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多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杂种多绒山羊的22个DNA模板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状图.36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得到多态性位点59个,占总位点数的90.77%,分析显示杂种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3种绒山羊羊绒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西藏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的羊绒超微结构,发现西藏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在羊绒鳞片高度和鳞片密度具有明显判别,羊绒正皮质细胞和副皮质细胞呈双边结构,西藏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羊绒的正皮质细胞比列分别为54.98%和56.96%、64.39%。  相似文献   

3.
辽宁绒山羊具有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产绒量高、绒毛品质好等特点。在国内外白绒山羊中 ,其产绒量、净绒率和绒长度 3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 ,很多饲养绒山羊的地区 ,都引进辽宁绒山羊 ,用以改良当地低产绒山羊 ;因此 ,如何提高辽宁绒山羊的繁殖力 ,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4.
绒山羊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APD技术对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用 37个随机引物和 5 5个两两组合的随机引物组合进行筛选 ,筛选出了 5个多态性较为丰富的随机引物 (组合 )。用其对 3个品种 ,每个品种 2 8个个体进行扩增。由RAPD指纹图计算出西藏绒山羊同内蒙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76 ,西藏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16 0 1,内蒙绒山羊同辽宁绒山羊的遗传距离为 0 0 80 3,西藏绒山羊、内蒙绒山羊、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 0 32 6 6 ,0 2 6 2 2 ,0 2 4 75。  相似文献   

5.
孔繁臣 《新农业》2003,(1):20-20
一、品种选择 绒山羊品种特点决定其生产性能和饲养经济效益.绒山羊的类型较多,产地各异,生产性能差异也很大.目前,以辽宁绒山羊为最佳,主产地在辽东宽甸县、凤城市及辽南的盖州市等地.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疆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新疆南疆绒山羊及其祖代父本辽宁绒山羊和母本新疆南疆土种山羊皮肤、毛囊进行观测,研究表明三种山羊表皮层、真皮毛囊层和真皮网状层结构基本一致,真皮网状层占整个皮肤厚度75;,构成了皮层的主体;新疆南疆绒山羊毛囊密度、次级毛囊直径和S/P值大于祖代母本新疆南疆土种山羊而低于父本辽宁绒山羊,其值接近父本趋势大于母本,表明辽宁绒山羊能将毛囊密度大和S/P值高的性状稳定遗传给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普通染色连续切片法,对辽宁绒山羊皮肤及部分皮肤衍生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与其他山羊基本一致。辽宁绒山羊皮脂腺在9月和1月较4月和7月份发达  相似文献   

8.
辽宁绒山羊抑制素A基因遗传变异与双羔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素A基因(Inhibin alpha subunit gene,INHA)作为辽宁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中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测序法寻找辽宁绒山羊INH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446TC,该位点位于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辽宁绒山羊双羔群体和单羔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辽宁绒山羊中双羔和单羔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χ2检验,样本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辽宁绒山羊单、双胎群体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9.
伴着浓浓的春意,第15届辽宁绒山羊优秀种羊及优质冻精竞卖大会2008年3月16日在盖州市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隆重举行。从2001年至今,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创办的种羊竞卖大会己历经15届,并形成一  相似文献   

10.
9月15—16日.辽宁绒山羊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二届辽宁绒山羊优秀种羊及优质冻精竞卖大会在盖州隆重举行。研讨会上邀请吉林农业大学姜怀志教授、辽宁医学院刘孝刚教授等专家就羊绒分类分疏、辽宁绒山羊常见病网上诊断技术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生产国,具有绒质好、价格高的特点。原绒产量和贸易占全世界的50%。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绒山羊的研究进展很大,分析和了解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亲缘关系是获得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实验研究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绒山羊、辽宁多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羊和杂种多绒山羊(辽宁多绒山羊与库布齐阿尔巴斯绒山羊杂交选育的高代杂交群体)进行基因多态性比较分析,为今后探测控制绒山羊性状的主效基因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体形大、耐粗放饲养、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著称于世.多年来辽宁绒山羊已输入到全国大部分省、区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绒山羊改良和促进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国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陇东绒山羊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为揭示绒山羊遗传特征和生产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及陇东绒山羊(共721只)KAP13-1基因的多态性。同时基于DA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基因组DNA扩增后得到491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从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中共发现6种基因型,4个等位基因中存在5个变异位点,这些多态位点主要为点突变,且均处于编码区,其中转换位点3个(占60%),颠换位点2个(占40%)。在170和197位分别发生了T→G、C→G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分别由Leu、Thr变为Arg、Ser。该基因在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中均存在4个等位基因,而内蒙古绒山羊未检测到C和D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未检测到D等位基因。聚类结果显示,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系统发生树中聚为一支,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聚为一支。【结论】KAP13-1基因在4个绒山羊群体中呈中度多态,群体间存在差异。生态学作用对4个绒山羊品种的进化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辽宁绒山羊种羊竞卖开创了全国绒山羊种羊竞价销售之先河,一年两季的种羊竞卖制度,已经成为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的品牌经营模式,成为辽宁养殖领域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农业良种  相似文献   

15.
1.初步形成"3+2"品系框架,种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目前,原种场及其联合育种场已初步培育出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优质系、高繁系、常年长绒系、无角系等5个品系,这5个品系各具特色,在不同方面体现了辽宁绒山羊种质资源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绒山羊繁殖率,降低其养殖成本,增加其养殖效益.[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辽宁绒山羊、陇东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和新疆绒山羊进行免疫注射,研究绵山羊双羔素对不同品种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辽宁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34.31%,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5.49%,差异极显著(P<0.01);陇东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较对照组提高24.76%,差异极显著(P<0.01);河西绒山羊试验组产羔率与对照组相比提高1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绵山羊双羔素可以提高不同品种绒山羊双羔率和产羔率.  相似文献   

17.
<正>辽宁绒山羊是中国优秀的绒山羊品种,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引进优质种羊,但由于优质种羊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研制和推广辽宁绒山羊细管冷冻精液是弥补种羊数量缺口的有效办法,同时,还可以降低绒山羊养殖户的改良成本,加快改良进度,提高改良效果,增加辽宁绒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陕北本地黑山羊为母本与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绒内皆用的山羊新品种.本文对陕北绒山羊羯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其育肥的诸多因素,以利于指导陕北绒山羊育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1辽宁绒山羊品种选育现状 1.1品种现状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自己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被誉为“中华国宝”,它在我国乃至世界绒山羊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辽宁绒山羊列需要重点保护的各类羊之首,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禁止出境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是山羊的一个品类,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基本上与山羊相似,但与之不同的是身上长有绒毛,冬季可以保温御寒,所以它比山羊更具有耐寒特性,适应于东北地区的寒冷气候。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辽宁南部的盖州市,黑龙江绒山羊主要分布在富裕、富锦、明水、依兰等地,海林市自1996年从辽宁盖州市引进绒山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