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挑战——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51-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从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许多挑战。因此,为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山西省应该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62-264
我国人口密集粮食主产区提供了较大比例的粮食数量,其城镇化对中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粮食生产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现象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出现。大量劳动力外流、耕地资源流失、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未实现人的真正城镇化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证粮食的优质高效生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产业与人口合理集聚、推进粮食清洁生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中具有重要作用,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主产区产粮和利益受损状况,通过梳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探讨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不断提升,但因发展粮食生产对其造成的利益损失并未得到合理补偿。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主要由保障主产区种粮农民收益、提高主产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构成。但是,现行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着对主产区补偿主体单一、对种粮农民补偿力度不足、对主产区政府激励作用有限等问题。因此,未来为完善和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组织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能力是稳定区域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粮食生产条件的变化,全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分化,对区域内粮食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人均粮食产量等角度对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生产能力的变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呈两极分化趋势,非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趋低,区域内粮食安全水平紧张。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化水平等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建议主产区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推广节水等技术,稳定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完善非主产区粮食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进程,提升非主产区粮食生产积极性。研究结果为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有效推进农地流转成为破解"三农"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以豫东黄淮地区粮食主产区为例,通过分析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的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促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粮食安全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利国利民,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远大计。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可以调动农民和主产区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利国利民,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远大计。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完善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建议,可以调动农民和主产区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国家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机制不协调。"粮食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局面依然存在。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粮食安全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必须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才能实现粮食供求均衡;分析了当前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生产情况及利益补偿机制,发现当前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补偿机制不尽合理,提出了通过调整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承担比例、征收庇古税、合理确定粮食主销区对主销区补偿的额度等措施来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河南是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河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粮食主产区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建立粮食主产区保障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保持主产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分析在新形势下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粮食主产区省际间粮食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与四川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日益减少。日趋尖锐的人地矛盾已经影响到四川的粮食安全。维护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是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回归、对比、虚拟变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对四川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粮食安全的人口、耕地面积、需求、耕地保护政策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口增长要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创新土地制度、以农业生产公共投资增强粮食的生产能力、为“经济人”实现收益最大化创造外部环境等确保四川城市化进程中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产品生产已难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以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迫切问题。日本与中国同处东亚,在粮食的供给和消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梳理了日本粮食安全政策的历史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政府立足国情,积极借鉴日本经验,主要包括: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时做到有保有放,建立健全粮食补贴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统筹制定海外农业投资规划,加快农业"走出去"进程,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至上世纪末,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南粮北调变成了北粮南运;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新的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本文以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为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地方财力、农民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突出矛盾;以及粮食生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理:粮食生产在土地、农民就业、配套资金等付出的过多机会成本和流通环节粮食生产成果被转移。提出要构建起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区域公平发展的视角,完善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18.
张倩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104-106
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一旦粮食主产区生产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如果国家政策不能突出保护主产区、支持主产区,让主产区生产粮食的农户获得较高的利润,农户就会放弃种植粮食,粮食种植面积就会随之而调减.因此,国家粮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粮食主产区.本文旨在对现行的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政策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虽然粮食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经济发展水平却落后。通过对主产区与主销区相关指标的对比,利用统计方法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发现主产区存在产粮越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少的"产粮悖论"。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动态、长效的财政补偿机制,将粮食产业打造成为主产区致富增收的产业,鼓励主销区和主产区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国计民生的大计。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13个省(区)确定为粮食主产区。近年来,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