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2.
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及渔业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中部太平洋的以东水域,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随着我国对北太平洋柔鱼和西南大西洋滑柔鱼的成功开发,茎柔鱼又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一个新的开发对象,是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渔业的有利补充,特别是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应作为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3,5(4):184-184
<正> 日本周围水域约有150种头足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太平洋柔鱼和巴特柔鱼。太平洋柔龟广泛分布于日本群岛沿岸水域,而巴特柔鱼则分布于北太平洋,自西至东方向分布。1975年在黑潮暖  相似文献   

4.
鱿鱼和其加工制品是日本市场供应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鉴于在日本国内近海生产的太平洋褶柔鱼,外海生产的太平洋柔鱼和在海外生产的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南太平洋东部秘鲁茎柔鱼等的产量都在下跌,致使日本国内鱿鱼加工业界的加工用鱿鱼原料的短缺,处于无米下锅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渔业信息》2010,(10):32-32
2009年日本在国内外水域生产的鱿鱼总产量为222200t,比2008年的224210t减少0.9%,其中,在日本国内近海水域捕捞的太平洋褶柔鱼产量为191270t,比2008年的195010t减少2.1%,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orodes pacicus Steenstrup),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面广。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明芝  慕康庆  连大军 《海洋渔业》2003,25(2):82-82,103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泛。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周边近海作业的中型鱿钓船,是为日本近海鱿钓渔业的主力之一。然而,自进入本世纪后,其中以太平洋褶柔鱼(自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中型鱿钓的作业船数和渔获量都逐年在减少,2000年时作业船数为256艘,渔获量为78206t,但2004年作业船数减至156艘,渔获量减至45378t,近年来两者继续在减少。其中以北太平洋柔鱼(赤鱿)为主要捕捞对象的主力中型鱿钓船的渔获量也在减少,从2000年17500t减至2007年的4633t。  相似文献   

9.
浙江舟山远洋渔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进程 我国于1989年首次在日本海对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探索和光诱钓捕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1993年开始开发西北太平洋柔鱼,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渔船达到248艘,产量为7.3万t,平均单船产量为294.3t。1996年作业渔船进一步增加到369艘,产量为8.3万t,平均单产为225.5t。1995年开发了新西兰双柔鱼,1996和1999年相继开发了西南太平洋阿根廷滑柔鱼和东太平洋海域的茎柔鱼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鱿鱼产品市场贸易简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伟华  马永钧  姚平 《海洋渔业》2003,25(3):161-162
一、鱿鱼加工产品介绍 鱿鱼是头足类中枪乌贼和柔鱼俗称,据报道,全世界大洋中头足类的总资源量为4.2~6.5×10~8t。我国捕捞的主要品种是在北太平洋的北方拟黵乌贼、日本爪乌贼、柔鱼(巴氏柔鱼)和太平洋褶柔鱼以及在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物一般是直接鲜销和经加工供应市场。而加工的系列产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冻品,一般用较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滑柔鱼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鱿鱼。主要分布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EEZ)内,这个水域又称为北部渔场和分布于现下阿根廷与英国有争议的福兰克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暂时保护水域(FICZ)内,这个水域又称为南部渔场。除此之外,阿根廷滑柔鱼还分布于阿根廷EEZ和FICZ以外的公海。  相似文献   

12.
严利平  王林 《海洋渔业》1996,18(2):80-81,94
从1993年度起,每年的秋季,上海海洋渔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为上海公司)都要在对马海区组织阶段性及规模性的太平洋褶柔鱼(以下简称为鱿鱼)生产,兼捕鲐鱼、带鱼。生产表明,与同期东海杂鱼渔场生产相比,对马鱿鱼渔场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扭转了往年秋季捕  相似文献   

13.
据最近日本全国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JF)的汇总,2010年日本全国鱿鱼类的总卸货量为208675t,比2009年的219362t减少5%。其中,捕自日本国内近海水域鱿鱼的卸货量  相似文献   

14.
黄洪亮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8,20(3):106-11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光诱鱿钓渔业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军 《海洋渔业》1996,18(2):82-86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相似文献   

16.
由于手钓在北太平洋柔鱼捕捞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影响手钓渔获产量的几种技术因素作了实际测试和一定的分析,包括:抖动频率、每次抖动时间、拉线速度等。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捕捞体重为2kg左右的柔鱼,其以上三种技术指标的适宜范围分别为5次/min、2.16S/次、70~75m/min。  相似文献   

17.
东太平洋茎柔鱼生活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贯宇  方舟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8,42(8):1315-1328
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其资源量在秘鲁海域最为丰富,是中国鱿钓渔业最为重要的目标种类之一。而且,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茎柔鱼位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回顾了有关茎柔鱼的种群结构、日龄与生长、繁殖习性、摄食生态学以及洄游路径的研究,全面归纳和总结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此外,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绘制了茎柔鱼在东太平洋的洄游路线,为茎柔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太平洋柔鱼脱钩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满昌 《水产学报》1996,20(2):144-150
北太平洋柔鱼个体大,腕足易断,脱钩率高,成为制约提高渔获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993年7-8月和1994年8月在“舟渔1301”等鱿钓调查船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机钓的平均脱率在25%-40%间,手钓的平均脱率约为20%。不同型号钓机和不同位置的钓机脱率不同,其中SE-81型钓机和船中部位置的脱钩率最低。不同型号手钓钩和机钓钩,脱钩率也不同,并与柔鱼的个体大小有一定关系,改良型手钓钩可以降低原脱钩率42  相似文献   

19.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23-23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1973年世界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102.9万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的分类来区分,其中11%为金乌贼,52%为太平洋斯氏柔鱼,37%为其它柔鱼类.  相似文献   

20.
日本渔业情报服务中心对日本海、太平洋、黄海柔鱼,及北海道近海巴氏狭乌贼的近年渔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北海道太平洋沿岸1980年夏季柔鱼丰渔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981年度各海域局部渔获前景作出予测,认为柔鱼资源的恢复情况良好。得出柔鱼丰渔~歉渔周期为9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