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乳苗抛栽是1996年我省去上海参观水稻抛秧生产以后引进的一项新技术。1997年辽宁省在丹东东港市搞试点,并逐渐在全省各地示范推广,引起了农业科技人员及农民朋友的关注。1水稻乳苗抛栽的主要优点1·1产量较高:通过二年的试验、示范.乳苗抛栽与插秧的产量相近,均在gi川。m’左右。1.2成本较低: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等特点,每公顷可降低生产成本900~10OO元。1.3方法简单:乳苗抛栽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实现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抛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可逐渐形成一套低成本、高效益的…  相似文献   

2.
李宝军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隋鑫  任海 《北方水稻》2012,42(4):15-18,22
炼芽取代育秧的水稻乳苗抛栽技术,是通过种子处理技术,即在浸种、催芽的基础上增加了炼芽处理,将种子制备成乳苗,直接用于配套的乳苗抛栽,该技术免去了育秧工序,节省了育秧成本,抛秧过程中还具有省工、省力的优点,但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有不同程度减产,两年平均减产一期为19.1%、二期为23.6%。  相似文献   

3.
大田条件下,在早季和晚季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免耕抛栽秧苗立苗期发根较多,根系的总长度不及常耕抛栽秧苗。抛后7 d内,抛栽秧苗根系活力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早、晚季免耕抛秧水稻在抛后7 d内的根系活力均高于常耕抛秧水稻,当根系活力上升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上升速度慢,当根系活力下降时,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活力下降也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金优207母本盘育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在栽培上宜适时抛栽,确保抛栽密度和基本苗;大田肥水管理做到肥料一次性入库,多露轻晒;适时适量喷施"九二○",防止母本倒伏.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双季早稻采用塑盘旱育小苗抛栽,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作用,比地膜湿润手栽秧增产15%左右,与普通旱育手栽秧增产效果相近,本田都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栽插密度和基本苗容易控制,有效穗数多。虽然苗床阶段秧苗生长缓慢,但秧苗抛栽后生长发育潜在能力大,大田分蘖快,分蘖叶位低。栽培上应抓好培育壮秧,掌握好抛栽密度,大田施足基肥,早施蘖肥,坚持浅水发苗,多次露田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武运粳24号和南粳44为材料,对钵苗机栽、精确点抛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LAI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精确点抛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期钵苗机栽和精确点抛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物质积累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精确点抛。说明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栽、精确点抛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能力强,物质积累多,LAI较大,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且钵苗机栽优于精确点抛。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广西的水稻育秧产业化始于平南县1990年春商品化供秧的温室工厂化育秧,而有计划地开展育秧产业化则自1997年开始。目前已形成集中连片育秧、旱育商品秧、抛秧商品秧、工厂化商品秧多种形式。1998年水稻育秧产业化试点达5764个,插(抛)大田面积达2744万hm’,比1997年扩大了2277万hm’。其中抛秧商品秧示范点543个,抛栽大田面积1.63万hm‘,旱育商品秧示范点228个,插大田面积044万hm‘,工厂化育秧商品示范点43个,建工厂对座,抛(插)大田面积0.40万hm’,集中连片育秧示范点6003个,抛(插)大田面积24.97万hm’。(二…  相似文献   

8.
早稻穴盘旱育抛秧出苗成秧快 ,发根力强 ,抛栽后大田期植株地上部生长迅速、旺盛 ,并且省工、高产 ,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旱育抛秧培育壮秧技术难以掌握 ,而在使用了水稻壮秧营养剂后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 ,抛栽大田后缓苗期短 ,穗分化提前 ,能提高成穗率和穗粒数 ,增加产量。早稻穴盘旱育抛栽既有穴盘抛栽省工、省力的特点 ,又有旱育秧苗根系发达的优势 ,在晋安区新店镇深受农民的喜爱 ,通过试验和示范表明 ,在其它栽培措施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应用穴盘旱育抛栽技术能提高水稻产量 5 % ,但是培育旱育壮秧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上难以到位 ,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塑盘旱育秧、大田抛栽和大田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淮北地区水稻旱育抛秧生产上的栽培技术经验,其中,从苗床地选择与处理、秧盘及营养土准备、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塑盘旱育秧技术,从大田施肥、精细整地、合理抛秧及抛后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田抛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晚稻在不同叶龄抛栽,早抛早立苗、早分蘖、早成熟,迟抛迟立苗、迟分蘖、迟成熟,2.5~3.5叶抛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抛栽叶龄对免耕抛秧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早、晚季的小区试验,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免耕抛栽叶龄均以3.5~4.5叶抛栽较好,此叶龄抛栽有利于早立苗、早分蘖、早够苗,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本试验比大龄秧可增产10%~60%。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龄抛栽对免耕抛秧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晚造进行的免耕抛秧不同叶龄抛栽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晚稻在3.5~4.5叶时进行适时抛栽,立苗回青快,禾苗长势好,有效蘖多,成穗率高,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保持良好的经济性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寒地水稻乳苗早栽(5月2日)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乳勒早栽在苗期抗寒性强,自分蘖期开始,乳苗平均4.62d长出一片叶,对照平均5.31d长出一片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乳苗早栽的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高于对照20.81%,产量高于旱育移植14.76%。此外,它具有成本低,减少秧田面积,省工,省时,可缓解农时等优点。乳苗早栽在寒地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立苗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赵民军 《杂交水稻》2004,19(6):48-50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立苗困难的原因,即田土硬实板结,秧苗秧龄过长,抛秧田水过深,底肥量小效迟,抛后遭遇风雨,禾桩杂草较多等.提出选用大孔径秧盘,填充粘性营养土;培育适龄壮秧,及时喷施多效唑;抛前化学除草,增施速效性化肥;午后浅水高抛,抛后塞好进出水口等措施以促进抛后立苗.  相似文献   

15.
秋季短组合母本抛栽制种主要有每蔸苗数、大田密度、立苗快慢、分蘖速度和幼穗发育等不平衡的问题,继而影响制种产量。提出了增加母本用量、适龄及时抛秧、科学管理肥水、巧喷"九二○"和预防后期倒伏等措施来实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水田免耕压耙整地、水稻旱种湿润管理、无水层湿润栽培、乳芽抛栽、经济平衡施肥等项技术研究的意义及其因果,并介绍了乳芽抛栽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7.
湘南地区双季杂交稻免耕抛栽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湘南地区双季杂交稻免耕抛栽的特点,提出了选择适宜免耕抛栽稻田,作好相应的抛前准备,抓好品种选择与搭配,培育壮秧,注重抛秧方法,促进抛后快速立苗,加强田间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抛栽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世宏 《杂交水稻》1999,14(4):23-25
1995~1998年对水稻抛栽的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抛栽的适宜叶龄为3.5~4.5叶,抛栽密度早稻为30.0万~36.0万蔸/hm2、晚稻为33.0万~37.5万蔸/hm2,基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早晚稻均以7∶3为宜,抛栽稻的立苗期为3~5d,大田抛栽水层深度以1.0~1.5cm为好。  相似文献   

19.
杂交晚稻免耕抛栽低产原因及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三定 《杂交水稻》2006,21(4):52-53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产量较低的原因,即田土板结,立苗困难,禾苗根系浅;肥料易挥发,易流失,吸收利用率低;秧苗秧龄弹性小;基本苗、有效穗不足;抛栽不均匀;杂草、落粒谷发芽影响禾苗生长等。提出确保土壤的结构性能;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抛栽的基本苗数;合理搭配早晚稻的熟期,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均匀抛栽;加强抛栽后的田间管理等措施,以提高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田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近年来开展的水田免耕压耙整地、水稻旱种湿润管理、无水层湿润栽培、乳芽抛栽、经济平衡施肥等项技术研究的意义及其因果,并介绍了乳芽抛栽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