千利休(1522~1591),他...  相似文献   

13.
参加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6届国际茶道联合大会后,中国十多位代表去了汉城,我则留下来要拜访已经97岁的韩国茶星、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中国茶人尊敬的老朋友崔圭用先生。崔圭用号锦堂,抗日战争中曾在中国的杭州住过7年,汉文基础很好。他创建的陆羽茶经研究会是韩国影响很大的社团,现在许多茶人和教授都是他的弟子。1990年10月,是他第一位率领韩国茶人代表团到中韩建交不久的中国来访问。到湖州时,湖州的茶文化组织还未建立,陆羽遗迹也未整理;可是当时88岁的他一到陆羽住过的山脚下就伏地磕头说:“茶圣陆羽啊,我终子来…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5月15日上午,我正在海南的博鳌参加"中国知青文化博鳌论坛",突然接到武汉炎黄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易志学的电话;他沉痛地告诉我江西的陈文华教授昨天(5月14日)晚上在东北的大庆走了,具体原因他语焉不详。听到这个噩耗,我非常悲伤,泪珠子立刻滚落下来;一个充满生命活力,那么俊逸潇洒的文华先生怎么就这样突然地离开了我们?今年他刚刚满80岁,他的精气神一点不显老之将至,在2008年,在由  相似文献   

15.
香港茶道文化漫笔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香港的鸟儿茶会中国茶道,历来有着俗茶道和雅茶道之别,各各有其迥异的文化风景,香港茶道亦然也。而就香港的俗茶道来说,其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之一,便是鸟儿茶会。记得早先我在北京,还有此后在扬州和苏州的一些日子,都曾见过那些...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14日晚上,令人尊敬的一代大师陈文华先生在大庆的出差途中离我们远去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意外,使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都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意外已经发生了,人们悼念他、怀念他、追思他,堪称"一代大师"的陈文华先生永远活在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心中。陈文华先生之所以堪称"一代大师",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就,他对农业考古学科的开创和对中国茶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引领,还有他独  相似文献   

17.
<正>很巧的是之前我和姚国坤老师去宁波出差,姚老师说他要和陈文华老师一起去大庆,我们还开玩笑说,让陈老师多说一点,因为他年轻、活泼、精力充沛,他说话能镇得住场,他是大学者。不想两天后就听闻陈老师去世这样一个噩耗,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消息,都证明了这个事件的真实性。看到这个杯中的皇菊花,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去接陈老师。那个时候我刚学会开车,还是个新手,我跟陈老师说,我叫温晓菊,是个新手,开车不太好,您多包  相似文献   

18.
<正>距离我跟陈文华老师相约湄潭面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心情的激动也越来越难以抑制。我在想:陈文华老师一定长得很高大结实,要不然,他一定承受不了日以继夜的攻读和写作。他做了那么多事,写了那么多书,一般的人是承受不了的。我们虽未见过面,但我们早已是熟悉的老朋友,是难得的以文会友,我们在品读对方的文章中,早已成为相通相知的老友。5月18日,我问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梁正,我说:"陈文华老师来黔考察贵州茶的事落实得妥当了  相似文献   

19.
说到对于日本茶道的最初印象,在我,那是非常淡薄的。当初只是在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听取了与会日本学者的一些发言,并且先后几次现赏了日本茶道代表团的现场演示,我这才略有所见,所闻。不过恕我直言,就几次观赏的印象来说,我觉得日本茶道的那些个演示动作,即所谓“身体语言”,未免太过做作,颇多不顺眼之处。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一种直现的印象,我想,许是由于不同国度的茶道俗风与审美习惯之差异所致罢。后来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差不多淡忘啦。不料前次在友人寓所作客时,茗话之间,忽然扯起了日本茶道。据在座的几位茶友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贺词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王渝生主原先生,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对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会议的杰出组织者陈文华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我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