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冬油菜做母本时其亲和性表现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活力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柱头互作分析得到,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和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的花粉最多,亲和性最高,花粉停留的时间也最短,花粉萌发速度最快。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次之。而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有极少数的花粉,并且粘着在柱头上花粉停留时间最长,萌发速度最慢,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胼胝质。因此,冬油菜远缘杂交时,当芥菜型冬油菜做母本时亲和性最高,白菜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次之,甘蓝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蕾期人工剥蕾授粉方式,分别对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进行种内、种间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后的花粉 柱头组织,同时用TTC染色法检测花粉活力,分析亲和性。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依次为0.350、0.117、0.113、0.037;试验中不同处理的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花粉活力鉴定结果与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次序基本相似。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交的亲和性,以芥菜型油菜作为母本亲和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类型冬油菜越冬过程中抗寒特性,选取3种类型12个品种的冬油菜,分别统计其幼苗期和返青期生物学形态特征及越冬率,并测得降温前后与抗寒性相关酶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较高,芥菜型冬油菜越冬率较低;油菜生物学形态特征发生变化,叶色加深,白菜型冬油菜叶片刺毛较多;降温后各品种的POD、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升高,S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品种之间,白菜型冬油菜酶活性高于其它品种且升高幅度较大,供试材料中,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高于甘蓝型和芥菜型冬油菜。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5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环县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延油2号-9折合产量最高,为2 1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油9号增产123.5%,且耐旱、抗寒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当地白菜型冬油菜首选品种;天油2号-2、DQW-1-2次之,折合产量均为1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1.2%...  相似文献   

5.
新疆绿洲生态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油菜在新疆绿洲生态区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抗寒冬油菜品种,挖掘新疆冬油菜发展潜力。【方法】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新疆不同地区的越冬率、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明显高于甘蓝型冬油菜,不同试点越冬率差异显著。经过主成分分析,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在参试试点的综合得分排名均为第1;甘蓝型冬油菜DWKL-4排名均为第2。【结论】参试品种中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甘蓝型冬油菜DWKL-4生态适应性较强。新疆绿洲区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的试点,冬油菜越冬率较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生态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对从加拿大引进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在宁县进行品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甘蓝型品种BANJO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523.23 kg/hm2,较主对照品种82-2-1、副对照品种宁油1号分别增产35.59%、4.44%.但抗寒、抗旱性差,较白菜型冬油菜晚熟10 d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8.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冀中南地区,随着限水压采区域的扩大,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冬小麦的越冬作物。而冀中南地区冬油菜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替代冬小麦的首选作物。选择鹿泉、南宫、肥乡为试点,分别利用甘蓝型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各3个,在露地条件下进行试验。首先,利用越冬率和产量,对不同类型冬油菜在冀中南地区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优于甘蓝型,种植冬油菜时首选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然后,利用灌水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比较冬油菜与冬小麦的种植效益对冬油菜替代冬小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冬油菜较冬小麦节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好,可以替代冬小麦。最后,利用生育期拟合度对冬油菜(白菜型)与10种夏播作物(7种不同类型的玉米,大豆、谷子和超早熟棉)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冬油菜除不宜与超早熟棉轮作外,与其他试验作物均可进行轮作,其中与早熟玉米、糯玉米和谷子轮作较好。研究结果为冀中南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与规范白菜型冬油菜提纯复壮体系,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方法]按照单株选择、分株行种植、株行选择、分系比较的方法对白菜型冬油菜常规品种天油5、7、8号进行提纯复壮.[结果]对白菜型冬油菜常规品种天油5、7、8号提纯复壮后,其株高、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较前均有所增加,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结论]试验证明改进与规范白菜型冬油菜提纯复壮体系,可以基本恢复原有品种的种性.  相似文献   

11.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返青期氮肥不同追施方式对旱地冬油菜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白菜型冬油菜返青期氮肥以开沟追施生育期最长,为284 d,较不追肥处理成熟期推迟5 d;折合产量最高,为3215.0 kg/hm2,较不追肥增产6.63%.  相似文献   

12.
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庆阳市旱塬地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陇油8号。初步筛选出丰产性、生育期以及综合性状良好,适合庆阳市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2个,其中09鉴8折合产量为2 566.7 kg/hm~2,比对照增产52.17%;QXI-24折合产量为2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85%。  相似文献   

13.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冬油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冬油1号是以"82-2-1"为母本,"74-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在2007-2009年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195.6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和天油2号平均增产7.98%;在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05.6 kg/hm2,较对照...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白菜型冬油菜光合日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冬前低温时期白菜型冬油菜光合作用日变化规律及其主要限制因子。【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冬前低温(-1℃)下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并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因子。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天油4号、天油7号和宁油4号幼苗为材料,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_2浓度(Ci)等指标的日变化,并记录测定时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冬前低温(-1℃)下,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羧化效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无典型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羧化效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气孔导度和瞬时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呈"V"型曲线,表观量子效率(AQY)的日变化无典型规律。相关分析表明羧化效率极显著(P0.01)影响白菜型冬油菜光合特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菜型冬油菜光合特性强弱为:宁油4号天油4号陇油8号天油7号陇油6号陇油9号陇油7号。【结论】冬前低温阶段白菜型冬油菜光合作用呈"单峰型"曲线,羧化效率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关键因子,超强抗寒品种的光合作用小于弱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6.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了庆阳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茬复种白菜型冬油菜QXI-24的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的基础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播种、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茬复种白菜型冬油菜QXI-24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肥料配施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不同配比对冬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冬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更显著。以施精鸡粪(干重)7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处理的冬油菜越冬率为98.56%,较对照不施肥提高9.37%;折合产量为2 575.04 kg/hm~2,较不施肥对照提高550.00%;水分利用效率为5.80 kg/(hm~2·mm),较对照提高了504.17%。所有施有机肥的处理折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说明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是提高冬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冬油菜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性增产因素,结合天水市秦州区冬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有目的在秦州区冬油菜主产区安排了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秦州区示范推广的冬油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条件不同的15个试点对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表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为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越冬率最高达到95.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产量为167.9~198.5kg/亩,生育期244~295天。试验结果表明在北方地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经过本次试验为北方地区筛选出了越冬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生育期适宜的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优良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