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夏季热应激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中兽医学理论对夏季热应激奶牛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为抗热应激缓冲剂。选择 1 6头年龄、胎次、生产性能相似的奶牛分成 2组 (每组各 8头 )进行添加剂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中草药复合剂的试验组产奶量比空白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试验组的乳汁监测也表明 ,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 ,不但不影响牛奶品质 ,还能提高牛奶营养成分。血液生化指标证明中草药添加剂还能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期奶牛体温、呼吸率、产奶量和牛乳中铬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吡啶羧酸铬在奶牛热应激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选择20头荷斯坦泌乳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三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4、8和12mg/(头·d),试验期60d。结果表明,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mg/(头·d)对牛奶中铬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8、12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3.
选择3栋牛舍中的30头年龄、胎次、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为试验组,1栋中的1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为对照组,在夏季高温(热应激)和非夏季高温(非热应激)条件下,在精料中分别添加500、650、800和0g/吨(TMR日粮,精粗料比为4:6)反刍动物用复合酶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剂能够显著提高中高产奶牛的产奶量(P0.05)及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P0.05),并提高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菌液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量、牛群健康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20头条件相近的健康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菌液与饲料混合的方法饲喂牛群,考察其对奶牛产奶量,肠道菌群乳品质量和牛群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复合益生菌液的每头牛比对照组平均每天可以多产2.9kg牛奶,提高产奶量14.8%,差异极显著(P0.01),经济效益显著;复合益生菌菌液可以促进肠道菌群调整,使有益菌-主要是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并可以抑制霉菌和降解霉菌毒素,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预防隐性乳腺(房)炎。  相似文献   

5.
杨露 《中国乳业》2022,(8):15-18
优质牛奶的充足供给需要以奶牛的健康养殖为基础。益生菌在奶牛饲料中的添加对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瘤胃微生态区系均有正面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奶牛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同时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定殖,进而提高奶牛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对益生菌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益生菌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牛奶销售价格、奶牛饲养成本和产奶量等因素。饲养奶牛经济效益,与奶价成本比(牛奶销售价格与牛奶生产成本之比)、奶料比(奶牛头日产奶量与头日混合精料饲喂量之比)、奶料价格之比(牛  相似文献   

7.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DHI对某奶牛群生产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在奶牛牧场管理过程中,牛奶体细胞数SCC与奶牛产奶量、健康、胎次的关系,以期应用DHI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应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系对900头产奶牛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在奶牛泌乳的各个阶段,随着牛奶体细胞数增高,各胎次奶牛产奶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上升,奶牛产奶量随奶牛胎次的变化而变化。奶牛存在产犊间隔长,繁殖障碍和营养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杜仲叶提取物,确定其在泌乳奶牛中的安全使用剂量。将60头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20、100和2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杜仲叶提取物[20 g/(d·头)]有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作用,同时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明显提升作用,并可降低牛奶体细胞数;添加1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降低了0.78%(P0.05),且产奶量比对照组降低了1.38%(P0.05);添加2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42%(P0.05),且使牛奶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添加适量杜仲叶提取物[20 g/(d·头)]对奶牛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促进作用,但是添加高剂量杜仲叶提取物[200 g/(d·头)]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抑制作用。添加高剂量杜仲叶提取物[100和200 g/(d·头)]未对奶牛血液指标产生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推荐以100 g/(d·头)杜仲叶提取物作为泌乳奶牛最高安全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复合中草药和氯化胆碱对娟姗奶牛热应激作用的缓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取24头体质量、产奶日龄、产奶量相近和健康的娟姗奶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重复8头。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150 g/(头·d)和氯化胆碱20 g/(头·d),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通过测定试验牛的产奶量、奶成分和血清HSP70等指标得出:添加复合中草药和氯化胆碱均有提高产奶量的作用,但是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复合中草药产奶量提高6.50%,添加氯化胆碱产奶量提高11.67%。添加中草药组和氯化胆碱均能提高牛奶乳脂率和非脂固形物,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复合中草药组牛群血清HSP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胆碱组牛群血清HSP7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2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中草药能明显提高血清中HSP70的含量,复合中草药具有明显的抗热应激效果,氯化胆碱也具有一定的抗热应激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占奶牛体重的65%左右,牛奶中含水量达85%以上。1头日产奶50千克的奶牛,每天需水量50~70千克。饮水足的奶牛被毛光亮,精神饱满且产奶量高。实践表明,合理的饮水对奶牛的生命活动、产奶性能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奶牛泌乳期间的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芪黄素对奶牛乳房炎及其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产奶牛中随机选择177头奶牛,进行拌料饲喂双盲对比试验。每月统计牛奶产量、乳房炎发生率等数据,研究芪黄素对奶牛乳蛋白率、乳脂率、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芪黄素对奶牛体细胞数的改善和产奶量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在用药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呈显著下降,这表明芪黄素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反刍动物专用活性酵母产品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健康情况的影响,选择高产奶牛(48头),分为对照组(24头),试验组(24头);中产奶牛(120头),分为对照组(96头),试验组(24头),高产组和中产组的对照组均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均添加活性酵母80 g/天·头。试验从2016年3月13日至2016年4月18日,共计5周,期间测定采食量、乳成分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活性酵母产品对高产奶牛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奶牛平均产奶量(2.3 kg/天·头),能够显著提高日粮转化效率(8%)。整个试验期内,活性酵母产品组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对照组和试验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活性酵母产品组下降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活性酵母产品对中产奶牛的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中产奶牛产奶量(2.4 kg/天·头),随着泌乳时间延长,对照组的产奶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活性酵母产品组能够延长泌乳中期时间,并具有一定提高作用;在乳品质方面,活性酵母产品能够改善乳品质,但差异不显著,同时能够降低牛奶中体细胞数,减缓奶牛疾病的发生。综上,活性酵母产品能够显著提高高产、中产奶牛产奶量,延长高、中期奶牛泌乳时间,同时具有改善乳品质和牛群健康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连续3年时间里测定了上海地区热应激周期变化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实地测定并计算分析,绘制了上海地区热应激周期变化图谱,揭示了整个热应激周期中不同热应激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对比了自然生产环境下无热应激与中度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品质的影响,发现中度热应激极显著降低了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脂校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总固体含量(P<0.01),而且显著增加了乳中尿素氮含量(P<0.05)。在热应激周期变化研究中发现,中度热应激显著升高泌乳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5),而且呼吸频率比直肠温度对热应激变化的反应更快、更敏感。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的影响取决于热应激程度,2012年整个热应激周期的热应激程度比较低,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2013年热应激程度更加严重,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在牛奶品质中,受热应激影响最大的是乳蛋白合成量(P<0.01)。2012年和2013年2个热应激周期变化对其他乳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年的热应激周期变化都导致乳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和乳中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热应激周期变化并没有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P>0.05),而且产奶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仍然出现了乳蛋白含量下降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升高(P<0.05)。这表明热应激周期变化改变了泌乳中期奶牛氮代谢的途径,发生了氮营养重分配(repartitioning)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依赖于采食量和产奶量,可以称之为“热应激乳蛋白降低征”(heat-stressed milk protein decrease syndrome,HS-MPD)。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中体细胞的影响,选择经检测为隐性乳房炎奶牛49头、慢性乳房炎奶牛39头和健康奶牛191头,分别在使用中药添加剂前和使用30d后采集乳样,送陕西省奶牛牛群改良中心(DHI)检测,分析各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乳汁的乳脂率、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尿素氮及群内级别指数(WHI)在服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乳品的乳脂率、蛋白率、脂蛋比、尿素氮及WHI在正常值范围内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体细胞的数量(P0.01)。说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并对乳房炎的体细胞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寒地区应用紫花苜蓿饲喂奶牛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高寒地区奶牛养殖的最佳效益、改善乳源品质、提高格尔木市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2004年7月从格尔木市良种奶牛基地256头产奶牛中挑选出年龄、胎次、泌乳月、产奶量相近的牛20头,进行苜蓿鲜草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应用适量苜蓿鲜草饲喂不但能够提高产奶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素对奶牛产奶量及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普遍。牛奶产量除受奶牛的品种、胎次等因素影响外,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影响很大,影响大时奶牛产奶量下降高达30%以上。因此,饲养奶牛一定要注意环境因素的控制,适时调节好奶牛生活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为人们提供优质充足的牛奶。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对夏季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10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组在每天早晨TMR日粮中添加50 g/d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牛奶中体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5);奶牛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提高(P<0.05);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显著降低(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有上升趋势,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表明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具有提高热应激期奶牛采食量、促进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产蛋氨酸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研究对8种益生菌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采用柱前衍生法测定益生菌发酵液中的蛋氨酸含量。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中蛋氨酸含量最高(21.08mg/L);将发酵液饲喂泌乳中期奶牛,结果奶牛产奶量比试验前期提高了4.43%,乳脂率、乳蛋白质量分数、乳糖质量分数和干物质质量分数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06%、1.04%、0.88%、0.61%。说明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具有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用24头泌乳中期奶牛,配对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绿康源”,探索中草药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草药组奶牛产奶量提高了0.96%,体细胞数下降了5.53万个/mL,差异不显著;乳蛋白提高了4.68%,差异显著(P<0.05)。表明中草药“绿康源”有提高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趋势,且能显著提高牛奶中乳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埋植抗原缓释剂(ARD)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奶牛埋植抗原缓释剂ARD(Antigen Release Device)生产免疫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随机选择40头成年健康荷斯坦奶牛,试验组20头奶牛于左侧髋内淋巴结处埋植3种释放时间不同的ARD。通过测定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份等研究ARD埋植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ELISA检测牛奶中特异性和总抗体的产生规律,研究表明:埋植手术后伤口愈合较好,没有引发奶牛乳房炎;埋植后5~10d奶牛平均产奶量下降16%(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成分没有明显变化,牛奶中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后9d便可检测到乳清中特异性抗体,牛奶中总IgG含量提高25%。ARD具有细胞免疫刺激作用,埋植ARD生产免疫乳使奶牛的细胞免疫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AR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免疫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