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经营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从单一永续利用到多目标持续利用, 最终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演变过程。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 代表森林景观整体结构的骨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阐释了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理论对森林异质性经营、适应性经营与跨尺度经营的实践应用价值,进一步揭示森林异质性景观的稳定机制、森林整体约束下的适应性调控机制与多尺度上森林经营机制,提出了现代森林经营对“斑块耦合网络”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森林景观恢复的目的是坚持景观恢复原则和方法,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采伐迹地或退化的森林景观实现人为恢复,以景观为核心,实施动态监测,注重提升人类福祉。本文在总结木兰林场森林经营成效的基础上,探讨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森林景观恢复原则的差异与联系,探索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在森林景观恢复中的应用,将森林高质量经营与森林景观恢复结合起来,为国有林场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近3年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五道沟风景区道路两侧的景观林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探索生态景观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以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运用森林美学、森林旅游学、森林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生态疏伐、修枝整形、割灌、人工补植、清理病腐木和枯枝等措施,对景观林进行经营和改造,提出了单株景观、景观带、景观林经营调控技术。通过改造,生态景观林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树干通直、林分通透、色彩丰富、结构稳定、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林,增加了森林的景观度和游憩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为例,选取土地类型、优势树种、海拔、坡度、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起全场量化的、空间化的物种—环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场划分为7个具有独立经营意义的森林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各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及属性数据库。各景观要素类型空间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场森林景观类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但各森林景观要素类型受干扰和破碎化程度不同,各景观要素类型空间分布状况也极不均衡,不利于森林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建议在以后的森林经营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景观尺度,对全场森林景观规划、管理、保护和恢复等经营措施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采伐既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特征的关键因子,又是森林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控制采伐格局能构造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和谐的森林景观格局.采伐格局与森林景观的关系始终受到林学家和景观生态学家的特别关注.从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法入手,总结了国内外在景观尺度上研究森林采伐影响的现状,针对国内外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今后森林采伐对森林景观影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斑块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3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其森林景观存在分布极不均衡、未利用林地斑块数量多、受干扰及破碎化程度高、生态功能及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等问题。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指出了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方向。研究结果从景观尺度为建始县国有长岭岗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传统森林经营以来自古典自由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有缺陷的假设为前提,使其生态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从长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来讲,森林的经营应该是在寻求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来追求经济的合理性。这就需要指导森林经营实践的森林经理学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发展和创新。迅猛发展的现代生态科学为发展和创新寻求生态合理性的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奠定了基础。干扰生态学的发展将自然干扰体制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联系在一起,为森林经营提供了生态合理性的理论模型。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不仅为森林经营提供了合适的等级系统,而且为森林经营的生态合理性提供了在景观水平上规划的依据。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则为森林经理学服务于以森林资源总量增长优先的中国林业发展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区域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应以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系统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并以婺源县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及星座图法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采用星座图法对森林景观生态功能进行分区比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相结合方法能得到更为满意的结果。论文将研究区区划成三大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区,并指出了各区森林景观生态建设的主要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多功能经营背景下,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可以帮助林场确定视觉景观高质量区域,以保护视觉景观,避免其与森林经营之间的冲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等数据,基于GIS的空间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视性、风景质量和视觉吸收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视觉几率、距离区、独特性、自然性、多样性、坡度、坡向、高程、植被丰富度、与水体的距离10个二级指标,并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制图。结果表明,塞罕坝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高、中、低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1%、36.5%、59.4%;高FVLQ区域在坝上高原不仅集中分布在景点及其周边、游憩道路两侧,还包括一些远离道路和景点的区域,如头道沟至七道沟区域;在坝下山地则分散分布;总体上高FVLQ区域的面积随着与景点和游憩道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研究建立了景观尺度上的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确定以视觉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多功能经营区域边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天山中部沙湾林场为研究区,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结构与功能、立地环境、生理生态状况等方面,从遥感数据提取有关衡量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因子,对沙湾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建立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和新疆森林资源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各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和影响程度,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结果】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在0.12~0.59,分析得出指数大于0.4的为健康,其中针叶林景观、阔叶林景观、疏林地景观、灌木林景观、苗圃景观、宜林荒山荒地、非林地平均指数分别为0.59、0.56、0.36、0.41、0.12、0.53、0.48,5个森林景观为健康。【结论】研究结果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为新疆天山中部林区森林健康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