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果树类病毒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平  洪霓  Ahmed Hadidi 《果树学报》2005,22(1):51-54,F003
概述了在中国发生且己鉴定明确的5种果树类病毒,即苹果绣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梨泡状溃疡类病毒(Pear blister canker viroid,PBCVd)、葡萄黄斑类病毒-1(Grapevine yellow speckle viroid-1,GYSVd-1)、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和桃潜隐花叶类病毒(Peachlatent mosaic viroid,PLMVd)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害的首次发现、症状特征、发病规律、检测方法与防治对策以及这些类病毒的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杏和李树啤酒花矮化类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无明显症状表现的24个杏样品, 37个李样品的1年生枝条表皮中抽提低分子RNA进行DIG-cDNA斑点杂交、RT-PCR、正反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eturn-PAGE) 和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 杏有3个样品, 李有6个样品带有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 HSVd) 。从这9个样品中选a5、a17、p6、p16 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HSVd序列同源性达99.0% ~99.7% , 且序列变异与地域、寄主等无明显相关性, 说明HSVd的序列是比较保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葡萄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方法】通过设计6对不同引物,在退火温度分别为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和60.0℃,采用单一RT-PCR技术检测酿酒葡萄6种常见的葡萄病毒,即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 fanleaf virus,GFLV)、葡萄卷叶病毒1(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1,GLRa V-1)、葡萄卷叶病毒2(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1,GLRa V-2)和葡萄卷叶病毒4(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4,GLRa V-4)。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相似、扩增片段长度不同的引物进行组合,建立能同时检测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结果】单一RT-PCR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49℃、55℃和60℃时,可分别检测GVA和GLRa V、GLRa V和GFKV以及GFLV和GLRa V。多重RT-PCR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分别为49℃和55℃时,引物GVA和GLRa V-2以及引物GLRa V-1和GFKV组合所建立的2个多重RT-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葡萄叶片中GVA和GLRa V以及GLRa V和GFKV。所检测的河西地区16份样品普遍携带葡萄病毒,部分葡萄样品同时携带两种病毒。其中,5份样品为GVA阳性,8份为GLRa V-1阳性,3份为GLRa V-2阳性,5份为GFKV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到GFLV和GLRa V-4。退火温度分别为49℃和55℃时所建立的GVA和GLRa V以及GLRa V和GFKV两个多重PCR扩增体系检测结果与各样品单一PCR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建立2套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有效地检测GVA和GLRa V-2或GLRa V-1和GFKV,可用于田间葡萄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或PCR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个省份番茄ToCV和TYLCV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以上,ToCV CP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葡萄4 种病毒多重RT-PCR 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复合感染4种病毒的‘红地球’(Red Globe)葡萄样品为试材,对影响多重PCR的dNTPS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模板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3,GLRaV-3)、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GRSPaV)、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和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的多重RT-PCR方法。灵敏度测验结果显示,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检测灵敏度基本一致。多重RT-PCR获得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905、546、460和196 bp,经过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表明其序列与已报道的病毒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对7个已知带病毒的葡萄样品进行检测验证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可用于大量田间样品中这些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葡萄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以进一步分析葡萄抗炭疽病分子机制。【方法】用胶孢炭疽菌侵染不同抗性葡萄的叶片,以清水处理叶片为对照,设置0、24、48、72 h 4个时期取样。采用RNA-seq分析两者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挑选出抗病候选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对42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每个样品平均数据量为6.65 Gb。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植物与病原体互作、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转录因子家族分析从MYB、AP2-EREBP、bHLH、NAC和WRKY家族中筛选出12个在抗病株系中高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WGCNA得到抗病相关模块MEdarkgreen。综合各项分析,挑选出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 RT-PCR验证,其中8个基因的表达趋势同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获得了葡萄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类黄酮生物合成和MAPK信号途径等3个通路,并筛选出8个抗病候选基因,包括MLO蛋白,WRKY、ERF转录因子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鉴定葡萄果实赤霉素诱导响应基因,【方法】应用cDNA-RAPD技术,以鲜食葡萄品种‘藤稔’为研究对象,对赤霉素处理后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进行了mRNA指纹分析。【结果】通过16条随机引物的筛选,共分离得到61个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其中增强表达或赤霉素诱导下特异性表达TDF42条,抑制表达19条。对其中18个TDF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17个TDF与NCBI已有序列同源,其中10个为已知功能基因,另有1个TDF无同源序列。对选取的6个TDF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表明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特异表达或上调表达,另外3个基因片段在处理条件下均未见表达或下调表达,这与cDNA-RAPD表达谱结果相一致。【结论】利用cDNA-RAPD技术成功分离了部分受赤霉素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8.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果树学报》2011,(4):717-720
由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引起的葡萄斑点病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葡萄病毒病害。采用RT-PCR从表现明显斑点症状的葡萄样品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和胜宝叶片中检测到预期大小为179 bp的片段。对这些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及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这3个样品的GFkV序列间相似...  相似文献   

10.
苹果锈果类病毒火焰海棠分离物全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从山东青岛采集的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Malus‘Flame’)果实是否带有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方法】提取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总RNA,设计ASSVd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ASSVd基因组全长,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CLC RNA Workbench4预测其二级结构。用DANMAN软件比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苹果锈果类病毒分离物基因序列。用MEGA-7软件分析山东火焰海棠ASSVd分离物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寄主ASSVd分离物的遗传关系。【结果】从山东青岛采集的表现"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皮中检测到ASSVd,推测火焰海棠果皮的"花脸"症状可能由ASSVd引起。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克隆4条ASSVd基因组全长序列,其长度为333~334 bp,在GenBank的登录号依次为MK102981-MK102984。ASSVd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分离物存在差异。系统进化树显示ASSVd不存在明显的地区专化性,进一步对ASSVd二级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寄主的ASSVd致病区(P)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从山东青岛采集的带有"花脸"症状的火焰海棠果实带有ASSVd。本研究从火焰海棠检测到ASSVd,明确其为自然寄主之一,且火焰海棠果实的"花脸"症状形成可能与ASSVd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高抗霜霉病的中国山葡萄‘双红’中胺氧化酶(VaAO)在抗葡萄霜霉病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国山葡萄‘双红’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葡萄‘双红’的AO基因,命名为VaAO;利用RT-qPCR在转录水平上分别检测了抗病的山葡萄‘双红’和感病的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接种霜霉菌后AO的表达模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法,使VaAO分别在本氏烟草和葡萄‘赤霞珠’中瞬时过表达;利用DAB染色法,检测H_2O_2的积累。【结果】VaAO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2 184 bp,编码727个氨基酸。经BLAST比对发现VaAO氨基酸序列与欧亚种葡萄‘黑比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定量结果表明:抗病的‘双红’和感病的‘赤霞珠’的AO基因均受到霜霉菌诱导,且相对表达量都在接种72 h后达到最高峰。值得注意的是,VaAO在接种后24 h表现出显著上调。VaAO在烟草中瞬时表达后发现其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中。VaAO在‘赤霞珠’叶片中瞬时过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叶片中H2O2的积累和抵抗霜霉病的能力。【结论】成功克隆了山葡萄‘双红’的VaAO基因,定量分析和瞬时表达均表明VaAO基因在参与葡萄抗霜霉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鲜食葡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山东省鲜食葡萄产业现状山东省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栽培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2018年全省鲜食葡萄栽培面积约2.67万hm2,占全省水果总量的6.3%,占全国葡萄总量的5.4%,居全国第5位。区域布局可以分为胶东半岛产区、胶莱平原产区、鲁中南产区、鲁西南——鲁西北平原产区。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含量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国野生葡萄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连续2 a测定成熟果皮和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结合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1个野生葡萄株系中,约60%的葡萄果皮中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叶片,株系间果皮、叶片Res含量(ω)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果皮中含量最高的‘双溪腺枝葡萄03’(2013年与2014年分别为67.82μg·g~(-1)和68.44μg·g~(-1))比含量最低的‘洪江刺葡萄04’(2013年0.08μg·g~(-1),2014年0.09μg·g~(-1))高855.5倍,叶片中含量最高的‘高山二号’(2013与2014年分别为10.27μg·g~(-1)和11.69μg·g~(-1))比含量最低的‘冯举沟桑叶葡萄02’高256.8倍。结合采样地2 a的气候条件分析,果皮中的Res含量几乎未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叶片中Res含量在采样的2 a间变化幅度较大。【结论】腺枝葡萄中的‘双溪腺枝葡萄03’‘芷江水腺枝葡萄’‘双溪腺枝葡萄01’及山葡萄中的‘山葡萄N43-3’‘长白9号’‘双优’等果皮富含白藜芦醇。研究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野生葡萄资源中的白藜芦醇及促进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苹果花脸病主要由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病害,通过分析苹果花脸症状相关基因表达,探索花脸症状形成的潜在机制。【方法】削取无症状且无ASSVd侵染的果皮和表现花脸症状的弘前富士苹果果皮,提取果皮总RNA,通过高通量测序并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利用RT-PCR方法从表现花脸症状的苹果果皮中得到两条ASSVd序列,其基因组长度分别为331 nt和330 nt,与已公布的ASSVd山东烟台苹果分离物SDYT-1(MW302328.1)和SDYT-3(MW315909.1)完全一致。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与无症状果皮相比,表现花脸症状的果皮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6938个,其中有3331个基因显著上调,3607个基因显著下调。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参与到植物激素(茉莉酸、水杨酸和生长素)合成和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植物防御反应相关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如MdWRKY18-like、MdWRKY71、MdNAC29、MdWRKY70等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选用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和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两种病毒外壳蛋白保守序列及内参基因Ubiquitin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影响二重R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了针对两种病毒的一步法二重RT-PCR检测体系。二重RT-PCR获得CYVCV、CTV及Ubiquitin的特异性片段大小分别为614、373和194 bp,克隆测序和序列对比结果显示它们与已报道的病毒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体系最低能从40 ng·μL~(-1)总核酸中检测出CYVCV,从4 ng·μL~(-1)总核酸中检测出CTV,其灵敏度与单一RT-PCR检测灵敏度一致。利用该体系对33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CYVCV和CTV感染率分别为54.5%和66.7%,复合侵染率高达36.4%。该一步法二重RT-PCR技术体系可用于大量田间样品中CYVCV和CTV的快速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6.
LED光质对‘夏黑’葡萄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遮光条件下,研究不同的LED光质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嫁接的‘夏黑’葡萄为实验材料,对葡萄叶片进行不同光质处理,测定分析了光质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光合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不同的LED光质均显著提高了‘夏黑’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并且有利于叶片的光合积累。红光R630处理有利于提高‘夏黑’葡萄的叶绿素含量。蓝光处理提高了‘夏黑’葡萄的SOD酶的活性,而红光处理提高了POD酶的活性;红蓝光RRB440处理下的MDA含量最大。【结论】光质对‘夏黑’葡萄的生长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寿光黄瓜保护地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的黄瓜病叶,采用RT-PCR对其进行检测,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EASY-T1 Simple克隆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显示目的片段的大小为505bp,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上MYSV寿光分离物与中国三亚的MYSV-Sanya分离物(甜瓜-GQ397254)和中国台湾MYSV-TW(西瓜-FJ386391)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葡萄叶片厚度和茸毛密度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方法】于2012—2014年连续3 a系统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了葡萄叶片的厚度和茸毛密度。【结果】不同葡萄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葡萄品种叶片厚度、上表皮层厚度、下表皮层厚度和刺毛密度、丝毛密度分别呈显著差异(P0.05)。叶片厚度、上表皮层厚度、下表皮层厚度与葡萄对绿盲蝽的抗性没有显著相关性(y=-1.935 8+0.011 8x,R2=0.080 1,P=0.460 6;y=-1.358+0.070 3x,R2=0.131 1,P=0.338 3;y=9.536 3-0.202 3x,R2=0.239 0,P=0.181 7);叶片丝毛密度、刺毛密度与葡萄对绿盲蝽的抗性也不存在显著关系(y=2.861 3-0.081 1x,R2=0.014 9,P=0.754 7;y=2.938 9-0.005 7x,R2=0.177 3,P=0.259 1)。【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差异显著;葡萄叶片厚度和茸毛密度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温胁迫和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鲜食葡萄光合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为试材,连续高温胁迫20 d并喷施外源油菜素内酯(BR),测定葡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高温处理3 d即可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而初始荧光(Fo)显著高于对照。连续高温处理6 d,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始下降。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花色苷含量。高温处理20 d后,喷施BR的处理分别比未喷施处理的光合最大速率Amax、Fv/Fm、ΦPSII、q P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为未喷施BR处理组的2.1倍。【结论】连续的高温胁迫会降低PSII反应中心活性,阻碍PSII的正常功能,抑制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果实品质。喷施外源BR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伤害并促进果实着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验证SAP基因在葡萄抗病防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前期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获得中国野生葡萄毛葡萄株系‘商-24’衰老相关蛋白(SAP)基因EST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T-PCR从毛葡萄‘商-24’中分离到SAP基因cDNA序列,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半定量PCR分析了SAP基因的表达特异性。【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完整的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819 bp,编码2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30.56 ku,等电点为8.78,将其命名为VqSAP。多重比较结果显示VqSAP基因与油棕、玉米、萱草、拟南芥、水稻等植物SAP基因的同源性为65%~74%。实时定量结果表明,在白粉菌诱导初期,抗病的毛葡萄株系‘商-24’和感病的华东葡萄株系‘湖南-1’VqSAP基因表达量均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它参与了病原菌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h)处理表明衰老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受激素分子调节,但在抗病和感病株系中基因的表达量有所差异。在嫩叶、嫩茎、花、果皮、卷须等不同葡萄组织中的表达表明VqSAP基因的表达具有空间差异性。【结论】这些结果暗示着VqSAP的表达响应病原菌侵染并受生物胁迫相关激素的调控,很有可能在葡萄防御病原菌侵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