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早熟梨新品种‘早伏酥’为试材,采用人工点授和梨幼果期药剂涂抹果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授粉品种对‘早伏酥’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及GA3对果实增大和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子绿"和"翠冠"等5个授粉品种对其花序与花朵坐果率均达到了70%以上,综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中梨1号"和"翠冠"为最佳授粉品种;经赤霉酸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相比,单果重增加9.2%,成熟期提前10~15d,果实其它经济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翠冠’梨是目前上海郊区和南方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梨品种,在成熟期、果实大小和内在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然而,‘翠冠’梨成熟时覆盖果面的锈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如何消除或减轻‘翠冠’梨果锈斑是上海郊区乃至整个南方产区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对‘翠冠’等6个优质梨在苏北地区的植株长势、果实经济性状和叶片抗病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若光’梨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且果实经济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早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园黄’和‘秋月’树势开张,果实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中熟和晚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苏翠1号’‘苏翠2号’‘翠冠’‘圆黄’4个早熟梨品种,在江苏省徐州市进行试栽,主要从植物学特性、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及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苏翠1号’和‘苏翠2号’在徐州地区表现良好,长势较强,花芽容易形成,花粉量大;果个大,果肉松脆、汁多,味甜,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2.60%、12.02%;果实成熟早,‘苏翠1号’较‘翠冠’提早成熟20 d左右,‘苏翠2号’较‘翠冠’提早成熟5~7 d;定植后第4年(2016年)进入盛果期,株产分别为13.54、12.62 kg,第5年株产分别达27.31、27.74 kg,明显高于其他2个梨品种。综合来看,‘苏翠1号’和‘苏翠2号’适宜在江苏省徐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用‘西子绿’、‘翠冠’、‘黄冠’等11个梨品种与‘圆黄’梨进行授粉试验,研究花粉直感对‘圆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黄’果实在坐果率、单果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肉质、汁液等方面表现不明显.因此, ‘圆黄’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是‘翠冠’、‘新酥’、‘金晶’和‘丰水’.  相似文献   

6.
为选出适宜‘翠冠’梨绿皮栽培的果袋,于2016—2017年在庄行蜜梨不同基地进行果袋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翠冠’梨果实套袋后果皮均较对照光滑,果面锈斑也明显减少,果实外观品质明显改善;各套袋处理单果重没有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显著低于对照,果实硬度基本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来看,为减轻‘翠冠’梨果锈、保持固有绿皮色泽,提升庄行蜜梨品牌效应,建议生产中使用外黄内白双层纸袋一次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造成大果芽变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以‘翠冠’和表现出大果性状的芽变‘潘庄大翠冠’为材料,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进行基因组DNA序列差异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潘庄大翠冠’的染色体倍性,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细胞学观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AFLP分析证实‘潘庄大翠冠’为‘翠冠’的大果芽变,果实内在品质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潘庄大翠冠’为二倍体,与‘翠冠’相同。‘潘庄大翠冠’梨的细胞分裂期从盛花期开始一直到花后24 d,较‘翠冠’长4 d,花后28 d时,果肉细胞层数显著多于‘翠冠’。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CYCD3)在‘潘庄大翠冠’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翠冠’。细胞周期蛋白A2(cyclin A2,CYCA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A1(cyclin-dependent kinase A1,CDKA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B2(cyclin-dependent kinase B2,CDKB2)等基因也有表达差异。【结论】‘潘庄大翠冠’确为‘翠冠’的大果芽变,其果实增大的机制并非染色体加倍,而是果实发育过程的细胞分裂期细胞的活跃增殖导致细胞分裂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栽培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地栽培的‘翠冠’梨为材料,研究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树采用保护地栽培,棚内温度、湿度均高于露地,尤其是前期更为明显,从而促进‘翠冠’梨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红香酥’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5、-0.5、0.5、1.5、3.0℃5个低温环境下‘红香酥’梨贮藏120、180、240 d以及对应的20℃货架7 d的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确定‘红香酥’梨最适贮藏温度和最佳贮藏期。结果表明:L值和h°可较好地反映‘红香酥’梨果实贮藏期间果皮颜色的变化情况,贮藏后期(贮藏180~240d),1.5℃和3.0℃贮藏果实的果皮颜色亮(L值高)、黄(h°低、a值负值绝对值低)、果皮油腻化、果实腐烂严重;-1.5℃贮藏虽能较好地维持果皮绿色和抑制果实腐烂,但贮藏后期果心出现严重褐变,而且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0.5℃和0.5℃贮藏能长期维持‘红香酥’梨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抑制果皮转黄和果心褐变,保持果实较好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还能更好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降低果实乙醇的积累和减轻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建议‘红香酥’梨中短期(120d以内)贮藏温度以1.5~3.0℃为宜,不宜太高;中长期贮藏(120~240 d)可采用-0.5~1.5℃,不宜太低。  相似文献   

10.
早熟砂梨新品种——‘翠玉’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翠玉’梨是以‘西子绿’为母本,‘翠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果实圆形,果形端正。果皮浅绿色,果面光洁具蜡质,基本无果锈,果点极小,萼片脱落,外观显著优于‘翠冠’。果肉白色,肉质细嫩,石细胞少,汁液多,口感脆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单果质量300 g左右。树姿较开张,花芽易形成,丰产性好。杭州地区3月底开花,花期比‘翠冠’迟2~3 d,7月上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00 d左右,成熟期较‘翠冠’早7~10 d。S基因型为S3S4,可与‘翠冠’、‘玉冠’等互为授粉品种,但不能与‘初夏绿’相互授粉。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翠冠梨品种套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果实套袋后的微域环境效应,套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耐贮藏性等性状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不同效果,展示了梨免套袋栽培的方向,为翠冠梨套袋生产中果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翠冠’梨具有成熟早、品质优、丰产、抗病等特点,推广前景广阔。文章主要介绍‘翠冠’梨的发展前景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苏翠1号’梨因其极早熟、汁多味甜、肉质细脆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为了解‘苏翠1号’成熟果实主要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究其果实优异性状形成的物质和分子基础,对‘苏翠1号’及其亲本‘翠冠’和‘华酥’成熟果实样本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代谢组分析发现,3个品种间,前25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甘油磷酸脂、脂肪酸和绿原酸。HPLC测定表明,蔗糖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葡萄糖含量在‘翠冠’中最高,果糖含量在‘苏翠1号’和‘翠冠’中相似,略高于‘华酥’,山梨醇含量在‘苏翠1号’和‘华酥’中均显著低于‘翠冠’;苹果酸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柠檬酸含量在‘华酥’中最高,‘苏翠1号’和‘华酥’总酸含量相近,均高于‘翠冠’。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苏翠1号’的氨基酸总含量及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翠冠’和‘华酥’。转录组GO和KEGG分析表明,相较于‘翠冠’和‘华酥’,‘苏翠1号’有机底物分解过程、脂质代谢、有机酸生物合成、羧酸生物合成、多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途径显著富集。进一步挖掘差异基因发现,糖代谢中的SPS、山梨醇代谢中的S6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果实采后贮藏5个月果皮组织结构变化。【方法】以‘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果窖、冷库、冰箱、冰柜贮藏条件下存放5个月,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分析果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库尔勒香梨’‘新梨七号’果皮组织结构由蜡质层、角质层、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构成,‘新梨七号’较‘库尔勒香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表皮细胞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大,蜡质层厚,表现耐贮藏;‘新梨七号’亚表皮有2~3层细胞,‘库尔勒香梨’亚表皮有3~4层细胞,‘库尔勒香梨’果皮厚度显著大于‘新梨七号’。不同贮藏方式贮藏5个月后‘库尔勒香梨’‘新梨7号’果实的角质层、蜡质层、果皮厚度和表皮细胞、亚表皮层大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室内贮藏‘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的果皮蜡质层、角质层增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皮细胞横径和亚表皮细胞横径显著变薄。室内、果窖和低温贮藏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新梨七号’蜡质层、角质层、果皮厚度均小于‘库尔勒香梨’。【结论】不同贮藏方式下,‘库尔勒香梨’和‘新梨七号’的果皮组织结构差异明显;蜡质层、角质层和亚表皮细胞横径变化显著;‘新梨七号’耐贮藏。  相似文献   

15.
<正>‘早金酥’梨是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研究室于1994年以‘早酥’梨为母本、‘金水酥’梨为父本杂交育成,比‘早酥’梨早成熟20 d,填补了果实发育期短于120 d的早熟梨品种空白。其肉质酥脆多汁,酸甜可口,石细胞极少,品质极上。采摘期近两个月,可冷藏10个月,货架期1周以上。栽后2年见果,5年生666.7 m2产量超5 000 kg,大树高接第3年可超5 000 kg。丰产、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早熟梨果实套袋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南方早熟梨绿皮品种果实的外观品质,以‘新世纪’、‘翠冠’、‘蜜雪梨’为试材,开展果实套袋综合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梨绿皮品种对内、外袋类型和质量要求较高,内袋以采用F-PK2小林牌或台果牌小蜡袋、外袋以采用外黄过蜡里黑双层纸袋效果最佳,谢花后15-25 d套小蜡袋,可完全阻止果面锈斑的产生,果皮色泽一致,为最佳套袋时间;套袋次数以二次为好,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效果明显;套袋前清洁果面应规范使用农药,宜使用水剂或粉剂,避免使用乳剂等,以免诱发果面锈斑。  相似文献   

17.
‘翠玉’梨在浙江慈溪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梨新品种‘翠玉’,经连续6年的栽培观察,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表现为早果、丰产,果实外观美,品质、风味佳。定植第3年开始结果,第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945 kg,第6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每667 m~2产量2 100 kg,果实成熟期比‘翠冠’提早7~10 d,在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冀酥’是由‘黄冠’ב金花’杂交选育出的晚熟梨新品种。果实呈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25 g。果皮绿黄色、光洁,果点小,果皮较薄,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丰富,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石细胞及残渣少,品质上等。果实发育期135~145 d,在石家庄地区,果实9月初成熟,每花序花朵数6~8朵,萌芽率49.2%,成枝力中等。可与‘早冠’、‘鸭梨’互为授粉品种。抗旱,耐高温高湿,抗黑星病。常温条件下果实的货架期可达20 d以上,0~5℃条件下可贮藏4个月以上。平地、丘陵均可栽植,定植第2~3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翠冠梨常温货架期的合理采收期,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在常温贮藏条件下模拟货架期,研究在常温货架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货架初期,采收期Ⅰ的翠冠梨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采收期Ⅱ与采收期Ⅲ;货架中期,采收期Ⅲ的翠冠梨其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呼吸强度以及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的;在货架后期,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速率为:采收期Ⅲ采收期Ⅱ采收期Ⅰ。色差指数和硬度在3个采收期间无显著性差异,维生素C含量采收期Ⅲ和采收期Ⅱ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于采收期Ⅰ,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Ⅱ显著高于采收期Ⅲ。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期Ⅱ的果实常温货架期品质均优于采收期Ⅰ、Ⅲ的果实,为翠冠梨较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酸含量对梨果实口感的影响,并找出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糖酸代谢关键基因。【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4个不同类型的砂梨果实中主要糖酸含量进行分析,从梨基因组注释数据中检索并分离获得糖酸代谢密切相关的基因家族,并使用‘雪青’梨转录组数据对这些基因家族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表达分析。【结果】‘翠冠’梨中糖含量高,‘1-8-34’梨酸含量高。口感偏酸的‘新酥’梨和‘1-8-34’果实中的总糖含量与口感偏甜的‘金二十世纪’梨差异不显著。研究共分离获得糖酸代谢密切相关的10个基因家族共44成员,其中23个成员在不同果实发育时期发生表达。2个蔗糖磷酸合成酶(SPS1和SPS2)、1个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3)和2个苹果酸脱氢酶(MDH3和MDH4)在梨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较高表达量。【结论】梨果实口感酸的主要原因是果肉中酸含量高。SPS1,SPS2,PEPC3,MDH3和MDH4在梨果实糖酸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