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红麻胚胎发育过程中叶绿素消长的动态进行了观察,发现红麻早期胚胎已开始形成叶绿素,随着胚的发育,叶绿素逐渐增多,至鱼雷胚时期(授粉后20天左右),叶绿素含量达到高峰。此后,随着子叶的迅速生长,叶绿素逐渐减退,到胚分化成熟时,叶绿素全部消失。不论红麻青皮3号,还是金钱吊芙蓉,叶绿素均呈有规律的消长。  相似文献   

2.
戎文治  还进 《中国麻作》1983,(4):16-18,29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红麻"杂红99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灌水(CK)、轻度胁迫(LS)、中度胁迫(MS)和重度胁迫(SS)4个处理,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红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和轻度胁迫下,红麻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中度胁迫和重度胁...  相似文献   

4.
红麻根结线虫病在我国各麻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但迄今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今后更好地防治此病提供依据,我们自1981年6月5日至9月20日在萧山县西兴公社红麻病地上对此病的消长情况、根结线虫的种类及其在红麻上的生活史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红麻根结线虫病是我县红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阻碍了红麻生产的高产优质。红麻根结线虫病易发于连作红麻地块,随着红麻连作地块的增加和连作年限的延长,其危害日益加重。为了减轻红麻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提高红麻的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广了红麻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红麻根结线虫病及其危害红麻根结线虫病是红麻主要病害之一,由病原线虫侵染根系而引起。线虫侵入红麻后,病株根系产生许多瘤状突起,使红麻根系功能减退,麻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生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6.
我市地处鲁南,发展红麻生产自然条件较好,但多年来皆种植春红麻。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落实,不少乡镇试种了麦茬红麻。近年来我市麦茬红麻面积迅速扩大,单产逐年提高,亩产值亦大幅度增加。目前看来,我市麦茬红麻有取代春红麻之趋势。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信阳红麻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市红麻不同播期的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红麻最适播种期是5月5日。从5月15日后。随着播期推迟,纤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确保较高的红麻产量,建议改夏麻为春麻。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省红麻种植面积扩大很快。种子供应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南种北植”,其纤维产量高,群众喜爱,但由于气候原因,南方晚熟高产红麻品种在我省不能收到成熟种子,必须年年从“两广”大量调进种子,使生产十分被动。因此,如何解决我省红麻就地留种问题,是当前红麻科研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红麻和茼麻都是双子叶植物。种子里的两片子叶呈重叠摺曲状态,包着胚芽、胚茎,一片子叶稍外而偏大,另一片子叶靠内而略小。当红麻种子发芽出土后,稍外的一片子叶明显较大,基部两侧叶缘微有突出,另一片靠内的子叶则较小,基部两侧叶缘无明显突出(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我区种植红麻只有9年历史。虽是新麻区,但历年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区农民喜爱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红麻枯腐病(又名茎枯病)发生逐渐严重,大部分麻田均有发病,有的麻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红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红麻黄麻病害主要由真菌及线虫所致,本文简介其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对策。一、红麻炭疽病(Couetotrichumhibisci)。该病是红麻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红麻产区均有发生。发病轻者,影响纤维产量及品质,重者失收。红麻生育期间,麻株所有器官均可受害。种子萌发未出土前,胚茎可受害烂死。麻苗出土后,幼茎呈淡褐色斑点,组织缢缩,折倒,干枯致死。子叶被害,产生不规则形边缘呈紫红色的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变  相似文献   

12.
红麻成熟离体胚和种子分别用0.05%,0.1%、0.5%和1%的甲基磺酸乙脂处理,随甲基磺酸乙脂浓度增加,发芽和成活率下降,根和芽的长度缩短,幼苗变矮,且根比芽更敏感,形态异常的出现逐渐增多,相比较胚比种子更敏感。此外,还发现甲基磺酸乙脂诱导的种子不育性是可遗传的,并分别或同时受其基因突变或“强”缺失制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红麻病害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是我国主要纤维作物之一。建国后,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和耕作栽培技术的革新,产量和品质也不断提高。然而,病害问题常是进一步夺取红麻高产、稳产、优质的一个重要障碍。为了引起各地对红麻病害的注意和有个较全面的认识,特将我国已见报道的红麻病害种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造纸红麻品种的筛选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石林  刘伟杰 《作物研究》1994,8(1):33-36,41
本文对9个红麻品种的干茎产量,皮、骨、髓含量,化学成分,纸浆得率以及收获期、茎杆贮藏期与纸浆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红麻2号的干茎产量最高,其次为青皮3号和湘红麻1号;湘红麻1号和湘红麻2号纸浆得率较高,纤维细胞长、胞壁薄、木质素和髓含量较低;青皮3号化学成分优良。3个品种均是较好的造纸用红麻品种。9月底至11月中旬,各品种干茎产量和纸浆得率随着收获期推迟而提高;得浆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杨修 《中国麻作》1982,(3):41-41
据汉寿县反映,目前气温逐渐升高,红麻植株生长日益加快。当苗高达到1.5尺左右,叶片出现五裂叶时,就标志着红麻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的旺长时期,麻杆纤维发育加决,茎杆迅速增高,因而需要吸收大量的养料和水分,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红麻对肥、水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初,我县种植黄、红麻习惯于春播(即春麻)。1975年以前,春麻面积占全县种麻面积的8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麻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75年以后,我县大力推广夏播红麻。到1980年,夏播红麻面积占全县麻面积85%,1982年占98%以上,基本上将过去一年一熟红麻改为粮麻或油麻一年两熟制,  相似文献   

17.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保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保持技术张宝红,李凤莲,李付广,李秀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一般来说。初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或经过短期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较易诱导产生体细胞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继代次数的增多,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会逐渐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和应用已日益被重视。实践证明,微肥施用得当,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农业增产措施。浙江省是全国红麻重要生产基地,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对微量元素肥料在红麻上施用的效果尚不了解。为不断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指导合理施肥,提高经济效益,探讨红麻的养分吸收特性和研究施用微肥效果及影响因素,于1983年开始了本课题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红麻和苘麻都是双子叶植物。种子里的两片子叶呈重叠摺曲状态,包着胚芽、胚茎,一片子叶稍外而偏大,另一片子叶靠内而略小。当红麻种子发芽出土后,稍外的一片子叶明显较大,基部两侧叶缘微有突出;另一片靠内的子叶则较小,基部  相似文献   

20.
我市地处鲁南,发展红麻生产自然条件较好,但多年来皆种植春红麻。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落实,不少乡镇试种了麦茬红麻。近年来我市麦茬红麻面积迅速扩大,单产逐年提高,亩产值亦大幅度增加。目前看来,我市麦茬红麻有取代春红麻之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