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末开始,经济学家开始更多关注和探讨不确定性对贫困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大部分可观测到的贫困都与某种不确定性高度相关,不确定性在贫困原因中占据重要位置。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M.博杜安认为,贫困本质也是一种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角度看,越是贫困的群体,也是越脆弱的群体,其承受不确定性的能力越弱,若扶贫注重消除不确定性,则扶贫的福利效应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加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要治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扶贫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  相似文献   

3.
苏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1-3,32
精准扶贫是针对既定标准下绝对贫困群体的脱贫战役,贫困由家庭人均纯收入等标准予以"精准识别",扶贫重点聚焦于"三区三州""832个贫困县"等.在预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这种明确指向和标准下的显性贫困,将被定标型、遗漏型和结构型隐形贫困取代,贫困治理的政策重点也需要关注战略与策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做出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显著影响因素,探究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并客观评价益贫成效。【方法】基于34个重点县扶贫资金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资金来源、扶贫资金投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发生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扶贫资金投入对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降低贫困发生率具有明显正向效应,扶贫资金来源结构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有显著作用,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仅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作用显著;扶贫资金投向结构中,农业和技术培训在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减少贫困发生率上具有显著作用。【结论】四川应从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农业发展投资、提升工业产业发展质量、改善基础设施资金配套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做到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提高益贫效果。  相似文献   

5.
贫困主体精神贫困是阻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必先治愚。大学 生参与精神扶贫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促进农民精神脱贫的催化剂,补齐贫困主体精神短板 的好方法,形成正确舆论导向的助推力;也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与担当的具体举措,实现大学生价 值与理想的重要途径,链接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深入解读贫困内涵,透彻了解农村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到精神扶贫的实战中,为精神 脱贫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精准识别的深入开展和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精准扶贫工作以经济手段为主,注重物质帮扶,忽视了传统型人格所嵌入的精神贫困的影响。本文回到思想层面,分析农业贫困人口精神贫困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应对策。解决精神贫困问题至少需要三方共同努力:一是政府创新制度安排,为贫困户的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社会去污名化与谴责,为贫困户的现代性营造良好环境;三是个体树立"先飞"主体意识,强化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针对既定标准下绝对贫困群体的脱贫战役,贫困由家庭人均纯收入等标准予以“精准识别”,扶贫重点聚焦于“三区三州”“832个贫困县”等.在预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这种明确指向和标准下的显性贫困,将被定标型、遗漏型和结构型隐形贫困取代,贫困治理的政策重点也需要关照战略与策略、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做出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27-229
通过对四川省级贫困村水井沟村乡村产业扶贫研究,从产业扶贫实际出发,探讨贫困地区扶贫机制及成效,发现贫困地区发展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一是地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滞后;二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性"输血"扶贫仍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初期的主要力量,贫困群体参与度不高;三是精神扶贫有助于为扶贫产业发展增添内生动力。结合相应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安徽省作为欠发达地区,贫困原因与机制更为复杂,策略选择和反贫困路径呈现多样化。因此安徽省精准扶贫需理清贫困对象、原因、程度的同时,将微观层面的农户个体现状与宏观政策相结合,扶贫目标与扶贫绩效相结合。针对不同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实施不同政策,注重深度贫困的降低,同时构建防范返贫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绿色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且对于深度贫困集聚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延伸产生了更为有效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解析绿色发展战略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实施规划与基本原则,本文分析了深度贫困集聚区特征,同时解析了绿色发展战略在深度贫困集聚区开展的积极作用。最终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下深度贫困集聚区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维度,以便为支持"三区三州"脱贫致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对中国扶贫工作具有坚实的、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具有可持续性、时代性的扶贫 方式可有效对接2020 年完全脱贫后的扶贫机制。本文指出目前在贫困农村实施准扶贫过程中仍然 存在的一些不精准问题,并提出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干预帮助下,提高农村贫困群体的自我追 求及生存能力的办法,从而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进入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以八尔湖库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库区贫困现状、旅游扶贫模式、贫困农户参与方式和其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基础上,对水库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扶贫模式对于贫困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景区带动型。各种旅游模式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不同,其中,乡村旅游模式对工资性收入的带动效应最为明显,旅游商品模式对经营性收入具有带动效应,其他2种模式在经营性收入上无明显差异,乡村旅游带动型和旅游商品带动型对财产性收入增长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带动效果,3种模式的转移性收入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9,(4):260-263
产业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研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长效机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跳出从产业扶贫组织形态研究产业扶贫模式的惯性思维,从产业分类角度切入,探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及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准扶贫模式;同时从扶贫产业选择科学论证、扶贫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选择培育、贫困农户脱贫内生动力激发、产业扶贫效果评价考核等方面,研究了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扶贫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并未形成统一理论,文中梳理了发展观的演变与贫困概念的发展,根据农村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探究农村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经研究得出结论:第一,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内在统一性,都是为了农民的发展;第二,二者的基本原则具有内在统一性,都是为了提升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第三,二者在中心内容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即都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正是由于农村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此种统一性,要求农村扶贫工作者和研究者,以农村扶贫效果与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基础,去构建扶贫效果评估指标、制定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16.
路臻 《油气储运》2010,(2):43-43
家庭理财一定要明白三点:第一是要制定家庭理财规划。第二是要合理配置三个篮子,做到安全第一,退休第二,梦想第三,注重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和精准扶贫阶段,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2020年后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基本消除,将由绝对收入贫困转向农民工贫困、城市贫困、多维贫困和特殊群体贫困等相对贫困问题.回顾和梳理中国贫困特点、扶贫历程和政策演变,分析中国新时期扶贫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有助于为2020年后新时期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嵌入”一词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嵌入式治理是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驻村扶贫则是嵌入式扶贫的一种典型模式。扶贫工作队通过平等互动增强贫困群体自我发展的效能,以补充配合的形式建立与贫困群体之间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并用互惠规则在“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断激发贫困群体的参与意识,同时无形中建立起相互的情感链接,为扶贫进路提供了站在贫困者角度思考什么可为、什么所需的切入点,实现贫困者的内生性脱贫和内源性发展。现阶段,要实现兵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坚持群众路线,在增强群众获得感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持续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赋能,探索多领域合作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期对稳固脱贫的长效性,降低返贫风险,实现递进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目标转向治理相对贫困、贫困治理重点转向城乡统筹扶贫、贫困治理内生动力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中国面临金融扶贫面临脱贫攻坚效果不稳定、贫困脆弱性群体识别机制不健全、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等三大障碍。为此,后扶贫时代普惠金融扶贫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惠金融扶贫目标应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相对贫困、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应从收入扶贫转向多维扶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户样本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严格评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水平,其中对种植收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估计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异质性效应,即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精准扶贫政策对西部地区贫困户收入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