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银杏枝条部位、年龄对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应的叶、茎段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变化与扦插生根的关系。[方法]以50年生银杏树冠上、下部枝条的1、2和3年生位置的茎段为材料截取插穗,500 mg·L-1IBA与纯水对照处理基部60 s,在全光喷雾状态下研究扦插生根情况,并利用HLPC法分析相应部位叶和茎段中NSC含量。[结果]表明:银杏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0~4周愈伤形成期、4~6周愈伤膨大期、6~8周不定根开始形成期、8周后不定根伸长;生根部位主要在切口处。树冠上、下部位插穗的生根率未见明显差异,但随着枝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NSC分析表明:下部叶片NSC组分中多糖和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上部的,但茎段NSC的所有组分在上下部均无明显差异;随着枝龄的增加,相应位置叶片NSC各组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相应茎段NSC组分中葡萄糖、果糖、多糖、总糖、淀粉含量却明显降低,与生根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此外,500 mg·L-1IBA处理并未明显提高生根率,还需进一步优化处理浓度。[结论]银杏树冠上部和下部枝条对不定根形成无影响;未处理枝条的枝龄与生根率呈负相关,而茎段NSC含量与生根率呈正相关;叶片NSC含量对不定根形成影响较小;生根方式以愈伤生根类型为主。该结论将为今后银杏扦插生根及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择扦插繁殖的方式研究花椒无性繁殖过程中的生根和生长特性,探索激素促进花椒根系发生和发育的生理机制,为花椒优良品种的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3年生‘狮子头’花椒实生苗嫩枝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扦插试验。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持续观测花椒扦插苗的生根进程,测定生根关键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关键生物酶(SOD、POD、PPO和IAAO)活性。【结果】花椒插穗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型,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生根后期4个阶段。IAA和IB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插穗的成活率和生根效果指数最高,NAA处理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有利于花椒插穗生根。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皮部SOD和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形成期上升,在不定根伸长期和后期下降;POD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上升,在不定根形成期和生根后期下降。【结论】对比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处理后发现,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对花椒扦插苗的根系发生与发育有促进作用,并可通过促进生根关键酶活性的提高以及诱导生根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根系发生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蜡无性系硬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白蜡无性系枝条在不同插穗株龄、基质、生长素种类、生长素浓度及处理时间4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白蜡扦插繁殖技术及生根过程中重要生根关联酶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9个处理组合中,以处理9(5~6年生雄株1年生插穗、纯沙+纯珍珠岩+蛭石混合基质、IAA、100 mg/L、处理2 h)最优。白蜡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阶段,在生根过程中3种生根关联酶活性变化呈现规律性,不同处理间和各阶段3种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在白蜡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伸长与这3种生根关联酶活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的影响,探讨金叶银杏的生根机制,为金叶银杏苗木扦插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NAA和IBA处理金叶银杏硬枝插穗,检测它们对插穗的生根状态、生根指标及IBA对扦插过程中插穗皮部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激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结果】1)金叶银杏插穗愈伤组织诱导期和形成期、不定根发生期和形成期分别在插后的20~26、26~42、42~53、53~79 d。2)800 mg·L^-1 IBA和400 mg·L^-1 NAA+400 mg·L^-1IBA(混合)处理的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期及生根率与根数都较其他相应处理的效果好,其中生根率分别达64.4%和51.1%;不定根数分别达8.6条和9.3条。3)插穗生根过程中(500 mg·L^-1 IBA处理)基部韧皮部的SOD、PPO活性在插后40、60 d达到高峰,均比对照提前20 d达到峰值;插穗的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趋势,插穗可溶性糖也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但时间点不一致;而淀粉的含量出现下降-上升的趋势。4)生根期间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出现了2个峰值和一个谷值;而ZR含量在第4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G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ABA含量在插后的前期高后期低,且值都低于同期对照。IAA/ABA比值在插后的第40天(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谷底,后又上升(不定根形成期)。IAA/GA在插后的40~60 d内快速上升,80 d后又开始大幅下降;IAA/ZR值在扦插愈伤组织形成期(40 d)呈下降趋势,到60 d时(不定根发生期)又急剧上升到峰值。【结论】高活性的SOD和POD有利于插穗初期愈伤组织的形成(40 d),高活性的POD与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60 d)。较高的IAA含量是保证愈伤组织形成(20~40 d)的必要条件,不定根形成期(60 d)需要较高的IAA/ZR、IAA/ABA、IAA/GA比值。本研究为金叶银杏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及金叶银杏苗木的快速繁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外源生长物质对紫叶李扦插生根的影响,以2 a生紫叶李当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了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其扦插生根及其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_3)对紫叶李生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溶性糖含量在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降低,在不定根形成期(20 d)不断积累,在不定根大量生成后(25 d)再次降低;淀粉、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基本一致,说明不定根形成需消耗大量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为其提供能量。愈伤组织形成期(15 d),POD与PPO活性最高;紫叶李插穗中GA_3含量在根原基诱导与不定根发生初期较低,在不定根伸长期较高;IAA的含量在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期快速上升,说明较高的GA_3与IAA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与伸长。综合各因素可知300 mg/L IBA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紫叶李插穗成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在扦插过程中插穗的生根类型、诱导方式、部位以及不定根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当年生金花茶充分木质化枝条为试材,开展不同生长调节剂和插穗类型的扦插生根类型比较,并通过石蜡切片法,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清水处理的插穗(CK)只有愈伤生根出现,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均有愈伤生根和皮部生根出现,其中生长调节剂Q2 (IBA 500 mg/L+NAA 2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96.89%);单叶单芽插穗生根效果显著好于两叶两芽插穗。扦插前的金花茶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成,其中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的薄壁细胞,愈伤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自己形成的木质部外侧一些近圆形的薄壁细胞团特化而成。金花茶属诱导生根型树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无患子硬枝扦插生根机制,以1年生无患子硬枝作为扦插材料,在扦插第0—80天调查愈伤组织发育和根系形成情况,测定插穗的腋芽(嫩叶)以及基部2cm长度的韧皮部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无患子硬枝扦插第10天开始出现愈伤组织,第50天愈伤率达到最高值83.33%;第40天开始出现生根插穗,生根率为6.67%,随后不定根数量迅速增加,第70天生根率达到86.67%,此时平均有5.33条。之后生根数量不变,根系仍然在生长,且扦插后根系效果指数持续增高。插穗韧皮部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较复杂。整体来看,高含量赤霉素(GA3)抑制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且在根原基发生期和不定根形成关键期达到峰值,在不定根速生期持续下降;高含量生长素(IAA)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且在扦插后第20天,即根原基发生期,达到峰值(92.7μg/g);玉米素核苷(ZR)对无患子硬枝扦插过程的生理作用较复杂,低含量的ZR有利于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速生,但高含量的ZR促进不定根形成。韧皮部ZR/IAA在扦插后第20—40天呈下降趋势,第40—60天快速上升,促进不定根生长;GA3/IAA整体呈现抛物线形下降趋势,特别是在根原基发生期和不定根速生期,下降速率更快,以促进不定根的生长。无患子硬枝插穗生根进程中,多数多酚类物质对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发生及不定根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没食子酸抑制效果稍弱;插穗内多种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且对插穗生根产生重大影响。总之,插穗根原基发生和不定根形成等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GA3、ZR以及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植物体内多种内源物质此消彼长,达到动态平衡,共同促进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8.
以3年生细柄阿丁枫实生苗作试材,采用二阶非平衡巢式设计,研究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为细柄阿丁枫无性繁殖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细柄阿丁枫嫩枝扦插生根均有极显著影响;扦插生根的最佳处理为300 mg/L NAA浸泡2h,各生根性状依次为生根率78.33%、根数23.73、根长4.26 cm,分别约为CK的3倍、6倍和4倍;就最佳处理而言,可将插穗生根过程分为3个阶段:0~20 d为愈伤组织产生期,≥20~30 d为不定根发生期,≥30~45 d为不定根大量形成期,各阶段均比CK提前15 d左右.  相似文献   

9.
欧洲云杉扦插生根进程中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欧洲云杉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根性状、插穗内的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插穗内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对欧洲云杉扦插生根影响,旨在为欧洲云杉扦插繁殖机理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欧洲云杉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在扦插后30,40,50,55,60,65,70,75和80天分别取20株插穗调查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系发育情况,以及扦插后0,37,45,67和72天取插穗的针叶和45,67和72天取插穗基部或基部愈伤组织分析插穗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欧洲云杉扦插30天后已有55%的穗条形成愈伤组织,50天愈伤组织全部形成,50~75天为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的高峰期,生根率达到90%,平均生根数为10.7。之后生根数量不变,根系仍然在生长,且扦插后根系效果指数持续增高。扦插后至37天,IAA和ZT/GA3分别降低28.79%和52.35%;GA3,ZT/IAA和GA3/IAA分别升高55.02%,32.78%和67.97%。扦插后37~45天愈伤组织形成期,IAA和GA3分别降低25.75%和40.91%;ZT/GA3,ZT/IAA和GA3/IAA分别升高39.32%,23.75%和20.41%。不定根诱导期(45~67天),IAA由61.7 ng·100 g-1增加至79.8 ng·100 g-1,ZT/GA3增加13.84%;而GA3,ZT/IAA,GA3/IAA降低,分别降低16.27%,24.86%,35.26%。扦插后至67天,ZT的含量约为80 ng·100 g-1,67~72天以29.97%速率降低,降低为55.6 ng·100 g-1。对羟基苯甲酸在愈伤组织形成前(37天前)呈升高的趋势,由2.23 ng·100 g-1增加至7.19 ng·100 g-1。当进入不定根形成期,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减少至4.16 ng·100 g-1。儿茶酸和总酚酸含量在欧洲云杉枝插生根过程中均呈降低的趋势。扦插基部韧皮部的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趋势基部同针叶内,只是含量及比值远远高于插穗基部韧皮部。植物的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多在幼嫩的叶和芽内合成,并向茎基部和其他部位运输。因此欧洲云杉扦插生根进程中,针叶的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远远高于插穗基部韧皮部内,尤其是67天针叶内IAA含量(79.8 ng·100 g-1)是基部韧皮部内(17.4 ng·100 g-1)是4.58~7.52倍。【结论】在欧洲云杉扦插生根进程中,内源激素和多酚类物质的此消彼长共同影响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和不定根的形成。不定根诱导期IAA含量升高,而GA3,ZT和多酚类物质降低是促进插穗生根的重要原因。因此IAA是促进不定根形成的主要内源激素,GA3和ZT以及多酚类物质是不定根形成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使用植物生长促进剂(ABT3号、IAA、NAA)对陆良县1年生蓝桉苗木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浸泡时间的扦插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及Excel2003对所获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出现最早的处理是500mg/L ABT3号、浸泡时间20s;1000mg/L ABT3号、浸泡时间10s的生根率最高,达到77.9%,不定根出现最早;500mg/L NAA、浸泡时间30s的生根率达到65.8%;清水对照最差,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出现的时间最晚,生根率最高仅为8.9%。  相似文献   

11.
榛子嫩枝扦插生根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品种(品系)、生长素(IBA、α-NAA)、质量分数3个因素,采用L16(42×29)正交设计研究榛子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生长素质量分数对扦插生根率影响最大,依次为品种、生长素种类.不同质量分数水平间生根率差异极显著,IBA 0.03%质量分数处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不同品种间生根指数差异显著,巴赛罗娜生根指数最大.榛子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形成期、诱导期和表达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呈上升趋势,表达期下降;PP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诱导期上升,表达期下降;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上升,诱导期和表达期下降.  相似文献   

12.
细柄蕈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细柄蕈树实生苗嫩枝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其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细柄蕈树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以质量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插穗,能有效缩短其生根周期;扦插生根过程中,NAA处理与CK的几种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呈正"V"形变化;NAA处理可调节内源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不定根形成期间,NAA处理与CK的IAA/ZT、IAA/GA3和IAA/ABA谷值的出现时间(20 d和30 d)与愈伤组织形成期重合,内源激素的这种节奏性变化反映了生根与生理之间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3.
秤锤树全光雾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秤锤树扦插试验表明,在全光雾试验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NAA、基质、树龄对扦插成活率均有影响。用500 mg/L的NAA速蘸插条基部后扦插在中粗河沙∶砻糠灰∶珍珠岩=1∶1∶1(体积比)混合基质中,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树龄5 a的当年生嫩枝扦插的生根率最高,可达到90.56%;树龄60 a的当年生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只有59.98%;  相似文献   

14.
以薄壳山核桃嫩枝为试验材料,分别比较了1、2年生实生苗,3、5年生嫁接苗等4种母树材料、5种不同扦插时间和6种IBA浓度处理的扦插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在全光喷雾试验条件下,树龄、扦插时间、IBA浓度对扦插生根均有显著影响,以1~2年生实生苗上部生长70 d的嫩枝作插穗,使用4 000 mg/L浓度的IBA速蘸处理,扦插生根率最高,为78.34%~82.17%;使用8 000 mg/L浓度的IBA速蘸处理生根效果指数最高,为1.50。  相似文献   

15.
板栗扦插繁殖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板栗扦插繁殖技术,插穗生根特性,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基础和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板栗嫩枝扦插,经HL—43生根剂(自制)处理,在全光照喷雾条件下,生根率可达80%以上,插条生根率与母树年龄、枝条木质化程度呈负相关;扦插时间以5月中旬~7月下旬最适宜,8月后生根率下降;插条部位以中部条生根率最高,基部条次之,梢部条最差;不定根主要发生于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从皮部伸出,为皮部生根树种,愈伤组织生根极少,插条大量生根时间,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板栗扦插生根过程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沙地柏、翠柏、鹿角柏、铺地柏等4种柏树1—8年生枝条(铺地柏1—4年生枝条)上先成不定根原基的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并且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这些不定根原基的形成部位、形成过程,确定了4种柏树的不定根原基都是由第2—4年形成的年轮中的木射线产生,因发生到形成需要一个生长季的时间,经扦插试验证实了4种柏树的不定根原基在5年生枝条上的分布最多,生根率也最高,为扦插选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春季和夏季分别进行杂交马褂木扦插试验,对不同季节生根所需要的时间、平均生根数及愈伤组织生长状况等特征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扦插,其生根过程及生物学特性表现不同。春季扦插生根所需时间(60~80d)较夏季长(20~30d),“假活”现象严重,而夏插时插条容易出现腐烂现象。春插时,不定根多数稳定在3~4条,较夏插少,夏插时不同插条上不定根数变化较大,常达10条以上。春插时,愈伤组织较夏季产生的少,夏插时,有部分插条只产生愈伤组织而不产生根,春插时则很少见。因此,在不同季节扦插时应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扦插生根过程相关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马尾松嫩枝扦插苗生根特性进行观测,研究其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PPO,POD,IAAO)活性、黄酮类物质和营养物质等內源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用适宜含量的生根剂GGR6处理马尾松插穗能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和根系质量,且能改变內源物质的变化动态。在马尾松嫩枝扦插过程中,大部分內源物质均成规律性变化,其中PPO和IAA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在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高峰,在根系形成期下降;POD活性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和根系形成期均出现高峰。內源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扦插初期逐渐下降,30~50天又急剧升高,在愈伤组织大量形成期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且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有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高峰值总是对应着黄酮含量的最低值。可溶性糖含量在扦插后逐渐升高,插穗大量生根时达到高峰值,然后又逐渐下降。总氮含量在整个扦插过程中变化规律不明显,且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9.
糙叶杜鹃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生糙叶杜鹃半木质化茎段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激素KNAA和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不同生根期内源激素IAA,GA3,ZR,ABA,以及茎段扦插过程中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KNAA+2 000 mg·L-KIBA处理对插条生根具有显著影响,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达到78.65%.在扦插生根过程中,较高浓度的内源IAA含量有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GA3含量上升与插穗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呈正相关性,低水平的ABA更有利于糙叶杜鹃扦插生根;插穗在根原基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时期需要消耗一定的内源ZR;在生根过程中IAA/ABA比值较小,这可能是糙叶杜鹃扦插难生根的主要原因之一;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氮素含量的降低均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生成.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SOD,POD,PPO活性在愈伤组织诱导期上升,愈伤组织形成后略有下降,其中POD,PPO活性在不定根的形成期上升;生根后期糙叶杜鹃的CAT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花楸树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然成年植株和温室内1年生、2年生幼苗萌生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扦插材料,以不同浓度(500、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 mg·kg-1)的IBA、NAA、IBA+NAA(10:1)、IBA+NAA(5:1)、IBA+NAA(2:1)、IBA+NAA(1:1)等为外源激素处理插穗,以泥炭+珍珠岩(3:1)、蛭石、河沙为扦插基质,对花楸树嫩枝扦插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自成年母树的插穗没有不定根生成,取自1、2年生幼苗的插穗平均生根率分别为79.03%、70.37%,不定根平均长度分别为5.01、4.85 cm,不定根数量分别为19、30根;取自枝条下部的插穗生根效果明显优于取自上部的插穗;采穗及扦插时间在枝条发芽后1.5~2.0个月时为宜;扦插基质选用蛭石或者泥炭土+珍珠岩(3:1);外源激素选用IBA+NAA(10:1)或者IBA+NAA(5:1),以1 500 mg·kg-1为最佳浓度处理,生根率达90%以上,不定根平均长度在6.67锄以上,不定根数量在34根以上;花楸树嫩枝扦插以皮部生根为主,属于皮部生根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