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蓖麻诱集带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调查了蓖麻诱集带及其临近棉田和对照(不种植蓖麻棉田)的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蓖麻诱集带的种植能显著降低3代棉铃虫发生期棉田落卵量及棉花生长后期烟粉虱和小花蝽的种群数量,而对棉田其他主要害虫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无显著影响。虽然蓖麻的种植未能显著降低棉花上绿盲蝽的发生数量,但蓖麻能吸引大量绿盲蝽繁殖。蓖麻和临近蓖麻棉花上昆虫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棉田,而两者的优势集中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棉田。这可为以后种植蓖麻诱集带诱集棉田主要害虫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产棉基地,常年种植棉花170khm^2以上,近几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下同)面积不断扩大(现已占90%以上),使得曾经是棉花主要害虫的棉铃虫已得到控制,而使一些次要害虫现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烟粉虱就是江苏沿海棉区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多食性害虫,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甚至达到暴发。  相似文献   

3.
1发生情况 河北曲周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抗虫棉种植面积已超过98%。因目前的转基因抗虫棉对盲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并无抗性,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田用药减少,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棉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杂草与棉花争夺光、水肥、空间,传播病害虫,增加植棉物化成本及灌溉费用,降低棉花产量与棉纤维品质,因此棉田除草是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我国不同种植模式棉区的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截至目前已有大量报道。本文论述现阶段我国棉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介绍了棉田除草剂产品登记现状和部分棉田除草剂新品种,分析了防除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以期为除草剂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种对棉花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棉区,棉田两熟栽培面积占15%以上,其中主要是麦棉两熟制,在种植方式上又以麦棉套种为主。因此直接和间接地对害虫及天敌因素产生了相联系的影响。为了掌握棉田生态环境控制害虫的作用,完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985年开始进行了单作与麦棉套种棉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生态带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由于植棉面积的逐年扩大,大部分棉区棉花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60%~80%,由于超长连作,品种单一,棉田生态系统脆弱,棉花有害生物逐年加重。随着病虫害的蔓延和控制难度提升,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下降,自然控制害虫的能力减弱。由于多数棉田害虫都具有多食性,除危害棉花外,还能为害小麦、玉米等作物。因此利用作物生育期差异及不同生育期对害虫为害的敏感度不同,进行作物间作或条带种植可有效降低害虫的危害,应用生物多样性来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恢复棉田生态系统平衡,对建立棉田病虫害自…  相似文献   

7.
豫东棉粉虱大暴发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以来,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对曾经为害棉花十分猖獗的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的防治不太担心,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但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次要害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及防治对象,棉粉虱过去对棉花生产并未有多大影响,而最近几年对棉花的为害却逐年加重,豫东棉区2008年已呈大暴发趋势。现已成为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棉粉虱暴发的原因是什么?现将如何防治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是山东省传统棉区,以麦套棉种植模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暴发期间,棉田种植面积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推广,棉田面积有所回升。转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减轻了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对棉花的危害,但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棉花种植过程中虫害防治依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虫害防治,是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棉田主要害虫种类,分别介绍了适用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常年种植棉花15万hm^2左右。90年代末期,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棉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因抗虫棉田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大减少,一些次要害虫逐渐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近年来,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逐步加重。为此,开展了黄河三角洲转基因棉田绿盲蝽发生规律及综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红蜘蛛,俗称火龙,该虫具有繁殖力强传播快,为害棉花严重等特点。50年代是山东省棉田的重要害虫之一。后随着推广应用内吸化学农药防治棉花害虫以来,棉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几年来,由于农田种植方式多样化,加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大大减少了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为棉红蜘蛛提供了繁延的有利条件,故棉田棉红蜘蛛发生危害日趋加重,防治不当棉田受害极重。 据调查,棉红蜘蛛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内,自5月底至6月初开始发生,发生为害一直持续到9月中下旬,其间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上旬,此时期正值…  相似文献   

12.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东台市棉田玉米螟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常年种植棉花3.5万公顷左右,玉米2.5万公顷左右。玉米螟是东台市玉米和棉花上的主要害虫。1984年以前,其主要在玉米田为害,棉田虫卵量很少,为害较轻;自1985年开始,棉田玉米螟发生量急剧上升,尤其棉田3代玉米螟发生量大、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黄河流域棉田生产上种植的均为抗虫棉,在对目标害虫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同时,非目标害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棉铃虫、玉米螟、小造桥虫等目标害虫发生数量减少,为害程度降低,造成了生态位空缺,棉盲蝽、棉蚜、烟粉虱等非目标害虫的发生数量明显上升。在沧州棉田,盲蝽已上升为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且连年暴发。  相似文献   

15.
玻利维亚位于拉丁美洲 ,1 995/96、1 996/97和1 997/98年度均种植 5万公顷棉花。在 2 0世纪 80年代棉花面积从未超过 1 .4万公顷 ;90年代初 ,棉花生产明显回升 ,1 998/99年度棉花面积降到 3.5万公顷 ,1 999/0 0年度预计只种植 1万公顷。在玻利维亚种植棉花不经济 ,除低价和气候灾害外 ,还受到棉铃象鼻虫的威胁。据探测 ,在玻利维亚的边境已存在棉铃象鼻虫 ,尽管距棉区约 60 0~ 70 0 km,但害虫很易移动 ,而且许多棉田摘花后都没有清洁更利于这种害虫安家。玻利维亚政府、棉铃象鼻虫防治委员会等正在努力防治可能被侵染的棉田。玻利维亚有潜…  相似文献   

16.
杨金海 《中国棉花》2008,35(7):30-31
近几年,随着滴灌面积的不断扩大,水肥药有机耦合的施用,棉花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和棉田小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于种植品种的单一,生态环境变得非常脆弱,自我调控能力差,致使棉田主要害虫的群落组成和发生程度亦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老的害虫依然严重威胁着棉花,新的害虫种类不断地显露.近两年一二五团的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期逐年提前,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团的主要害虫(表1).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苜蓿诱集带防治棉花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诱集带为棉花益虫提供了一个避难所 ,使蜘蛛转移到棉花上集中喷杀。苜蓿诱集带是防治早期棉铃虫的有力工具 ,也可以作为绿盲蝽和蚜虫的诱集作物 ,这些害虫更喜欢苜蓿。苜蓿可以种植在与棉田相邻的田里 ,也可以种在位于农场中心的地块。 ( 1 )苜蓿带的建立。种植在棉田里的苜蓿诱集带 ,每隔 30 0行棉花种植 8,1 2或 1 6行苜蓿 ,大约占棉田面积的 2 .0 %~ 2 .5%。也可以种植在一块田的边缘 ,约占棉田面积的 5%,或种在与棉田相邻的田块。苜蓿品种必须抗苜蓿蚜虫、疫霉病收稿日期 :2 0 0 0 - 0 1 - 1 0( phytophthora root rot)和炭疽病 ( …  相似文献   

18.
张学坤  周玉  魏毅  赵鸣 《江西棉花》2003,25(6):38-39
烟粉虱以前不是棉花的主要害虫。故对该害虫的研究甚少。近几年来 ,山东省随着农田栽培制度的急剧变革 ,使田间农作物种植搭配方式的复杂化程度极大提高 ,以及夏季高温干旱和冬季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迅速增多 ,为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条件 ,再者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 ,由于大幅度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使原来棉田内的偶发性害虫得不到良好的兼治 ,也使其种群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了烟粉虱对棉花危害趋于加重。为保证棉花生产 ,立足农业生态防治角度 ,合理布局棉田 ,营造不利于烟粉虱繁衍生殖的环境条件 ,是综合防治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制订棉田害虫防治策略时,不仅要考虑到棉田生态平衡,而且有必要从整个植棉区的作物相来统筹考虑,其中照顾到与棉花间、轮种作物田和棉田相邻作物田的天敌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八师地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植棉新技术尤其是高密度与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田间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此,2004-2006年对本地棉花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生产实践中边研究边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主要害虫发生规律1.1棉叶螨1.1.1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田旋花、苦荬菜、蒲公英等杂草根基处;棉田内外、地头、林带的枯枝落叶处和棉田内外表土层和土缝中。1.1.2消长规律。据调查,棉叶螨在本地一年可发生9~15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