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在存在的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财政分权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4.
浅述淳安乡村景观绿化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景观绿化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乡村绿化向纵深发展,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作用。加强乡村景观绿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淳安县是浙江省的林业大县和全国旅游胜地,加强农村绿化建设对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皆有重大意义。作者主要论述乡村景观绿化规划设计方法与内容,并对乡村景观绿化及新农村建设各自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作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时间发展所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既阻碍了城市发展进程,也让农村经济建设日趋落后,扩大了城乡差距。本文以重庆市涪陵江东天福村的规划实践为例,从村庄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入手,整体出发,因村制宜,统一规划,突出本土人情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基础设施,为村庄建设勾画出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必须改变过去授人以鱼的单一济贫政策,而要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入手,授人以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以技术促进生产,以科学引导生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文章在概述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8.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化美化首都北京的指示精神。统筹城乡,全面发展。在“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目标的鼓舞下,不断加强绿色生态体系、绿色产业体系、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园林绿化文化体系和绿色服务体系建设,使园林绿化建设融入全市众多工作之中,融入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之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中国城乡间义务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改善和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在对黑龙江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掘了目前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尝试性提出推进黑龙江各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镇村景观绿化是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农村基础设施绿化分类提出模式及应把握的主要原则,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晓东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1):162-165,189
对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展开分析,提出了产业融合、空间重构、消费拉动、环境效应等分析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对某地区进行了城乡融合度评价和产业融合度测算,进而对城乡融合度与产业融合度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可起到相互促进作用,有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何艳 《技术与市场》2007,(12):F0002
艺术签名设计是新兴的高雅艺术职业,前景好、无风险、高回报,靠艺术劳动致富,终生受益。尤其适合小本投资人、下岗职工、普通青年、农村有文化者或求富无门、无本钱的自由职业者及城乡创业者学习和掌握。《艺术签名设计》系统的理论和传授技法,十分简便、易学,自学10天就能掌握基本要领,并能独立开业。  相似文献   

1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建设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和控制。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关系到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等诸多方面。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以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历史经验,不断总结和创新,使农民利益得到保障和增值,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稳定和持续的繁荣,使中国农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发展中的首要问题。重庆作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推动这一工程的落实,重庆  相似文献   

15.
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澜沧县幅员辽阔,生态良好,拥有浓郁的边地民族风情。近年来,按照普洱市“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经济强县和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城乡绿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介绍澜沧县城乡绿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澜沧县城乡绿化建设对策与建议,为建设美丽澜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对居民个人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城乡收入差异并没有缩小,反而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教育入学率和城乡收入差异之间的相关分析研究,建议我国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在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7.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性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林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感到,对林业的发展而言,林业育苗至关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快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和名特优林果品种资源,发展林果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加快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战略任务,体现了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农村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生态市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协入点。 为此。我们约请部分省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和市县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就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撰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花卉是构筑现代环境不可缺少的特殊生命物质之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文明的象征。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花卉的需求日趋扩大,花卉业悄然兴起,并被誉为“朝阳”产业,在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区花卉产业起步晚,起点不高,加上行业管理长期薄弱,因此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gi起高度重视。我区花卉生产现状目前我区花卉生产面积已达380多公顷,形成年卢菊花、玫瑰、变色杜鹃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