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获得一个与白菜核雄性不育相关的编码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基因CYP86MF的基础上,采用PCR技术在该基因的内部第901个碱基至第1338个碱基之间设计引物,扩增出438 bp序列作为反义基因片段.把该反义片段连接至pBI121双元载体质粒上得到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BI35S-AMF,随后利用"三亲杂交"法将pBI35S-AMF质粒转入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两个菌株中.PCR扩增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反义CYP86MF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35S-AMF是正确的,并已成功导入了根癌农杆菌中.随后,按照已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对‘上海青'白菜进行了转化,并获得130了多株转化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白菜‘矮脚黄’OguCMS核质互作的机制。【方法】采用cDNA-AFLP技术分析白菜‘矮脚黄’OguCMS及其保持系花蕾基因的表达差异,获得一个在保持系早期花蕾不表达但在OguCMS早、中、晚花蕾中稳定表达的差异片段。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cDNA全长,命名为BcBHLHogu(GenBank 登录号:EF127860)。【结果】该基因编码122个氨基酸,具有basic helix-loop- helix(bHLH)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BcBHLHogu与拟南芥AtBHLH060同源性最高,是冗余基因AtBHLHs060/048的直系同源基因,其功能与BEEs1/2/3(3个油菜素内酯信号的早期应答冗余基因)相似。【结论】BcBHLHogu是白菜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涉及到花器官发育信号事件,其功能与油菜素内酯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3.
优化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双元载体质粒pBI35S-AMF分别导入"上海青"白菜和"油青"菜心,对影响转化频率的抑菌剂和感染菌株等主要因素进行比较,优化了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体系中,选择氨苄青霉素作为转化农杆菌的抑菌剂为好,其抑菌浓度以300 mg/L为宜;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分别以3 d和2 d为适;LBA4404/pBI35S-AMF菌株的感染效率远高于EHA105/pBI35S-AMF.对KanR转化植株做进一步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Southern印迹杂交阳性率为82.2%,转化频率达2.8%,且外源片段为多拷贝插入.多批次的转化结果证实,该体系的转化频率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发育及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根据编码果胶甲酯酶的白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3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syn.B.rapa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花蕾cDNA中扩增出458 bp的片断,构建BcMF3的反义RNA植物表达栽体,然后转化菜心(B.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研究发现,31.3%菜心转基因植株花粉表现出畸形,而且只有部分花粉具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为31.6%,其花药果胶甲酯酶活性降低了12.8%.上述结果表明BcMF3基因与普通白菜和菜心等白菜植物的花粉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菜和芜菁杂种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菜和芜菁的6个杂种F1代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胚产量最高的两个组合“矮脚黄×气死孩”和“苏州青×气死孩”平均每蕾分别产生21.1和17.2个胚。诱导杂种胚状体发生的最佳时期是单核中期至单核靠边期。33℃、24h热激处理可明显提高杂种小孢子胚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也可改善胚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利用遗传转化技术进行猕猴桃品种改良研究,以中华猕猴桃华优组培苗幼嫩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外植体分化不定芽再生途径所需的培养条件及转化效率提高方法。结果表明,在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加 入浓度为0.75~1.0 mg/L 的TDZ 时,叶片愈伤发生率达85.7%~90.1%,不定芽发生率达41.8%~44.6%;在TDZ 1.0 mg/L 基础上,补充0.1~0.4 mg/L IAA 可使叶片愈伤发生率提高到96.7%~100%,不定芽发生率提高到67.4%~71.9 %; 在农杆菌侵染液与共培养基中同时加入75~100 滋mol/L 浓度的AS,可使GUS 瞬时表达率及卡那抗性芽发生率分别 提高至27.9%、14.5%;外植体被农杆菌侵染前,的预培养2~3 d有利于提高GUS 表达率与卡那抗性芽发生率。GUS 染色与PCR 扩增检测结果显示,Shiva A基因已转化至中华猕猴桃华优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7.
激素TDZ对促进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华阳三号(HY)大白菜和苏州青(SZQ)小白菜下胚轴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将TDZ与NAA配置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观察TDZ对下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对各组合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DZ能较好地促进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在MS 0.5mg/LTDZ 0.5mg/L NAA的培养条件下,HY的不定芽再生频率达到45%,且再生周期短,芽点多,再生芽正常,可以满足植物遗传转化需要。TDZ很难诱导SZQ小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只能诱导产生大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通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communis)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cMF4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普通白菜花蕾cDNA中扩增出607 bp的片断,然后将该片段连接至双元载体pBI12l中,得到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通过组织培养途径转化菜心(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得到了12株转基因植株,其中5株的43.7%的花粉为缩小空瘪畸形,29.6%的花粉缺乏生活力,而且其花粉离体萌发率降低至24.7%.结果表明,反义RNA技术沉默BcMF4基因导致了菜心转基因植株的部分花粉发育不良,BcMF4基因在普通白菜和菜心等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The study analyzed the silencing of BcMF12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in the transgenic pakchoi and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antisense BcMF12 gene on the pollen development. A conserved BcMF12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from the cDNA of flower buds in pakchoi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syn. B. rapa L. ssp. chinensis) and was fused to the anther specific BcA9 promoter. The plant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was constructed and then introduced into pakchoi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screened by antibiotics and molecular analysis. PCR and Southern blot revealed that the antisense BcMF12-GUS fusion gene regulated by BcA9 promoter was integrated into transgenic plants. Northern blot sugges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BcMF12 gene was down-regulated significantly. The pollen germination rate of transgenic plants with antisense BcMF12 gene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plan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BcMF12 related to the pollen development was inhibited by the antisense BcMF12 driven by BcA9 promoter, which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pollen development in pakchoi.  相似文献   

10.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cDNA AFLP技术 ,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群和不育株群分析显示 :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莲座期叶片之间、开花期叶片之间和花茎之间基因表达无差异 ;叶片、花茎和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对开花期的小蕾、中蕾和大蕾分析显示 :10对引物中 ,1对在可育株中蕾和大蕾中扩增出 1条特异带 ,另 1对扩增出 1条在可育株中蕾中表达丰度高于不育株中蕾的条带 ,其余 8对未发现差异条带。对上述表达丰度有差异的基因进行Northern验证 ,结果与之一致 ,表明cDNA AFLP技术可以用于植物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尿素配施氯化铵比例的增加,菜心氯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下降,而全N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收获前的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镉对白菜活性氧代谢及H2O2清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不同浓度镉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叶片活性氧产生及H2O2清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加镉增加了白菜叶片中超氧自由基(O2-)的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随培养液中镉浓度和镉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在加镉条件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轮作和有机肥处理对连作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连作土壤为对照,比较玉米轮作,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有机肥等对连作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活性、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小白菜光合速率、根系活力、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和有机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连作小白菜光合速率、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系ATPase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同时提高了连作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长期轮作及施用发酵有机肥的促进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根系活力、活性有机碳含量、碳源利用AWCD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采用合适的有机肥投入方式可以缓解连作对作物生长造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外源基因在不结球白菜转基因植株后代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不结球白菜地方品种———“中脚黑叶”和“矮脚黑叶”中 ,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T1代植株中发生分离 ;在T2 代中出现 3种不同类型的株系 :抗性纯合、杂合型和敏感性纯合株系。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的表现基本符合孟德尔显性单基因的分离规律。从T2 、T3 、T4代中选择出抗虫性纯合株系 ,并获得一批对 1~ 2龄鳞翅目小菜蛾、斜纹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 6 0 %左右的单株  相似文献   

16.
梁机  黄银珊  黄伯高  李婷  覃英繁  黄永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31-4034,4038
以具有胎萌现象的擎天树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溶剂进行提取,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擎天树种子不同溶剂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擎天树种子不同溶剂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与生长均有抑制效应,且随浸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溶剂的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存在差异,其中以乙醚浸提液的抑制活性最强,其他溶剂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抑制强弱依次为乙醚、水、乙醇、甲醇、丙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取食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硫代葡萄糖苷质量摩尔浓度及组分的影响,初步明确硫苷介导的白菜抵御甜菜夜蛾幼虫取食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对白菜硫苷质量摩尔浓度和组分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硫苷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试剂盒检测取食白菜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白菜中8种硫苷组分在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后显著增加(P<0.05),其中吲哚族的4-羟基吲哚-3-甲基硫苷(4OH)、1-甲氧基-3-吲哚基甲基硫苷(NEO)、3-吲哚基甲基(GBC)和脂肪族的4-戊烯基硫苷(GBN)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反应最为强烈;RT-qPCR结果显示: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后,白菜脂肪族硫苷合成相关基因BcBCAT4、BcMAM1的显著上调可能与脂肪族硫苷的增加有关(P<0.05),而BcSOT16的上调与4OH、NEO、GBC呈正相关;取食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19.
菜薹花药培养出胚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菜薹、白菜薹、菜心2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对不同品种菜薹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5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胚,各品种间的出胚率差异显著;红菜薹、白菜薹、菜心中出胚率最高的分别为H08-4(1.38胚/蕾)、B08-7(,0.757胚/蕾)、C08-4(0.682胚/蕾);采用Keller培养基+10%蔗糖+0.1%活性炭作为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基;花药培养出胚率以接种在双层培养基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