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密山的主要农作物。要提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可采用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可以对目前密山大豆种植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本文针对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了大豆45cm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45cm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产量2 875.5kg/hm2,较65cm常规垄栽培增产454.5kg/hm2,增收344.4元/hm2。  相似文献   

4.
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对大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产量为2 875.5 kg/hm2,较常规栽培增产454.5 kg/hm2,增产率达18.8%,增效344.4元/hm2。  相似文献   

5.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6.
大豆密植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深松,分层深施肥,精量点播,吸取国外窄行密植、半矮秆品种等增产经验,与配套机具相结合,组装起来的一项机械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平播密植技术、小垄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9.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一、选择适宜的品种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二、种子处理种子播前要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宝清县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7、垦丰16、合丰42、合丰55,合丰50、黑农44、黑农46和合丰56的产量表现的基础土,进一步阐述了宝清县垄三栽培、小垄窄行密植和大垄窄行密植3种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及其选地与整地、平衡施肥、除草和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将美国的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的垄作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大豆栽培新技术.其特点是采用矮杆品种,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大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现将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嫁接到垄作耕作制上,现已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3种模式。在黑龙江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比垄作栽培增产15.8%~23.4%,一般公顷增产600~1050kg。各地可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推广,现将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高产栽培技术栽培原则就是缩小大豆之间的距离、提升种植密度、增加采光面积。目前根据我国地理条件以及大豆品种和生长规律,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平作大陇、窄行小垄、窄行密植,在土壤环境较差的种植地区,利用窄行密植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大豆产量;在土壤肥力较好、农业资源设备齐全的地区,大垄窄行密植技术效果更加。本文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方式、施肥措施、灌溉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分析,希望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具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大垄密植栽培可增加大豆群体优势,较三垄栽培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公顷,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测产,大豆采用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亩产191.7公斤,较常规垄栽培亩产161.4公斤亩增产大豆30.3公斤,增产18.8%,亩增收22.96元。  相似文献   

18.
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70厘米缩小至45厘米,采用垄上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解决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有垦丰16、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垄上六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65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改成1.30米大垄,采用垄上六行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发展,是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一、选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应选择通过审定、生育期适宜、抗倒伏、适合密植、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品种,记住不要跨区引种,因地制宜地选择矮秆或半矮秆的品种。较适于密植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