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椒采用宽膜平植,中间宽行套种一行小茴香栽培模式,线椒667米^2产510千克,667米。效益2040元,小茴香667米。产35千克,667米。效益350元,除去成本1200元,两茬作物667米。纯效益1190元。  相似文献   

2.
<正>结合本地区的种植模式,实施棉田套种小茴香,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光照资源,在主栽作物种植收获的基础上,实现了单位面积复种667米2增收100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小茴香是南疆地区主要香料作物之一,发展小茴香生产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阿克苏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已有30多年历史.1988年全地区棉田套种小茴香52936亩,小茴香平均亩产6—7kg,亩增加收入40—80元.新和县伊其力克乡英买力村卡尤木沙尤甫1988年2.5亩棉花套种的小茴香,单产48kg,亩收入384元.棉田套种小茴香,除  相似文献   

4.
我县产业结构中,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栽培模式不断创新,棉田、瓜田套种小茴香就是形成规模生产的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良集 《农家致富》2004,(18):31-31
一、种植模式 1.等行棉花套种等行油菜 一般畦宽3.6米,棉花行距1.2米,株距40厘米.每亩密度1390株,棉花行间于10月底套栽油菜,油菜行距1.2米,株距15厘米,每亩密度3706株,春季在油菜行间预留的棉行中套栽棉花,棉花与油菜等行距60厘米。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为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实行不同种间作物的套种方式是一种可行的途径.我们成功探索,进行经济作物小茴香留行套种粮食作物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小茴香666.7米2产52公斤,666.7米2效益780元,玉米666.7米2产656公斤,666.7米2效益656元,除去666.7米2成本320元,两茬作物666.7米2纯效益116元.  相似文献   

7.
地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间套种在滇东北、滇西北及部分高寒山区,大小春季节矛盾突出,采用间套种可以缓解矛盾。目前一般采用2∶3或3∶4套种玉米的方法,即复合播幅1.7~2米,其中小麦播幅70厘米,在1~1.3米的空行内套种两行玉米。2、地膜覆盖小麦生育期地膜覆盖,可抗旱、保水、增温,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我们推广了在3龄前梨果园内套种早春马铃薯复种夏花生模式,每亩产马铃薯1800公斤、花生240公斤。 1 种植形式 梨树株行距为1.5米×4.0米。3月上旬种植5行马铃薯,马铃薯与梨树行间距70厘米,马铃薯行距65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4168株。5月底至6月上旬马铃薯收获后及时种植9行夏花生,花生距梨树行间距60厘米,花生行距35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8420穴,每穴2株。  相似文献   

9.
一、种植形式 2行葵花套种2行豌豆.采用80厘米宽的地膜,120厘米一带,4月上中旬在膜中间种2行早熟豌豆,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每667平方米播量10公斤.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加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和推广,强化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推广以地养林滚动式发展模式。二、间套作模式1.淹灌棉田间作套种杨树①间作套种品种俄罗斯杨。②地点芳草湖一场退耕还林枸杞地旁自耕地。土质为沙壤土,小型机械作业,试验地面积1公顷。③间作套种模式棉花行距配置(66+10)厘米,杨树行株距配置为5米×0.5米,在交接行扦插俄罗斯杨插条,每667米2栽植260棵。  相似文献   

11.
直播套种技术是一种集约化生产技术,它是通过技术和劳务的密集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截止目前,库车县10个乡(镇)场,完成枣棉直播套种面积3600公顷,完成红枣机械滴灌面积949公顷。一、枣棉套播模式实行枣棉套种时宜采用南北行向。红枣机械直播窄行行距20厘米,株距12.5厘米,宽行行距400厘米,每667米2种植红枣苗2664株。棉花选种密矮品种,每667米2棉花株数13320株。4米宽的作业带内,1米宽度种植红枣2行,行距20厘米,株距  相似文献   

12.
棉花与土豆(马铃薯)间作套种一般每667平方米收籽棉300千克,土豆1500~2000千克,在棉花产量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土豆产值1500~2000元。其技术要点如下。一、种植模式。采取2行土豆1行棉花,130厘米1带的种植模式。如用120厘米宽的地膜,可一膜两用,即膜上两  相似文献   

13.
小茴香套种扁豆,生长期间互不遮光,扁豆收割后,小茴香进入开花期,两作物植株生长旺盛。套种小茴香平均产量2 535.0 kg/hm2,产值20 295.0元/hm2;白扁豆平均产量1 125kg/hm2,产值5 640.0元/hm2,套种总收入25 935元/hm2,比单种小茴香增加产值3 7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小茴香套种白扁豆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一、栽培模式核桃株行距6×8米,667米2株数14株,花生、茴香套种于核桃树行间。1膜4行花生,1行茴香,连接行中种植茴香。二、土地准备1.春耕施肥春耕犁地前667米2施二铵35千克、尿素5千  相似文献   

15.
1.种植形式带宽1米,带内铺幅宽80厘米的微膜,膜上种植2行甘蓝,甘蓝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60厘米,株距33厘米,667平方米留苗4000株.玉米种在甘蓝行中间,株距23厘米,667平方米留苗2887株.  相似文献   

16.
具体为:233厘米为一带,地膜覆盖,玉米套种大豆、香瓜等。①膜上种花生,膜侧种玉米,空档内种大豆。4月15~25日,膜上种花生2行,穴距27厘米;5月1~10日.空档内种大豆3行;5月25日至6月1日,膜侧种玉米2行,株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棉田套种小茴香的最佳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在本县呼图其乡和奎依巴格乡开展了4种模式的棉田套种小茴香试验示范.示范地属沙性土.前茬作物棉花,秋翻冬灌地,土壤肥力中等.现将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潘继兰 《新农村》2014,(1):25-25
1.马铃薯4垄玉米2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3170株。  相似文献   

19.
为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农二师三十四团在棉花行间套种小茴香,小茴香产量8.5kg/666.7m2,增加净效益100元/666.7m2以上,全团套种面积1.2万亩,经济效益达120万元。该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棉花套种小茴香成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垄沟栽培、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技术垄沟栽培即沿坡向等高线开沟起垄,形成道道拦水坝,变“二三跑田”为“三保田”,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3个百分点。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早播早上市,增产增收。间作套种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三熟。带型:纯种:起80厘米宽高垄,每垄种两行,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2—3粒,地膜覆盖,较露地早播15—20天,套种:起1.3米宽半高畦,种两行地膜洋芋,套一行玉米,又在玉米跟前点一窝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