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介绍粉质仪和拉伸仪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粉质曲线中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评价值等指标与面粉品质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拉伸曲线中面团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曲线面积等指标来评价面团品质,并结合生产实际,概述了粉质仪和托伸仪在面粉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大豆蛋白粉和麦芯粉以不同比例混合配制复合粉,利用粉质仪和拉伸仪对复合粉流变学特性指标进行测试,研究大豆蛋白对麦芯粉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粉添加比例为15%左右时,麦芯粉的品质有明显提升,不仅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且所制成面团的筋力、延伸性等均有明显改良。  相似文献   

3.
装备     
《农业机械》2011,(11):57-58
110401电子式粉质仪该仪器可用于测定小麦和黑麦面粉的吸水率以及面团揉混特性,可用于面粉品质及适用用途的评价、指导面粉厂的生产和面粉配混、测定面粉加工特性(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弱化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功率:0.25 kW转速:0~200r/min质量:约75kg110402LSM20实验磨粉机该实验机模拟实际制粉工艺,准确反映小麦品种、品质,可为科研及原料采购提供指导性依据。采用3皮3心制粉工艺,研磨、筛理、风力提料合理配套,连续自动快速磨制,获取测试样品,且在测试运行时,可在任何需要的位置进行取样。所制粉样与商业面  相似文献   

4.
面团拉伸仪可广泛应用于小麦品质及面团改进剂的研究,其拉伸曲线能反映出面团在不同醒发时间下的物理特性,因此可用来指导面食制品的生产,确定合适的醒发时间。目前,国内对面食制品的面团物理特性的测定基本上是凭经验,其原因是国外测试仪器价格昂贵,而国内又无相应的设备,基于此现状,笔者介绍了一种面团拉伸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从拉伸曲线上读出试件物理性能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麦次粉营养价值高,在面制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用粉质仪研究分析了小麦次粉对面团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次粉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延长了面团的形成时间,降低了面团的稳定时间,增加了面团的弱化度,降低了面团的粉质指数。小麦次粉添加量与吸水率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发酵改性玉米面粉的粉质曲线进行测定,为制备品质良好的谷物食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玉米品种、蛋白酶接种量、乳酸菌发酵液、喷雾干燥温度4个因素做均匀试验设计,测定玉米面粉质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稠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所得的发酵改性玉米面粉能基本形成面团;改性玉米面粉与小麦面粉混合比例为2:3时,可以形成比较好的面团。  相似文献   

7.
对发酵改性玉米面粉的粉质曲线进行测定,为制备品质良好的谷物食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玉米品种、蛋白酶接种量、乳酸菌发酵液、喷雾干燥温度4个因素做均匀试验设计,测定玉米面粉质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稠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所得的发酵改性玉米面粉能基本形成面团;改性玉米面粉与小麦面粉混合比例为2:3时,可以形成比较好的面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我国10个省份的222份小麦样品,测定了小麦面粉的基本理化指标和流变学特性;并对222份小麦样品制成的饺子皮的质构品质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沉淀值与鲜饺子皮和冻后饺子皮的硬度、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与鲜饺子皮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与速冻饺子皮胶着性、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18℃冷藏一周后的冷冻面团在经过冻融循环后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面团中酵母和面筋蛋白受到损伤,发酵活力和拉伸特性都降低。面团经过1次冻融循环后品质小幅下降,经过3次冻融后面团各项指标均大幅下降。因此,冻融循环对冷冻面团品质影响较大,在实际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冷冻温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3种中筋面粉及新型无铝油条膨松剂进行油条制作,对油条配方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综合评价油条的食用品质,优化油条试验室制作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室制作油条的最佳配方为:中筋面粉200g(14%湿基)、水添加量为粉质仪吸水率的110%、无铝油条膨松剂5g、盐3g和糖2g。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及时了解小麦苗期生长状态对稳产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综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叶绿素及氮含量等与苗情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指标的诊断监测进展,并对干旱和冻害等两种自然灾害环境影响下小麦的生长状态进行了描述。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准确开展小麦苗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水分生产率指标的时空变异与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灌溉系统中的不同灌水量作为投入,建立毛灌溉水分生产率(Pg)、渠系灌溉水分生产率(Pc)及净灌溉水分生产率(Pn)指标;收集全国443个主要灌区1998年、2005年及2010年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中国灌溉水分生产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3个指标的全国均值分别为1.361、2.532及2.989 kg/m3;各省区的3个指标均随时间呈增加态势,直辖市的增幅较大而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较小;代表年各灌溉水分生产率指标在空间上均表现为明显的聚集现象,高值省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集中分布,华南、西北及东北则密集了低值省区;Pg、Pc及Pn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90。3个指标中的任一指标均可代表省区灌溉水分生产率在全国的排序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极端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以大田葡萄为研究对象,采取根系分区交替滴灌方式研究葡萄生理指标和根区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新枝生长量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均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描述,且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交替滴灌和常规滴灌的叶面积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交替滴灌对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器官--叶片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在棵间蒸发、植物根系吸收以及重力势和水势梯度的共同作用下,交替滴灌条件下沟、垄土壤含水率交替上升,且土壤含水率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交替滴灌的耗水量和棵间蒸发量均小于常规滴灌,从而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该研究为极度干旱区作物节水灌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出立交桥区雨水径流有效的净化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桥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加速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北京市某立交桥路面径流雨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价了雨水的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立交桥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采集水样的初期各项指标除pH在可利用范围内外,其他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污染。降雨达到30min后,大多指标已经稳定在可利用的范围内,而SS浓度、Pb浓度等污染依然未达到使用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指出了不同污染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据此可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农业竞争力对相应区域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掌握区域农业竞争力态势对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此,从外显层面和潜在层面确定了包括8个指标的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创建了便于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指标处理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全国31个省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感官评价结合质构仪、粉质仪分析,初步研究了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室温下400MPa,处理10min)的变性机理,并探讨了添加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室温下400MPa,处理10min)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增强了谷朊蛋白间的交联作用,变性峰值温度由117.02℃升至119.76℃.在0~3.5%添加量范围,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和未经超高压改性的普通谷朊粉对面粉湿面筋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对面条感官评分、拉断力、硬度产生较大影响,且在相同添加量下,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条品质提升更为显著(p<0.05).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制作面条的最佳添加量为3%,在此添加量下,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粉的粉质特性增效作用强于未经超高压改性的普通谷朊粉.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机总动力是反映和评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选择农业劳均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劳均产值和农民年纯收入等4个指标作为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因素,并依据浙江省1981~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劳均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农机总动力变化的最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天津市林果业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天津市林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评价指标及权重,对指标进行了解释。最后探讨了指标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拟合和预测,并根据有效灌溉面积时间序列波动的随机性,利用Markov链模型对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残差进行修正,以概率形式确定出未来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动态变化区间,并依此模型预测未来1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传统水稻育秧易受气候环境影响,导致秧苗质量差的问题,以育秧环境参数为目标,优化设计水稻育秧气候箱及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利用水稻育秧气候箱,通过均匀试验和逐步回归法优化对秧苗指标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参数,进而确定水稻育秧最优环境参数组合,并利用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进行规模化生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全光谱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P<0.05)。蓝光光质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对根数、根长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和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红蓝比3∶1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茎基部宽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含水率均对株高影响显著(P<0.05);光照强度对SPAD值影响显著(P<0.05);土壤含水率对叶面积系数影响显著(P<0.05)。水稻育秧环境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光质、土壤含水率60%(发现叶片卷曲后灌溉,每次灌溉最大含水率60%)、光照强度1.1×104 lx(光源表面处的测量值,光源表面距离育秧盘上表面20 cm)、光照时间9 h、温度28 ℃/24 ℃(光照期/非光照期)、湿度60%。基于植物工厂技术的水稻育秧平台所培育的水稻秧苗形态指标与力学特性均能达到机械插秧壮秧标准。试验结果可为大面积闭锁式水稻育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