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用尾矿等废弃物制成的凝石胶凝材料制作供试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浸泡海水的pH值,并与水泥供试体进行比较,探讨用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淡水中养护28d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水泥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灰比为0.60、0.55、0.49、0.44的凝石供试体(S1、S2、S3、S4)和水泥供试体(C1、C2、C3、C4)的抗压强度,除S4组显著低于C4组外(P〈0.05),其余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2)在海水中浸泡30d后,除S4组与C4组的抗压强度相等之外,其余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在海水中浸泡60d后,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3)浸泡4种凝石供试体的海水平均pH值分别为8.84、8.87、9.10、8.95,浸泡4种水泥供试体的海水平均pH值分别为10.42、10.44、10.80、10.72,凝石组海水的pH值均显著低于水泥组(P〈0.05)。试验表明,以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材料在抗压强度和对海水pH的影响方面均优于水泥材料。  相似文献   

2.
用尾矿等废弃物制成的凝石胶凝材料制作供试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浸泡海水的pH值,并与水泥供试体进行比较,探讨用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造礁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淡水中养护28d后,随着水灰比的增加,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水泥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灰比为0.60、0.55、0.49、0.44的凝石供试体(S1、S2、S3、S4)和水泥供试体(C1、C2、C3、C4)的抗压强度,除S4组显著低于C4组外(P<0.05),其余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2)在海水中浸泡30d后,除S4组与C4组的抗压强度相等之外,其余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在海水中浸泡60d后,同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的抗压强度均显著高于水泥供试体(P<0.05).3)浸泡4种凝石供试体的海水平均pH值分别为8.84、8.87、9.10、8.95,浸泡4种水泥供试体的海水平均pH值分别为10.42、10.44、10.80、10.72,凝石组海水的pH值均显著低于水泥组(P<0.05).试验表明,以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材料在抗压强度和对海水pH的影响方面均优于水泥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人工鱼礁模板的附着生物群落特征,于2014年8月对大亚湾圆洲岛已投放的鱼礁模板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和鉴定出附着生物39种,黑缘牡蛎(Ostrea nigromarginata)占据附着生物优势种的绝对地位;经过表面处理的混凝土模块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较高,而红砖、花岗岩板和未经表面处理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的附着生物生物量及丰度都很低;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和丰度与其群落特征的变化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量的混凝土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铁粉或铁屑,制成人工藻礁,在海中观测其生物的附着与生长状况,分析人工藻礁含铁量对附着生物的影响,探讨废弃铁粉、铁屑在建造人工鱼礁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藻礁模块里加入颗粒状铁,对其表面生物的附着效果产生显著影响。3次调查结果显示:含铁粉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36 kg/m2,含铁屑藻礁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21 kg/m2,无铁模块生物的平均附着量为0.082 kg/m2;2)投放人工藻礁3.5个月后,含铁率为0.05%、0.10%、0.50%、1.00%、1.96%、2.91%模块上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0.168、0.269、0.198、0.169、0.345、0.147kg/m2,含铁率为1.96%的铁屑组鱼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好,附着生物量为0.459 kg/m2,其强度达到12.5MPa,为含铁藻礁优选配比,而不含铁的藻礁模块附着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查共鉴定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96种,其中鱼类和节肢类是人工鱼礁区游泳生物的主要种类,分别占55.21%和35.42%,而软体类与棘皮类则分别占7.29%和2.08%。鱼礁区的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除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外,年平均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区,鱼礁增殖效果明显。此外,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除投礁后第4年的鱼礁区春季和秋季外,投礁前和投礁后第1年、第2年的鱼礁区以及对照区各季节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都处于一个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3年2、7、10月和2004年2月对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16属36种,其中硅藻门占优势,有13属31种,甲藻门次之,有3属5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前3次以硅藻占绝对优势,第4次演变为甲藻占优势;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为0.98~10.60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81、6.10 mg/m3;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1.06~706.63 mg/m3,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252.95、123.69 mg/m3;初级生产力为27.02~1 222.78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平均值分别为455.23、276.92 mg C/(m2.d);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月均细胞密度最高分别为269.6×104、187.4×104cell/m3,最低分别为220.9×104、114.7×104cell/m3。被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同一季节中,鱼礁区的生物量、营养盐含量等比投礁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设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并以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情况为例,分析建礁前后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明显提高、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增殖效果.并对我国工人鱼礁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雪  陈丕茂  李辉权  洪洁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03-1106,1116
为了对惠东人工鱼礁的投放进行评估以及观察对渔业资源的生物聚集效果,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1年6月对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拖网和刺网的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采用生物资源密度指数(D)、Margalef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Pileou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水域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资源密度。拖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投礁前的1.321倍、2.070倍、1.012倍、1.084倍。刺网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种类数、总资源密度、种类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投礁前的2.571倍、7.976倍、2.399倍、2.667倍。投礁后礁区鱼蟹类成为主要的优势类群。这表明鱼礁投放后,对鱼类等的诱集效果显著,群落结构明显优化,礁区水域环境,明显改善。惠东大星山礁区的人工鱼礁增殖体系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和2005年四个季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对嵊泗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到如下结果:(1)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幅达75%,到了秋季生产力达到2004年同期的4倍多,而对照区的资源量则以36%的平均幅度减小;(2)投礁前,各个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多,投礁后,鱼礁区的多样性值逐渐赶上并超过对照区,平均高出25%左右;(3)投礁前后,对照区的经济种种类数维持在10种左右,而鱼礁区随着礁体的投放,经济种增加,多达25种。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也得以明显改善,人工鱼礁的经济、生态效应已有良好的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004年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和2005年四个季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对嵊泗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到如下结果:(1)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幅达75%,到了秋季生产力达到2004年同期的4倍多,而对照区的资源量则以36%的平均幅度减小;(2)投礁前,各个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多,投礁后,鱼礁区的多样性值逐渐赶上并超过对照区,平均高出25%左右;(3)投礁前后,对照区的经济种种类数维持在10种左右,而鱼礁区随着礁体的投放,经济种增加,多达25种。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也得以明显改善,人工鱼礁的经济、生态效应已有良好的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年7月广东省柘林湾海域拟建溜牛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柘林湾溜牛拟建人工鱼礁区相对于对比区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柄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柘林湾溜牛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胶凝砂砾石坝(CSG)是一种新坝型,具有胶凝材料用量少、对地基要求低、对环境污染少等显著特点。文章针对胶凝砂砾石坝材料配合比设计中的相关参数,包括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等对强度影响展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80 kg/m~3,其中水泥用量不宜低于40 kg/m~3。砂率含量应在18%~32%范围内;水胶比宜控制在0.7~1.3;包裹裕度参数α和β应不小于1。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澄海莱芜拟建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5月广东省澄海菜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莱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水深8.5-11.0m,海面波高小于1m,拟建礁区相对于对比I墨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澄海菜芜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海域鱼类资源增殖效果及礁区生境动态变化,为人工鱼礁的合理建设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06年8月及2009年8月、2016年5月,采用拖网调查方式对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进行本底和跟踪调查,分析游泳生物种类组成、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变化,确定优势种和群落特征指数,并通过礁区和对比区生态能质变动趋势分析礁区生态效应和结构稳定性。【结果】调查共采集游泳生物71种,经鉴定隶属于8目34科46属,其中鱼类36种,占50.70%;甲壳类32种,占45.07%;软体类3种,占4.23%。礁区鱼类占比从39.13%提高到63.89%。珠海外伶仃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和丰度在投礁后明显增加,礁体的投放吸引了中下层鱼类聚集。根据优势种分析结果可知,中下层鱼类为人工鱼礁区附近海域主要优势类群。短吻鲾和二长棘鲷等鱼类成为礁区及其临近海域的绝对优势种类,本底调查中的优势种如黄斑蓝子鱼等大鳞舌鳎等优势度降低。群落特征指数T检验结果表明,礁区与对比区丰富度指数为极显著差异(P<0.01);礁区生态能质值显著高于对比区(P<0.05)。【结论】人工鱼礁区建设对有效影响范围内鱼类资源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人工鱼礁为基础、资源修复为关键的海洋牧场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1,(12):9-10
天津滨海新区2011年在附近海域陆续投放1100个人工鱼礁,建成一个0.22平方公里的“海底牧场”,借以优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礁体中间都有多边形孔洞,营造出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的场所。10年内,天津市将在近海水域建设大港礁区、塘沽礁区和汉沽礁区3处人工鱼礁群,总面积13.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年3月本底调查和2007年5月以及2010年8月跟踪调查的结果,对雷州乌石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投礁后2007年和2010年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50倍和2.15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27倍和2.00倍。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2.13倍和3.00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0.46倍和1.96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的Pile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投礁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鱼类成为第一优势种类群,在礁区还新增了一些经济种类。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稳定,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和生态经济效益提升已有良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年3月本底调查和2007年5月以及2010年8月跟踪调查的结果,对雷州乌石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投礁后2007年和2010年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50倍和2.15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种类数分别是投礁前的1.27倍和2.00倍。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2.13倍和3.00倍;对比区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分别是投礁前的0.46倍和1.96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的Pile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均明显高于投礁前。投礁后,礁区和对比区海域鱼类成为第一优势种类群,在礁区还新增了一些经济种类。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变得复杂而稳定,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和生态经济效益提升已有良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添加剂(促凝剂和碱性激发剂)对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的水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添加2%促凝剂和2%碱性激发剂时,形成的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等宏观物理性能较佳.XRD物相分析表明,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有二水石膏(CaSO4?2H2O)和硅酸钙凝胶(C-S-H)以及少量的钙矾石(AFt)和硬硅钙石(Ca6Si6O17(OH)2).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硬化体中的二水石膏和钙矾结构骨架越致密,C-S-H凝胶含量越高,材料的强度等物理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10年4月使用拖网和刺网对礁区和对比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使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和Pileou均匀度指数分析游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动情况,使用拖网调查资源密度指数和刺网调查渔获率指数分析渔业资源生物量的变动情况.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的3.078倍,种类数是投礁前的1.875倍,第一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叫姑鱼(Johnius dussumieri)的4.372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渔获率是投礁前的12.043倍,渔获种数是投礁前的1.333倍,礁区海域优势类群鱼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第一优势种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的渔获率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13.035倍.拖网调查和刺网调查均表明,建礁后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明显,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资源量显著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资源聚集效果,形成了新的人工鱼礁增殖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褐菖鲉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5种鱼礁模型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Cuvier et Valencienne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放礁体模型时,试验鱼的密集区均出现在水槽的左端(A1、A6区域),出现率为63.87%,而试验鱼在空白礁区(A3、A8区域)的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