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监测新疆棉区棉蚜和棉长管蚜的种群动态,分析了气象和天敌因子对两者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棉花生长的前期,棉长管蚜是优势种,到中后期,棉蚜上升为优势种;温度是决定优势种的主要因子,随大于30℃高温的出现,棉长管蚜数量急剧下降;天敌对两者物种优势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长江两岸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的种植现状,探索了杂交棉发展受阻的内因和外因,展望了安徽沿江棉区杂交棉生产发展的前景,同时对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生产如何向机械化生产转移开展了讨论,为安徽沿江棉区的棉花生产走出困境寻找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棉蚜茧蜂对棉蚜防控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棉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对不同龄期棉蚜的寄生率、被寄生棉蚜的产仔数量,并通过田间小区和罩笼试验,研究了棉蚜、棉蚜茧蜂和僵蚜的种群动态,初步明确了棉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为棉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奎屯垦区 2 0 0 2年棉蚜轻发生的回顾和总结 ,认为 :气候图法是预测棉蚜年景发生程度的重要方法 ,天敌是影响棉蚜种群数量动态的直接而有效因素  相似文献   

5.
皖南棉蚜天敌发生特点及其保护措施李淑英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庆246003棉蚜是安徽省沿江棉区棉田昆虫群落中的优势种。靠捕食棉蚜繁殖起来的天敌有6科113种,其中蜘蛛类、瓢虫类占80%左右,食虫蝽类和草岭类占20%左右。多年试验表明,保护利用棉蚜天...  相似文献   

6.
七种杀虫剂对异色飘虫成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 Bt基因棉对棉蚜不具有抗性 ,但棉蚜的防治不容忽视 ,黄河流域棉区整个棉花生长期需防治3~ 4次。在防治棉蚜的同时 ,应重视天敌的保护利用 ,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以瓢虫类为主 ,其中苗蚜的天敌主要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但由于近年麦田麦蚜的发生严重 ,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增加 ,滥用农药 ,加上七星瓢虫抗药性较低 ,造成七星瓢虫种群数量锐减 ,降低了向棉田迁移的基数 ,天敌数量下降明显。田间调查发现异色瓢虫 ( Leis axyridisPallas)已成为棉田棉蚜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2 0 0 3年初步研究了棉田 7种常用的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  相似文献   

7.
南疆地区棉蚜天敌种群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棉田棉蚜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虫蝽和蜘蛛类)的种群数量动态。棉蚜天敌在不化学防治的棉田内,能建立稳定的自然种群,对棉田前期发生早、数量多的棉蚜不能有效控制,对棉田内发生晚的棉蚜能有效的控制;在化学防治棉田内,由于用药频繁,几乎无天敌,所以无控制作用;在综合防治棉田内,能建立稳定种群结合其它辅助措施,能有效控制蚜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明 《中国棉花》2005,32(12):20-21
2000-2004年对棉蚜迁入棉田及其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棉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大田防治工作和虫情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2005年我国棉花市场发展动态以及棉花育种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棉花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沿江棉区选用棉花品种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并介绍了沿江棉区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华姬猎椿(Nabis sinoferus Hsiao)系捕食性天敌昆虫,棉田害虫天敌优势种之一。在黄河流域棉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以6~7月发生数量较大,占棉田天敌种群发生总量的30%左右,对抑制棉蚜、棉铃虫的发生危害有一定的作用。我们从1978年开始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中黑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群发生动态扬州市是麦后移栽棉为主的地区,常年植棉6.0万公顷,其中沿江棉区0.67万公顷,里下河棉区5.3万公顷。两区均是中黑盲蝽象与绿盲蝽象混发区,而以中黑盲蝽象为害为主。  相似文献   

12.
比较分析了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鄂棉系列品种平均子、皮棉产量均高于皖棉系列品种,其中皮棉增产12.95%,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鄂系品种平均单株结铃数显著低于皖系品种,而铃重和衣分极显著高于皖系品种;鄂系品种株型偏高大、松散;鄂系品种纤维长度和强度平均值均低于皖系品种,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比皖系品种低1个级别.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表现出产量高、铃大、衣分高、品质一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沿江棉区“千斤棉”轻简化技术与创建经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安徽沿江棉区棉花超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途径,按照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安排,2009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皖北综合试验站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开展了“千斤棉”创建活动。本文对沿江棉区“千斤棉”创建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对技术措施和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生物种群空间格局是生物种群对其栖息环境适应或选择的结果,是生物最重要的生态学特性之一,它不仅揭示种群空间的结构特征,而且定量地反映出栽培、生物学和环境等因子对生物种群动态发展的影响。测定空间分布型的常用方法有图示法、理  相似文献   

16.
安徽沿江棉区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棉花现蕾到初花期正值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多连阴雨天气。近些年来,气候的变化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尤其是2010年7月中旬沿江棉区普遍出现连续强降雨,造成大面积棉田淹水,部分棉田绝收,不得不毁耕改种。根据我们多年应对棉田涝灾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棉田涝灾评估标准及应急管理技术措施,供棉花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气候对棉田瓢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地区棉蚜天敌种群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中发现,棉蚜天敌的优势瓢虫类群主要有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为优势种,占瓢虫类群的70%~80%。为了明确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在棉田的种群发生特点,以便为有效地利用天敌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了棉花生长中后期气候因素对瓢虫的影响以及棉田蚜虫与天敌的种群变化。1研究方法试验于2000年6-9月在石河子市郊区棉田进行,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株,调查棉田蚜虫和天敌(主要是多异瓢虫、七星瓢虫)种群的消长,记录瓢虫类各个虫态的数量,每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基本阐明了安徽省淮北、沿江两棉区棉铃虫在主要寄主作物上的数量分布规律, 为制订合理的区域治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棉蚜Aphis gossypii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威胁产量。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是防治棉蚜的常用杀虫剂。但因长期使用,我国各地棉蚜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就棉蚜在我国三大棉区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药性水平以及抗药性机理进行归纳,为后续防治棉蚜中合理用药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棉蚜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棉蚜年发生世代多,发生量大,危害重,导致生产上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使棉蚜对常用农药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年下降.为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于2000年在清丰县进行了10%一遍净防治棉蚜药效试验,旨在为大田防治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