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棚草莓超促成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的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江苏省超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通过提早促发匍匐茎、适时营养钵育苗、肥水管理、人为低温短日照等促花育苗技术来提前草莓开花结果期;通过适时定植、改善设施条件、配套的田间管理技术等来改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保证超促成生产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集成草莓超促成栽培技术,使草莓提早在10月份上市,延长草莓鲜果供应期,提高草莓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大棚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危害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生产上迫切解决的一大病害。 1 发生情况 该病在烟台地区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中普遍 发生,病株率达5%~30%。感病植株几乎没有产 量。该病可分为急性发生和慢性发生两种类型: 草莓栽植后不久,一些植株萎缩死亡,属于急性 发病;扣棚后一些植株生长缓慢,叶小,不抽生 花茎,属于慢性发病。土壤低温、潮湿是该病发  相似文献   

3.
草莓促成栽培中,通过低温冷藏打破休眠,促进花芽分化已成为常规的栽培技术。但由于品种不同,各地日照长度的差异,打破休眠和促进花芽分化的需冷量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草莓促成栽培发展较快,其中由日本引进的新品种丰香栽培面积扩大较快。本试验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丰香草莓的促成栽培中起苗、冷藏时间、冷藏温度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和花芽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草莓促成栽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培育花芽分化良好的壮苗。草莓花芽分化时间的早晚、分化质量的好坏是影响草莓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温室栽培的草莓,主要来源于常规的露地育苗,尽管挑选的是优质壮苗,但其花芽分化受当地的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有关研究表明,如将露地育出的优质苗木通过低  相似文献   

5.
雾霾、低温寡照对日光温室草莓结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艳 《果农之友》2014,(11):29-30
草莓红艳鲜嫩,酸甜可口,在冬春果品市场鲜果供给中占有重要地位,观光科技园区利用日光温室进行草莓促成栽培,是发展采摘旅游吸引游客的助推剂,具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的优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农业中是农民增收途径之一。在草莓温室促成栽培中,雾霾、低温寡照制约着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导致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出现坐果率低、果实畸形的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分析并破除困扰草莓高产优质生产的不利瓶颈,已成为日光温室草莓生产的当务之急需。  相似文献   

6.
草莓促成栽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草莓的促成栽培。内容包括草莓促成栽培的常用术语,母株种苗培育、生产苗栽培、假植、低温短日照处理、温室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1术语促成栽培,是通过设施改变环境,调控地温及空气温度、湿度,适合于草莓的生长发育,促进草莓早开花结实的栽培模式。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的标准,减量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生产的果品达到绿色  相似文献   

7.
由于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正值低温、弱光的冬季,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草莓果实往往会产生许多影响品质的问题,比如,果实着色不好、酸味大、发生畸形果及软果等。这些问题都影响草莓的产量和销售,使果农的经济效益大受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生产上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开展,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生产模式包括露地,各类促成,半促成栽培模式。但草莓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草莓根腐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被菜农形象地称之为草莓癌症的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如防治措施不力,将导致绝产。它借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传播,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在发现少数零星的病株后,如按一般的防治,则很容易造成病区的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针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约有2 000多个草莓品种,我国有300多个,生产上常用的有20多个。适合设施栽培的草莓品种以其对低温需要量的多少即休眠深浅而定。总的来说,休眠越浅越适合促成栽培。适合促成栽培的优良草莓品种有美思、丰香、新星2号、吐德拉、早烁等。适合半促成栽培的品种有达斯莱克特、巨丰、优特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推进,草莓已经成为辽西北地区的主要菜果产业。常规性的病虫害也达到了相应的防控。但是,由于果菜农对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认识的模糊,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已成为影响草莓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主要因素,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已成为草莓病害中比例较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果菜农因错误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各种药害、肥害现象的发生较为普遍,因此,正确认知与掌握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发生与防治,是当今草莓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草莓低温障碍生理病害发生的症状与防控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采用设施进行半促成栽培或促成栽培效益好,但由于栽培中小高畦面低,栽培密度大,大水漫灌等原因,使促成栽培的部分草莓开花结果期处于低温、弱光和高湿环境。另外,由于棚室内授粉昆虫少,且施肥不科学,易造成营养失调,畸形果发生率高,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经济效益。1发病症状草莓畸形果一般表现为果实过肥、过瘦,呈现鸡冠状、扁平状或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营养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草莓品种‘艳丽’为试材,分别进行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调查不同栽培模式下草莓植株的物候期、生长指标、生理指标、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开花期、结果期均比半促成栽培模式早60 d左右;而半促成栽培模式下草莓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干鲜重,都不同程度高于促成栽培模式,生长更旺盛,果实单株产量比促成栽培模式下高21.83%,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二者差异不明显;果实品质方面,促成栽培模式好于半促成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种植效益的不断增加,鲁南滨临微山湖的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2011年已发展到6500公顷,其生产模式包括露地、各类促成、半促成栽培等多种种植模式。但草莓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草莓蛇眼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严重。主要是由于该病发病初期外部形态症状极易与草莓褐斑病及甜瓜炭疽病等相似易被菜农误诊为其它病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开展,鱼台县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已发展到1500公顷而且生产模式包括露地,各类促成,半促成栽培模式。但草莓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其中草莓根腐病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被菜农形象地称之  相似文献   

15.
草莓促成栽培是利用温室、大棚在冬季保温,使草莓提早开花结果的栽培技术.通常露地草莓供应期在5~6月,促成栽培的供应期在11月至翌年4月,在此期间草莓价格高,经济效益好,但管理不当易发生畸形果,影响草莓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露地栽培、保护地半促成栽培、保护地促成栽培等生产技术已广泛用于全国各地的草莓生产,效益显著。但目前尚未能实现草莓鲜果的周年供应。实现草莓鲜果周年供应的途径之一是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现将主要的栽培技术概括总结如下。1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原理把越冬休眠后的植株放置于冷库中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强制其继续保持休眠状态,以抑制其花芽萌发生长。待需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上海的涉外宾馆和高档饭店要求生产部门长期均衡地供应鲜食草莓。但是,即使采用盆钵育苗技术,当地的促成栽培草莓最早在12月上旬才能进入收获期,年内产量又少,满足不了市场的早期需要。1988年,我们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利用低温诱导钵苗花芽分化,进行了草莓低温育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露地栽培、保护地半促成栽培、保护地促成栽培等生产技术已广泛用于全国各地的草莓生产,效益显著。1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原理把越冬休眠后的植株放置于冷库中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强制其继续保持休眠状态,以抑制其花芽萌发生长。待需要时再满足其生长结果条件,以达到人为调节草莓供应期,这种栽培方式称为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草莓植株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在-2~3℃温  相似文献   

19.
以抗病、早熟草莓新品种'紫金久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假植时期与短日照低温处理对草莓物候期、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植与短日照低温处理均可以促进'紫金久红'草莓花芽分化与物候期的提前,同时均可显著提高草莓的第一花序花果数以及单果重与早期产量;假植促进了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而短日照低温处理虽在前期抑制了草莓植株的生长,但后期草莓植株的长势却优于非短日照低温处理。因此,假植与短日照低温处理都值得在草莓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 栽培形式 1)半促成栽培。在草莓花芽分化完成,自然通过外界低温,短日照打破休眠后,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提前保温,促使草莓比露地提前生长结果的一种栽培方式。可采用地膜加小拱棚、加中棚、加大棚或日光温室等形式。中小拱棚从2月中旬开始保温,可于4月上中旬开始收获;大棚和日光温室的保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