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认同“转基因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唯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玉米,近日获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安全证书。对转基因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最近,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名委员做客人民网,逐条驳斥媒体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风险,可放心食用,并批评媒体的“负面”舆论,妨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2.
陈斌  杨娟 《北京农业》2010,(3):34-35
2009年10月22日,中国生物安全网公布了“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该证书由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其中包括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即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其有效期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种植区域则限定在湖北省。  相似文献   

3.
克涛 《油气储运》2010,(2):49-50
近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杂交种“Bt汕优63”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是我国首度为转基因粮食作物颁发安全证书。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农业给人类展示了美好前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和推广均受到严格控制,尚无法快速造福人类。近日,浙大农学院沈志成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简单可控的转基因技术:通过该技术获得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个“烙印”,如“逃逸”出试验田与常规水稻混合,这种转基因水稻就会轻易“显形”并被除草剂除去,  相似文献   

5.
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玉米近日“悄悄”获得了中国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安全批准,这意味着我国转基因作物在商业化种植道路上又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647-647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转基因植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吉林)”、“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依托单位。拥有科技人员68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8人,博士15人,是一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业务造诣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团队。中心设有植物规模化转基因、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产品检测、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反应器及生物农药等多个研究领域,农业部“农业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就设在该中心。  相似文献   

7.
据《每日经济新闻》7月19日报道,“3种转基因水稻、玉米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但并不代表就能进行商业化种植。现在只是说明它们是安全的,还需要”做品种审定和申请销售许可,然后才能大规模种植,这个过程或许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日前表示。  相似文献   

8.
爽文 《北京农业》2010,(2):34-34
“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近日,绿色超级稻概念的提出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院士做客华农狮子山讲坛,首度公开回应“华农转基因水稻安全认证受质疑”事件。  相似文献   

9.
食用安全评价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前重要的评价内容,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评价,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制定了我国的<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评价内容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颁布的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指南里的所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争议日趋激烈,引起了全世界公众的高度关注。本期《百姓焦点》栏目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吃了转基因食品会有什么后果”、“转基因食品该不该上市销售”这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洪学 《北京农业》2010,(3):35-35
转基因技术不可怕,但是转基因食品上了餐桌,估计很多人还是有疑虑。这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马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联系到此前刚刚被发放通行证的“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进行痛批,争议的声音也越发大:涉及到粮食安全、知识产权、公众知情权、部门利益……众说纷纭,什么都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食品不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争论已久的转基因农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当前转基因农作物的食品安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准则,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缜密的、反复的试验,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并就如何对待转基因农作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农业质量标准》2009,(6):52-52
法国生态技术高级委员会(HCB)11月3日宣布了即将出台的“非转基因产品”标签的技术标准。HCB建议,“非转基因产品”的定义为:植物类产品包含的转基因成分不超过0.1%.这是“最低的技术下限”;关于牛奶、肉类、奶酪等动物类产品.相关的技术标准定义为.生产此类产品的动物“是用不含转基因饲料喂养的”.或者“来自于用不含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动物”.而这些饲料的标准.则同样为转基因成分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14.
(续第2期)问:为什么说食用转基因抗虫水稻是安全的?答: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单位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l号”和“Bt汕优63”(Bt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简称1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1.从科学机理看转基囚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对于哺乳类动物来说不是毒蛋白,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从营养学评价结果看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在主要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正式开启了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产业化试点,而这也预示着转基因作物的果实将很快流入市场,步入人们的视野。当前我国的转基因产业化还有不少制约因素,特别是部分社会公众对此存在误解。对于转基因的争议,大多聚焦于相关食品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欧美人不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抗虫作物虫子吃了会死,人吃了不会有事?”“转基因食品能不能长期吃,会不会影响后代”“转基因食品导致不孕不育”“转基因食品会致癌”等流言长期在互联网上流行。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日方表示,现在全球转基因作物育种的发展可以用“迅猛”两个字形容,目前转基因已经跨过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进入“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正>备受争议的转基因水稻、玉米,近日获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安全证书。对转基因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最近,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名委员做客人民网,逐条驳斥媒体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2014,(23):4-5
<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是否有权威结论?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而一般食品根本不进行安全评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转基因作物安全制约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生物产业化进程。文章围绕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常用方法,综述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现状,展望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一系列事件再次让“转基因”成为热点话题。甘肃张掖市发出转基因“禁令”;调查发现有企业用低价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冒充国产菜籽油完成代购任务;中储粮回应承认目前无能力检测。11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接受本刊专访时说:国内大部分人都已吃过转基因食品。不知不觉中,转基因产品已悄悄走上了人类的餐桌。番茄、茄子、土豆、胡萝卜、油菜、甜菜、生菜、甜椒、辣椒,几乎你能想到的食品,基本上都有转基因成分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