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湘萍  于晓英 《中国园艺文摘》2012,(8):112-113,F0002,F0003
近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迅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作为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加强旅游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的绣球属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实地勘察绣球属植物的典型自然群落及种类数量,并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绣球属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戴文鑫 《现代园艺》2023,(1):129-130
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当前存在交叉重叠、权属不明、保护和发展相矛盾等诸多问题,而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并实现游憩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存在的问题则更加复杂。风景名胜区既承载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功能,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承受着城市发展建设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应对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当前自然保护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浙江省鉴湖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对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进行风景资源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针对风景区的整合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以昆明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实地调查及现场走访的基础上,对整个分景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调查,并分类统计相关的风景资源类别及数量,对其景观特征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通过评价分析结果,对景区风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提出保护和整改意见,以进一步提升西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属于国家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风景名胜区能够充分融合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自然与文化,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分析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的岱海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风光秀丽,远近闻名,但在风景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调查了凉城县岱海旅游区内的景观资源,采取"三三六评价法"进行定性评价,楚义芳评价模型进行定量评价,把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果相结合,得到总评价值为59.11,并据此评价结果得出岱海旅游区为二级旅游景源,是普通级的旅游景源。在旅游区未来的发展和规划上,应注意保护景区的景观资源,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建设部发布了"关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通知"的背景下,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篇章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能够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提出尝试性理论框架与操作步骤,进而为提高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持续与可操作性进行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内涵(概念、原则),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外延特性,综合论述风景区规划的特点及其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日常的精神追求也日益提高,旅游成为其中的重要一部分,风景名胜区是人们的首选之地。风景名胜区展示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但是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就风景区的现状来展开对其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格局分析应用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出发,以城市典型风景名胜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为例,借助Arc GIS10.5平台进行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利用Fragstats4.2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对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内部风景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景观格局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徐州市吕梁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敏感性较高,以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为主,极高、高敏感区域内景观格局破碎化相对严重,与生态敏感性分布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吕梁山风景名胜区在各级生态敏感区域下相对应的生态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调控对策及实现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是市民旅游休闲的场所,同时具有保护培育、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的作用,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麻姑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生态保护规划研究,提出分级保护、分类保护和专项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保护体系。通过水系保护规划、动植物保护规划、地质地貌保护规划等专项保护规划形成景区生态基础设施,为同类型规划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许仁华 《中国园艺文摘》2014,(3):103-105,157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风景名胜区在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总体规划具有宏观特性,难以指导景区的实际建设,国家尚无明确的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风景区控规)编制法规;国内许多风景区直接套用城市控规的编制办法来编制风景区控规,依此指导风景区的实际建设必将存在大量问题。从风景区控规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对风景区控规的编制方法、内容体系等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从业人员开始重视风景区控规相关理论的研究,最终促成国家层面的风景区控规规范的出台,使风景区管理者有法可依、有章可寻。  相似文献   

12.
王秉承 《花卉》2020,(6):115-116
历史文化景观不但是风景名胜区构成的重要元素,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在加快风景名胜区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商业化、人工化等原因导致了历史文化景观被破坏。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差异性、文化传承性的特征;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风景名胜区在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势在必行。对风景名胜区中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为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问题,探索景观指数在风景名胜区边缘区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为科学划定风景名胜区边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蕾 《现代园艺》2011,(21):127-128
风景名胜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与政策的改革目前在我国是一个有争议而且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管理体制与政策,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关键。笔者结合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提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叶丽文 《现代园艺》2022,(10):185-187+19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瓯市归宗岩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现势性与可操作性严重滞后,无法有效指导风景区的发展[2]。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管理与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发展机遇,总结了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并提出其今后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其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十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具体分析了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关植被恢复与河漫滩改造方案,希望能为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澜  唐晓岚  熊星 《北方园艺》2016,(19):105-109
在探讨"多规合一"本质的基础上,梳理当前风景名胜区管理存在的机构衔接不顺畅、管理主体不统一、管辖范围不一致等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和理念,主要从管理体制、法规体系、管理范围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理军  姚娟 《北方园艺》2015,(4):199-202
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从农业的生产、社会、文化、生态功能角度下选取与农业相关、体现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的23个指标,构建了区域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各地州为具体研究区,采取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进而对新疆13地州农业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排序,依据各地州开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分别提出不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钱兆安 《花卉》2021,(2):287-288
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作为新生事物,以文化创意为引导,将智力与旅游相结合,完成旅游产业由静态化到动态化的转变,促进目的地发展。核心区景观作为旅游综合体的主要竞争力,对旅游综合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定量、定性结合分析法,确定指标与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对构建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核心区景观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为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核心区景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崔平越 《花卉》2016,(24):11-13
本文探讨了梧桐山风景名胜区的科普游赏资源、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与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