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褐变是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褐变评价对抗褐变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马铃薯鲜切加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45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10个酶促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鲜薯切片0 h和6 h亮度值、褐变强度(BD)初始值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4个指标进行马铃薯酶促褐变的鉴定评价;根据抗酶促褐变能力将45个马铃薯品种分为5种类型,其中高抗酶促褐变材料5份、抗酶促褐变材料9份、中度酶促褐变材料18份、易酶促褐变材料9份和极易酶促褐变材料4份。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块茎具有易褐变的特性,严重影响其加工产品的品质以及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对50个马铃薯品种(系)块茎横切后不同时间的褐变程度(B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总酚含量的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酶促褐变特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程度与PPO和POD活性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酚含量不相关。50个马铃薯品种(系)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第Ⅰ类只包含‘滇薯6号’1个品种,属于极易褐变类型;第Ⅱ类包括‘乐薯1号’等19个品种(系),属于易褐变类型;第Ⅲ类包括‘冀张20号’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中度褐变品种;第Ⅳ类包括‘大西洋’等15个品种(系),属于不易褐变类型。其中,‘兴佳2号’、‘冀张8号’有望作为马铃薯抗酶促褐变育种材料;而‘滇薯6号’可作为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机理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许多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制品贮藏期间,会产生各种变色现象。如苹果、香蕉和马铃薯去皮后表面的褐变,果汁、果酒的褐变等等。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底物所引起的氧化反应,由这类反应所引起的变色现象称之为酶促褐变。果蔬变色后,不仅影响加工制品的外观品质,而且影响其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发挥。所以抑制变色在果蔬贮藏和加工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果蔬食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反应是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褐变的原因有非酶性的和酶性的,多酚氧化酶是引起食品酶促褐变的主要酶类,因此研究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对制定食品的加工与保藏工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丝瓜是南京市、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常见的夏季和早秋蔬菜之一,与莲藕、马铃薯等一样,普通丝瓜(以下简称丝瓜)在烹饪过程中果肉及汤汁易出现褐变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食欲,进而影响丝瓜产品的经济效益.另外丝瓜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易因摩擦而引起瓜皮褐变,卖相差,影响售价.但国内外针对其瓜皮、瓜肉褐变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开展丝瓜褐变机理及鉴定方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品种选育,育成瓜皮和瓜肉均不易褐变的丝瓜新品种——苏丝4号.  相似文献   

6.
果品加工中的褐变是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此类褐变由于是在无酶参与下引起的变色,故称非酶褐变。非酶褐变通常发生在水果预处理(预煮)后,它不但影响制品外观颜色,并对制品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均有损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7.
蔬菜加工中变色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加工中变色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刘振华高书岐(山东省滨州农业学校食品加工科256624蔬菜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色现象,如变褐、红、黄等,其颜色的变化我们统称为褐变。对蔬菜来讲,褐变是有害的,它不仅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影响外观,而且往往是败坏不...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梨汁加工中,由于果肉细胞的破裂,内含物与空气接触迅速引起果汁褐变。这不仅影响外观,也破坏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为此,有人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杀酶抽提”工  相似文献   

9.
板栗制品褐变发生的机理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CastameamollissimaBlume)是我国著名的干果之王又称栗子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板栗果肉营养丰富香糯可口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AB1B2C以及CaPFeK等多种矿质元素是 一种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原料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强劲而板栗制品褐变 是板栗加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板栗加工中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难点为此探索 板栗制品的褐变机理找出适宜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结合自己的实 践和相关报道资料介绍了板栗褐变的主导因子和控制途径 1 酶促褐变 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 板栗果肉中板栗的PP…  相似文献   

10.
林林 《蔬菜》2000,(6):30-30
蔬菜汁素有植物“血液”之称,它能较好地保持新鲜蔬菜的营养和风味,这正顺应了当今所有消费者对食品的“方便、卫生、营养、安全、回归自然”的追求。但蔬菜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变色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蔬菜汁变色产生的原因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本身所含色素的改变;二是酶促褐变;王是非酶褐变。现将解决办法分述如下:一、蔬菜本身所含色素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绿色蔬菜汁的失绿。绿色蔬菜的颜色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易变成脱镁叶绿素,色泽变暗。因此,酸性蔬菜汁要保持绿色有以下解决方法:1.将清洗后的绿…  相似文献   

11.
苹果浆料的酶褐变在加工过程中控制酶褐变,对于果实制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澄清的苹果汁中稍有一点褐色是可以接受的,带有一点典型的类似琥珀的色调也是符合商品要求的。然而,苹果泥和浑浊汁最好带一点体现新鲜产品特征的淡黄色或淡绿色。苹果及其产品的酶褐变因多酚氧...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原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食用菌》1993,15(6):40-41
食用菌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常会产生变色现象,风味与营养成分也因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都是食用菌发生褐变反应的结果.因此,了解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变色的机制,寻找控制变色的方法,对保持食用菌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一)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褐变的原因分析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这种机制的确定源于不同的反应物、反应产物和反应方式.正确地区别褐变反应的类别,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褐变底物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鲜切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在贮藏过程中色泽(L*值)和硬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富士苹果的色泽和硬度下降最慢,贮藏14d,L*值和硬度分别下降9.6%、34.56%,比较适合做鲜切苹果加工材料;不同品种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不同,其中富士和嘎啦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和表儿茶素为底物,而乔纳金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为底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白皮石榴采后果皮褐变严重的问题,明确其采后果皮褐变的机制。【方法】以‘白花玉石籽’为材料,研究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贮藏过程中,果皮失重率及褐变指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非酶促褐变指标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与褐变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还原糖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而5-HMF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酶促褐变指标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与褐变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PO活性持续下降;总酚含量先下降,然后随着褐变的发生而上升。果皮褐变过程也伴随着细胞渗透物的外渗和组织的衰老。与褐变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褐变指数分别与失重率及还原糖、总酚、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氨基酸态氮、PPO活性则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石榴果皮褐变既有酶促褐变也有非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5.
鲜切马铃薯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块状类鲜切蔬菜的加工工艺,本文以马铃薯为材料,研究其杀菌、护色、包装等工序。试验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的加工采用次氯酸钠杀菌,再用复配护色剂进行护色,其最佳配方为:0.04%曲酸、0.03%山梨酸钾、1%柠檬酸,真空包装后在4℃下冷藏,产品保质期一般可达5天,可充分满足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食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南果梨果汁生产中的褐变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果梨果汁加工中的7个时间点,分别检测氨基酸氮、HMF、PPO和绿原酸含量,研究不同工艺时期的褐变类型。结果表明:酶促褐变的发生时期为果汁杀菌前,非酶促褐变发生在加入果胶酶后、杀菌后及贮藏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李莉  田士林 《北方园艺》2007,(1):183-184
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苹果鲜榨汁褐变的主要原因,现对押制褐变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结果表明:缸富士鲜榨汁的酸度控制在4.5左右,加热30℃,5min,然后加入0.16%的Vc,可有效控制苹果鲜榨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18.
果蔬褐变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的褐变导致的色泽、香味的变化均会降低产品的感官特性,因此,控制褐变对保持果蔬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现着重对抑制褐变的物理方法和利用有机酸、络合剂、亚硫酸盐或硫酸盐、己基间苯二酚、巯基化合物、蜂蜜等化学试剂进行的化学方法作以综述,以期为果蔬褐变机理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桃和油桃在市场供应过剩、进行运输或延长加工期时,要进行贮藏。一般在-0.5~0℃条件下可贮藏2~4周。超过3~4周再移到较高温度时,一般不能很好的后熟,其果肉特别是果核周围会变干而松散、湿软显著变褐。冷藏前在21~24℃下后熟1~3天可减轻这种褐变的程度。贮于2~5℃条件下会引起特别重的内部褐变,0℃下贮藏1~2周的果实移至5℃环境中,也会引起严重的褐变。10℃下贮藏的桃不发生褐变,但果肉会迅速变软。桃后熟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8℃~29℃之间。硬熟期采收的桃和用作加工的桃经常需分4~6k的后熟。一般来说,贮藏后进行后热比贮藏前进行后…  相似文献   

20.
梨果肉褐变是影响其品质的重要问题,为深入探讨梨果肉褐变的生理机制,以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和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梨果肉褐变程度、酚类物质含量和部分酶活性均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从幼果至果实成熟,熊果苷、绿原酸、表儿茶素是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三者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0%以上,2个易褐变品种‘宝珠’‘苹果梨’果实中熊果苷、绿原酸含量高于2个不易褐变品种‘丰水’‘崇化大梨’。从果实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看,在幼果期,单个的酚类物质对果实褐变影响不大,在果实生长后期与果实褐变相关性强的酚类物质主要有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和咖啡酸。在整个果实发育期,易褐变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不易褐变品种;幼果期易褐变品种果实PPO活性与不易褐变品种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果实中PPO、PAL活性与大多数酚类物质含量均显著相关,对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褐变的研究要综合考虑PPO活性与总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