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江苏种植的优质啤酒大麦品种。【方法】以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培育出的8份优异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测定其粒长、粒宽及千粒重等籽粒外观品质性状以及浸出物、α-氨基氮、糖化力、可溶性氮、蛋白质含量、库尔巴哈值等麦芽品质性状。【结果】参试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国家优级标准;参试品种的浸出物含量以及库尔巴哈值均较低,麦芽蛋白质含量、α-氨基氮、糖化力含量均较高。【结论】扬农啤9号的综合啤麦品质最好,可作为江苏优质啤酒大麦原料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近年育成的7个大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分析籽粒和麦芽品质性状以及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项指标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浙皮19号的籽粒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优级标准。7个品种(系)的α-氨基氮和糖化力均达到行业标准优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浸出率与脆度呈显著正相关,α-氨基氮与库尔巴哈值呈显著正相关,黏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83-787
为了明确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差异,加快我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选育进程,试验对国内9个和国外5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生育期、穗宽、单株穗粒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茎粗、穗茎长度、地上可见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供试机械化高粱品种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粒质量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可见叶片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和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地上可见叶片数和单株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产量(Y)与品种的地上可见叶片数(X1)和单株穗粒质量(X2)的最优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02.775 7+360.645 6X1+39.556 9X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滩涂盐碱地区大麦植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合大麦生长发育特点,确定了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成穗率株高茎粗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0.934)、总穗数(0.893)、株高(0.820)、成穗率(0.764)和第二节间长(0.762),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6个因子(茎粗、第一节间长、穗长、总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大麦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54;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在滩涂盐碱地区大麦高产栽培中,建议优先选择植株高、籽粒大而饱满的品种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和3个澳大利亚大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进行了正反交试验.对所有的F2代群体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对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舍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主穗小穗数、单株小穗数、单株实粒数、穗平粒重、小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9个品种进行半双列杂交,分析了麦芽浸出率、糖化力、α-淀粉酶活力和库尔巴哈值等麦芽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效应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麦芽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因组合和性状而异,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极显著,浙皮1号和甘木二条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各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均显苦大于显性方差,狭义遗传力较高(52.31~87.37%)。在9个亲本中,糖化力的显性基因起减值作用,其它3个性状的显性基因作用方向不一致。 麦芽浸出率与α-淀粉酶活力、库尔巴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糖化力、籽粒长宽比和皮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麦芽品质性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密切,与产量性状以无相关和对选择有利的相关量多。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 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9.
以 2 0 0 0~ 2 0 0 1年度国家黄淮旱地小麦区试为材料 ,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与若干农艺性状的关系 ,以及农艺性状之间、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有效穗与株高、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蛋白质与吸水率呈显著正相关 ,湿面筋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湿面筋与沉降值呈显著正相关 ,蛋白质与湿面筋呈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与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 ,株高与蛋白质呈弱正相关 ,生育期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据此提出旱地小麦优质与高产结合改良的重点是稳定提高穗粒数、有效穗 ,降低千粒重 ,培育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农场94份大麦亲本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穗长、芒长、穗粒数、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全生育期与穗长、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穗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94个大麦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及若干亚类,其中包括24份高产材料,28份矮杆材料。  相似文献   

11.
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籽粒脱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是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基本要求。穗部性状是玉米遗传基础的直观表现,与籽粒脱水有较紧密的联系,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籽粒脱水速率的关键指标,对于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当前主推的2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按苞叶、籽粒、穗轴和穗柄等部位将穗部性状分为41个指标参数,于2015—2016年进行连续观测,并与衡量籽粒脱水快慢的5个参数(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个穗部指标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部分指标与籽粒脱水特征密切相关。苞叶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苞叶长度/果穗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果穗夹角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显著正相关;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与籽粒生理成熟期、收获期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总脱水速率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果穗长度/行粒数"与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和总脱水速率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与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穗部其他性状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黄淮海区域现有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较大,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可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3.
对74个云南高原粳稻亲本的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株穗数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②千粒重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③穗实粒数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并讨论了在云南高原粳稻区选育及栽培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 1,其后依次是穗粒数亩穗数千粒质量产量穗长,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08%,每穗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5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与株高均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和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株高、亩穗数、千粒质量之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株高和产量的选择潜力较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  相似文献   

15.
以扬饲麦3号、港啤1号、扬农啤2号和Frankin等4个品种为试材,分析施氮水平对冬大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地上部含氮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千粒重下降,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亦下降。不同氮肥处理水平下,大麦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氮积累量与氮肥生产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肥生产效率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生理效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播期对大麦籽粒性状的影响,为大麦籽粒性状的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6-2008年,选用19个大麦材料,分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播期对大麦籽粒长度和宽度有显著影响,对籽粒厚度、长宽比和千粒质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长度和长宽比增加,籽粒宽度、厚度和千粒质量减小。参试材料中,籽粒长度有9个同质群,籽粒宽度有6个同质群,籽粒厚度有5个同质群,长宽比和千粒质量各有10个同质群。籽粒的长宽比与粒长,千粒质量与粒厚、粒宽之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493和0.361。千粒质量与粒长、长宽比与粒厚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和-0.291,达显著水平。【结论】随着播期的推迟,大麦籽粒容积变小,早播有利于大粒的产生;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麦材料籽粒性状之间的差异呈现出千粒质量>长宽比>粒长>粒厚>粒宽;大麦千粒质量的高低与粒长、粒宽和粒厚关系密切,表现为粒厚>粒宽>粒长。  相似文献   

17.
对 9个春播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荚粒形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 5组变量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没有找到相关显著的典范变量;其余变量之间均存在相关极显著的典范变量;各对典范变量之间起主导作用的性状因子不尽相同.影响品质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出苗至鼓粒天数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负相关.影响品质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结荚高度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茎粗、一次分枝数与籽粒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荚长与籽粒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粒长与籽粒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粒宽与籽粒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生育期性状组合中,出苗至结荚天数与单株鲜荚数呈正相关,而与单株鲜粒重呈负相关.影响产量性状的农艺性状组合中,株高、一次分枝数均与单株鲜荚数呈负相关;荚长与单株鲜荚数、单株鲜荚重呈正相关;荚宽与单株鲜荚数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了粳稻稻米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间的遗传协方差。结果表明:糙米率仅与千粒重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米率与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整精米率与穗数、单株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精米长与穗数,精米宽与千粒重间存在着正相关;垩白米率与株高、穗长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面积与株高、穗长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透明度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挖掘其有益基因,提高粒用甜高粱育种效率,对20份粒用高粱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中角质率变异系数最大,为57%;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为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穗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长与穗柄长、单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9个农艺性状提取了株型、籽粒产量、穗形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75.381%,3个主成分基本可以概括反映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因子信息。表明不同粒用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粒用高粱新品系改良或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筛选基础材料,主辅因子兼顾,方可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实现综合性状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对引进澳大利亚的29份大麦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8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小于12%的材料为YDM17和YDM23,农艺性状变异系数都达到13%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564),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负相关(r=-0.373);株高、单株粒质量与千粒质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9,r=0.492)。利用10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8 c M时,各自聚为3类,结合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可说明各材料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