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圣奎 《猪业科学》2005,22(1):32-33
曹运明:饲槽在很多人看来特别简单,弄个水泥的槽子就行了,其实里边有很多学问,饲料的浪费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年无形中给猪场造成多大的损失,都无法计算!要不就是槽里孳生病原菌危害猪的健康,所以饲槽怎样保持清洁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再有就是什么时间喂猪,一次喂多少料,怎么让猪都能吃饱,这里很多学问。刘继军:供水系统需要一个水罐和贮药箱,减少压力,方便投药。  相似文献   

2.
1限量饲槽机械化猪场的限量饲槽常用水泥制成,其形状如图1所示,其各部尺寸可参照表1。为便于猪采食,饲槽不能太高;为避免猪将前蹄踏入饲槽,饲槽也不能过低。适当的高度是饲槽的高度等于猪的前腿高度。在单面饲槽情况下,为减少饲料浪费,可将其后面做成直立形状,并较其前面加高5~10厘米。饲槽的内部形状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抛物线形,双面饲槽常采用圆弧形,单面饲槽可以采用倾向于采食方向的抛物线形。为便于成批生产,也便于清洗,饲槽可采取半圆形,即半剖水泥管或陶磁管制成。管径大小可参照表1选用,管壁厚为30~35厘米。每头猪喂饲时所需饲…  相似文献   

3.
1.1检查猪群情况首先对所有仔猪作详细检查,观察猪群总体情况,以及保育舍温度是否适宜,空气质量是否良好。然后制造一点噪音,使所有猪都站起来,记录不正常的仔猪,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最后检查饲槽和饮水器.清走发霉和结块的变质饲料,检查饲槽是否畅通,饮水器有无堵塞和漏水(本项检查可与检查猪群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许多猪圈的设计不利于猪躲避同群猪的攻击。猪在争斗时,主要咬对方的头部及耳朵,因此,在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当弱猪被攻击时,就极力保护自己的头和耳。而在许多猪舍中因没有隐蔽之处,温顺的猪往往只能凭藉饲槽勉强躲藏。因此,密集饲养的猪将头躲避在饲槽中的时间很多,而顾不上吃料。有些猪则将饲槽作为己有的空间占用,妨碍其它猪吃食。而且,藏于饲槽的猪又惹起饥饿猪和企图  相似文献   

5.
小猪拒食是啥病原来断水猪无病东九幢保育舍的饲养员老伍来找兽医去看病,我就随老伍而去,他指着八号圈说:"这圈猪全都发病了。"我数了一下共有12头约50日龄左右的保育猪。我进猪圈检查,发现这群病猪的体膘很好、皮毛光泽,只是精神稍差,老伍指着饲槽说:"主要表现是食欲下降,你看,从昨天起到今天一点料也未加,饲槽还是满满的。"我看看临圈内的猪都是生龙活虎,唯有这圈猪死气沉沉,再跨进猪圈,猪的反应很不灵活,有个别猪来回走动,烦躁不安,有的昏睡不动,眼球有点凹陷,测量了两头病猪的体温,分别是37.6℃和38.2℃,属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对每圈20头体重61~104千克的猪提供1个、2个或3个采食位,采用粉状日粮猪的生产性能并无差别。在自由采食粉料的情况下,一般为1圈20头肥育猪提供2个单采食位饲槽。在猪体重37~91千克范围内,每猪占地面积0.60平方米的情况下,因生长猪表现有“越槽采食”的爱好,饲槽中靠近服务通道一侧的饲料被吃得较多。因此,2个饲槽不应侧面靠在一起并}j暾置,而应该相隔一定距离(大于2米)。  相似文献   

7.
猪场工艺设计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艺上说,三点式是最值得推广的,但是也要看规模,如果规模比较小就浪费土地,要根据规模确定效益。设计理念第一是经济汇报率高;第二是要与国情相结合;第三设施配套,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配套设备尽量采用。但是能够用人工代替的工作尽量用人工代替;最后一个就是尽量符合猪的行为学特性。从工艺上来说,就是尽量做到全进全出,不管是三段,四段还是五段;只要每个阶段都能做到全进全出。就是先进的工艺。这里不展开讲,只提一个问题,就是在国外文献上,试验猪一般都是20头一群,我到美国去看,确实是20头一群,甚至更多,所以建议我国的猪场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在仔猪下网床分群的时候就20头分在一群。  相似文献   

8.
猪场人员的管理与薪酬,与其他企业一样的,人员的管理也是最根本的。要想养好猪,首先要管好人,因为猪靠人去管,提高了人的工作积极性,人再管理猪当然就能管理好了。我们可以通过对《水浒传》“宋公明”三个字的解读来理解猪场人员的管理与薪酬:干事业,最要紧的是聚拢人心,群策群力。而要聚拢人心,最基本的事情是要合理回报(薪酬),说自了就是一个字一“送”(宋)。送的过程中,还有两个要害必须把握,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补充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生产中后备母猪越来越显得重要,不单纯是后备猪补充问题,更在于后备母猪管理上的问题很多,给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就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补充与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卖猪与补栏活动频繁,人员流动大,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这里就卖猪和补栏需要注意的事项请教了专家,并把专家的回答进行整理、总结如下:(一)卖猪注意的问题1.装猪台一定要安置在场外,最好建立独立的售猪场所。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6)
<正>猪场出猪台是一个猪场最重要的对外窗口,也是最容易引发疫病的重要关口,很多猪场就是因为出猪台管理不到位,引起猪场疫病暴发,损失惨重。因而管理好出猪台是控制疫病的一个重要环节。(1)出猪台需远离生产区,分成两套人马管理,一套内出猪台,一套外出猪台。两套人马互不接触,猪只在场内中转台换车转至外出猪台。中转台处设  相似文献   

12.
许锐 《北方牧业》2009,(9):31-31
<正>一、市场经济与企业市场经济,就是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通过自由市场和价格体系产生和分配的经济制度。中国是全世界拥有最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给我们很多人打上了浓厚的小农思想的烙印。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自由的,所以猪价的暴跌暴涨都是价格体系调控的。  相似文献   

13.
<正>"粮不过百里,猪不过千里",这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基本规律,一旦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亏本,就会出问题。"猪粮安天下"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的。就像人人都要吃饭一样,很多人天天都要吃肉。没有粮食就会天下大乱,试想,市场上没有猪肉,或者价格暴涨,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些地方的官员明明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要拒猪于千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发生及流行越发严重,给规模化的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很多疾病是由于免疫接种没有达到最佳效果,甚至是免疫失败造成的。疫苗接种就是使猪产生免疫应答,建立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增强免疫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曾经流行一句口号叫做:“猪多,肥多,粮多”,当时的农业政策是以粮为纲,这口号在解决我国这样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上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大发展,养猪业的发展也更加迅猛。到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养猪大国,生猪饲养量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一个新的突出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猪多,肥多,粮多”后,由养猪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多了,尤其是养猪模式从分散的小农经营转为小规模的专业户经营、有的甚至发展成较大规模集约化和工厂化经营之后,猪场的污染问题就越来越显得突出,若还继…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向卫生安全方面发展,肉制品成为餐桌上的必备。正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给了我国生猪养殖的良好前景。但是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养殖户在养殖管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春季防疫管理上很多方面不完善,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笔者就猪场防疫管理的要点进行简要阐述,希望给广大养殖户一些帮助。1对厂区的管理厂区是工作人员以及猪的养殖场所,也是猪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10,(5):4-4
<正>"客户不进门,千里之外就能把想买的猪选好,这些摄像头就是客户的‘千里眼’。"近日,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向前养猪场老板余向前说,自从投资2万多元在猪场装上摄像头,很多外地客户开始在网上"点猪"。  相似文献   

18.
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而引起传染,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如猪瘟等。伤口传染,当皮肤或黏膜破伤时,病原体由伤口侵入,如破伤风、猪丹毒等。生殖道传染,有的公猪或母猪配种时互相传染,如猪传染性流行病等。昆虫携带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相似文献   

19.
近二年,由于市场猪价上涨,养猪利润增大,养殖业蓬勃发展,我镇年出栏300头以内的小规模户就有100多户,还有继续发展趋势,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使一些养殖户出现亏损。现就小规模猪场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浅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寒冷季节猪场经常发生严重的腹泻,很多养殖户对此类病不了解,病急乱投医,乱用药,最后死亡很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笔者在基层工作20年,发现这类病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笔者结合在基层的实践经验,对上述疾病简述如下。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较大的或成年的猪几乎没有死亡。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