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法正林、完全调整林、检查法育林择伐、平衡的择伐林结构的择伐基本理论,总结了我国东北林区径级择伐、采育兼顾伐、采育择伐、择伐、低强度择伐、经营择伐等择伐类型的演变过程及要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择伐伐区林道网合理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低强度择伐在北方林区广泛应用的实际需要,分析了低强度择伐伐区林道网的特点和与林道网相关的费用因素,运用林道网基本理论,以林道网相关的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探讨了低强度择伐式林道网合理密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森林择伐对林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汪清林业局30a来实施择伐作业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森林择伐对林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可以促进森林更新和生长,缩短择伐周期,调整了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组成;并且按照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确定择伐始伐立木直径。  相似文献   

4.
择伐对北方森林更新、生物多样性和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讲述了择伐对北方森林的更新、生物多样性、生长的影响,并对比了国内外北方森林择伐的强度与周期。结果表明,合理择伐可以促进北方森林的更新,可以有效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促进林分的生长,加速演替进程。合理择伐强度应该控制在10%~30%之间。择伐周期应在10年到30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择伐作业体系下天然林直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种直径分布函数(Weibull函数、负指数函数、Γ函数和β函数)对天然针阔混交林不同择伐强度(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作业下直径结构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各样地直径分布均为左偏,中小径阶林木居多;除弱度择伐峰度为负,其余样地为正;变动系数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弱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和β分布;中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负指数分布和Γ分布;强度择伐符合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极强度择伐对4种分布均不接受.Weibull分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基本可以用来拟合择伐作业后林分直径分布,拟合结果可以从侧面检验择伐作业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从确定择伐作业方式、选择采伐木、确定采伐强度三个方面描述了择伐伐区设计施工应当注意的事项及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山地人工林择伐对森林土壤及林分结构的影响和目前山地人工林择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两大方面着手,对山地人工林择伐经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择伐强度对人工杉阔混交林土壤温度的影响,分别对人工杉阔混交林不同择伐强度(中度34.4%、强度51.2%和极强度69.5%)3 a后的林地土壤温度(深度0-20 cm)进行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和强度择伐下,土壤温度升高范围为0.2-1.2℃,升高幅度在5.0%以内;极强度择伐下,土壤温度升高范围为1.3-3.3℃,升高幅度在5.3%-10.8%;林地土壤温度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0和5 cm的土壤温度升高幅度较大,尤其是极强度择伐。林地0-15 cm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林地20 cm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具有相关性但不显著;一元二次方程能较好地模拟土壤温度与择伐强度的关系。不同强度择伐3 a后,林地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方程,且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太岳山4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运用方差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油松人工林表层不同土壤厚度下的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择伐林生长季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择伐林平均单株表层细根生物量大于未择伐林,两者差异显著(P0.05);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铵态氮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高于未择伐林,差异不显著(P0.05);而择伐林表层土壤中的全磷含量低于未择伐林,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林分测树因子分析,该林分胸径大于42cm以上的材积比例最大;米槠株数最多、材积百分比也最大,马尾松株数虽少,但材积百分比居第二位.择伐对林分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大,伐前、代后近相等.采用皆伐,轮伐期为42年以上,而采用择伐,轮伐期为18年.  相似文献   

12.
葡萄盆栽技术,包括择土选种、露地扦插、田间管理、装盆及整形、肥水管理等内容,对葡萄盆栽爱好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提高选择利用效率, 对4~8龄全同胞优良单株、全同胞家系、半同胞优良单株和半同胞家系幼树的嫩枝插条,采用自控喷雾进行了扦插试验.生根率、根重量、根条数和根长度间呈高度遗传相关,生根率是反映生根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生根能力的差异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对生根能力选择利用效果明显,单株选择较家系选择效果好,其中以全同胞单株选择利用潜力最大.采穗母树的生长与生根不相关,速生单株的生根能力与家系生根能力也不相关.在速生全同胞家系中选择生长快、生根能力强的单株,进行控制授粉,按生根和生长性状进行轮回选择,会收到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木材切削的基本知识及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刀具,首先利用ANSYS对刀具进行建模,然后对刀具进行模拟加载和结果分析,从而确定刀具前角可取57°~62°,后角可取8°~13°,最后通过超薄木片切削机实际加工加以验证.最终结果证明所采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可行,木片切削质量和效率能满足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论长白山森林的采伐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森林是水源用材林,森林覆被率65.2%。森林龄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成过熟林多,更新的幼令林少。一、原始林的采伐更新,应考虑更新树种,森林环境条件,进行生态摸拟。应用生态型的采伐更新方式进行。更新树种为耐阴的云杉、冷杉、红松等树种时,采用择伐方式。更新树种为喜光的落叶松或杨树等阔叶树种时,可采用1—2ha内的小面积皆伐,保证上方光照,以利更新。二、次生林采伐更新方式,可结合改造进行,以窄带皆伐(10—15m宽)或团状择伐为主,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讨遗传群体杂合子适合度取值范围,阐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的内在联系。[结果]根据研究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发现突变基因必须在纯和杂2方面都满足自然选择的要求,而且能在杂合状态下表现出高适合度,才更容易被保留下来,这就兼顾到个体的适应与集体的适应。从而在理论上统一了个体选择,集体选择,基因选择及木村资生的中性学说。[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关于自然选择单位的4种学说是可共存的,彼此间分享了一个共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烟叶分切关键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烟叶分切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为烟叶分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南阳方城C3F烟叶为代表,以感官评吸质量鉴定为主要评价手段,辅助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切距允差、切距合格率、切角允差、切角合格率4项关键质量指标对切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切距允差为1 cm,切距合格率要求达到90%;切角允差为20°,切角合格率要求达到85%时,烟叶分切质量较为稳定,可作为烟叶分切关键指标的控制标准。[结论]研究可为烟叶分切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择伐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10个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生长过程和林分测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等8个树属于稳定种群,而杉木和马尾松属于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