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氩气的发现     
观察和记录、表述涵盖了科学探究中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观察,强调在化学学习中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尤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仅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人教版教材的探究实验.就是观察能力训练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化学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针对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生产、生活、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怎样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呢?第一,要立足于课堂实验中的观察与思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科技》2009,(1):22-22
马上要过春节了,家家户户少不了燃放些烟花爆竹庆贺一番。而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我们都会观察到发光、发热、冒烟等现象。学过化学后,我们把这些五光十色的现象分别称作为焰、烟、雾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大家都知道,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鱼儿更离不开氧。你看到过鱼儿跑到水面呼吸的现象吗?这种现象常被养鱼的人称为"鱼浮头"(右图)。一旦鱼池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那一定是水中缺氧了。那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水中缺氧呢?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水中缺氧通常发生在气温较高或者将要下雨(气压低)的时候,这与氧气的溶解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减小而减弱的变化情况是完全一致的。当然,如果水中鱼的密度过大,同样会造成这种现象。对于鱼儿离不开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分析并加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人们现在一天也离不开火,学会用火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化学实践,初中化学最早的化学实验之一也是以火为基础的。人们对燃烧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实验,也是培养我们的观察、动手实验和进行探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能力是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设计和具备一定水平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到示范作用。对演示实验要做到:装置正确;操作规范熟练;现象鲜明;结果准确。为了做到这四点,教师必须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亲自动手做,把握住每一个实验的关键。如果,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不够鲜明,效果不够理想,甚至失败了,或者在演示中偶尔发生不规…  相似文献   

7.
一、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要正确的运用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要正确地进行观察,很重要的因素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选择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就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的、系统的、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这是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科学的观察首先必须做到所搜集的材料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借助于仪器等手段排除错觉,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虚假观察。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现象,常常需要重复的观察,才能被正式确定下来。科学的观察必须力求全面系统,就…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最本质的特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占重要的地位。在 实验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并善于抓住 试验中稍纵即逝的化学现象;其次要注重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根据发展规律认识、分析和 问题,通过实验,学会仪器的正确操作及使用方法 。 实验教学 还应注重培养对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叙述的层次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课教学中《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实验教学实际 ,结合我们的教学经验 ,我们设计与编著了《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简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教材 ,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实验教学后学生的实验结果 ,而且学生通过组织切片和电镜图片观察 ,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和基本技能得到了全面训练。书中还设计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材精读释义”,“临床病例讨论”,“图片叙述说明”,“专业英语词汇”等内容。因此 ,《实验报告》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既是实验记录或报告的一种形式 ,又是一本观察能力与推理能…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在植物病理的实验教学中,经常要观察植物病害的病原形态.按传统的方法,只能是先对各个病原的形态、大小等描述一番,然后再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在听描述时常感觉枯燥,有些听不进去,到自己观察时,又不知要观察的病菌是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普通野生稻M1代的质量性状变异作了较全面的观察,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辐射后代出现相似栽培稻性状的变异,栽培稻籼粳亚种变异现象与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性状分化现象也很相似。这为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祖先种提供可靠的实验遗传学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主从JK触发器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JK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总结出了描述其功能的12字口诀,提出了选择CP参数的原则.对一次变化现象作了全面的讨论,论述了一次变化现象和空翻问题不可同时消除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重;(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饲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要有清楚的交代;(14)全部在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医学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职院校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物理的实验性非常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常见。物理这门学科是通过一些物理实验,用来给我们展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存在现象。我们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从而可以更加贴切地了解物理。正是物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才让学生们在学习物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本文对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职物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杰  孙红彦 《油气储运》2000,19(12):27-31
利用白油和自来水作为实验介质,在内径为26.1mm、长约30m的水平不锈钢多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油水两相流实验。实验中进行了流型测量和观察,观察到了7种油水两相流型,分别属于分散、分离和分散分离混合流型。对油水两相流型及流型间的转化作了仔细的描述,根据流型特征进行了流型划分。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以实验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化学教学中主要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反应现象的观察,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掌握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 (三)知识库的设计知识库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有描述关系、现象和方法的规则,以及在系统专家知识范围内解决问题的知识,即事实性知识和推理性知识。知识的表示不仅要表达出棉花株型栽培过程中的大量事实和规律,而且要真实、全面地体现专家的实践经验和客观规律。知识的表达与组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专家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推理是否能够真正模拟出棉花栽培专家的思维判断过程,充分地体现出棉花株型栽培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电化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具有直观性强、声象并茂、形象逼真,不受时间取制。它打破了微观、宏观的界线,将动态变静态,变孤立为连续的特点。人们正是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主要以教为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时需学生们的观察的现象则无法观察到。例如,在我们林业上,丰富的高等植物,森林中的珍奇动物,森林灭火,昆虫世界,对于这些,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观察到。无论实验设备多么先进,实验手段多么高超,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得多么形象,学  相似文献   

19.
配合物的颜色是其重要性质之一。由实验证实:配合物形成过程中,往往会使有关物种发生颜色的改变。导致有色无机配合物所具有的颜色特征在许多文献中给出的结果各不相同的原因,目前有关文献和专题研究中涉及甚少。本文力图通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分析,从8个文献讨论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对在基础化学研究方面,常规化学分析中,对同一种无机配合物特征的描述各不尽同的结果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20.
大蒜是青海省特色蔬菜之一,我省乐都大蒜、格尔木大蒜在蔬菜市场久负盛名,颇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二次生长现象对大蒜生产影响较大,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严重影响大蒜品质和产量,使蒜农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观察和实验,我们掌握了该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