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活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是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小城镇建设也风起云涌,环境科学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只有用植物创造的环境才是最美好的环境,所以城市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越为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园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是供人们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美的再现和空是艺术的展示.这些园林美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园林景现和构成景观的空间环境中.而园林景观的表现依赖于空间环境的构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园林景观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形态,微地形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园林工作者的重视.植物是园林造景的五大要素之一,在营造微地形的景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微地形特有的空间和造型为基础,通过植物景观设计,丰富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其中古典园林是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植物景观是古典园林景观布置的关键因素,对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而且也对我们发展现代景观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空间布置进行介绍,对空间构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自身居住的绿化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绿色化居住环境,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使园林景观具有活力才能够吸引游客.探讨了园林区内景观特征及植物空间特性,分析了几种主流化的园林空间形态,探讨了植物景观的构造手法、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强 《花卉》2017,(16):70-71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布置不仅满足了人们想要游览艺术空间的观赏欲,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追求,改善了生活环境。本文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植物造景,探讨了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作用以及在过程中我们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韦敏燕 《现代园艺》2014,(18):69-70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因其特有的生命力价值和艺术美感、灵性而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城市园林景观对植物造景越来越重视和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欧式展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阐述植物景观与景观空间的营造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花卉植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尽管花卉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据的比例不大,但是花卉植物色彩艳丽丰富,形状外观各有不同,与各种植物以及景观搭配起来格外具有观赏价值与艺术价值。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常年处于现代化建筑中,被钢筋混凝土约束的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园林,找到与大自然贴近的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园林中合理搭配各种花卉植物,能够迅速地美化园林,如何做好花卉植物的搭配是每一位园林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卉 《花卉》2017,(18)
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对现代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植物材料的使用和开发,利用植物来完成园林造景不只是将人们的审美情趣很好的反映出来,还为园林景观增添了生态、文化、艺术等多项功能。所以加强对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建设出一个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生活需求有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针对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和植物色彩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陆海宾 《花卉》2019,(12):134-13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过程中,充分实现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优雅。本文通过叙述了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中的构成要素,对于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策略进行了分析,为塑造良好的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环境提供了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赏性植物除了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等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本文首先分析了观赏性植物的特点及应用原则,其次,阐述了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同时,就观赏性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作为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自身的个体形态、生长变化及寓意能赋予空间景观以美学价值、生态学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合理地种植园林植物,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艺术性需求,还要体现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性。以城市景观为背景,阐述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种植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邱招国 《现代园艺》2013,(16):123-123,12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的工作空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简主义景观由于其强烈个性和适应性、开放性的风格流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了极具特色园林景观空间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通过阐述极简园林内涵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并探讨了极简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常用手法。  相似文献   

14.
毕巍 《花卉》2020,(20):86-8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不断增加景观园林的占比,加大植物造景的应用。如今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人们更加关注周围居住环境,更多以景观园林的植物造景来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不同的植物合理搭配建筑、水榭、环境等各个元素,不仅可以点缀美化园林景观,还可以设计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以新鲜美好的视觉享受,还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氛围,保护生态环境,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简要阐述了植物造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景观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应用能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探讨了南京寺庙园林寺庙"丛林"和寺庙"园林"2种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详细分析了植物与寺庙建筑、寺径、寺庙水体、山石等造园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总结出寺庙园林造园艺术中植物景观与其空间构成方面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给现代园林建设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史金辉 《花卉》2020,(4):98-9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上人们不再是强调舒适性和居住空间,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大自然绿色生态景观,认为身处于自然环境中更能获得心境放松和艺术文化修养提升。因此,本文通过对植物造景技术进行探究,并结合园林景观绿化设计特点来讨论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绿化植物搭配和景观布置中的应用,为园林景观环境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斌 《花卉》2019,(20):70-71
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品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丰富,大部分的人们都渴望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渴望更富有景观特性的园林景致。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并不像之前那样的简单和随意,我们应该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也应该在符合大众审美的理解下添加一些美感和植物文化,这样既可以提高我们城市的园林文化水平,更可以提升我们周围环境的美感。通过对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详细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内涵的表现入手,阐述应用植物配置营造园林景观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植物不仅仅是园林中主要的生命形式,以光合作用为生命提供氧气,还充分发挥着多种功能。在春季,植物是园林中点缀空间和增添活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和研究春花植物的景观价值对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赏特征、空间围合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大学校园的视角出发,论述植物材料的使用和搭配在形成校园景观中的应用,为构建一个轻松舒适和富有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园林植物造型是园林建设内容之一。设计师结合大众审美情趣和个人设计理念,将植物修剪成千姿百态的形态,不仅增加了景观的观赏性,为生活环境平添艺术魅力,还体现了当今时代追求和城市人文精神,具有双重寓意。随着物质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而植物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分析了常见植物造型种类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为北疆城市现代化绿地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空间设计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着整个景观园林的视觉效果与利用率。良好的景观园林空间设计,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类型与功能,突出园林景观层次,对游客起到一个引导性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与设计原则,并探讨了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地形、植物与建筑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