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47团棉花大面积高产,分析增产原因,主要是2012年4月1日~8月31日,气温持续处于棉花生长发育光温气热最适阶段,使棉株开花结铃期和光、温、气、热、水、肥高度吻合,加速棉铃、棉纤维的生长发育,使之提早成熟,促进单株成铃数增加,单铃重增加,平均产量6750千克/公顷,单位面积产值50625元/公顷。一、增产原因1.气象原因147团属次宜棉区,为荒漠绿洲生态农业,与全国其它棉区相比,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水源稳定。但土壤盐碱重,无霜期较短,春季低温,风多、风大、多雨,秋季气温迅速下降,对棉花生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
非充分滴灌对棉花成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明非充分滴灌对棉铃生长发育与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田合理灌溉提供参考。选用中棉所49号与新陆中3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不同滴水量:3 450m3·hm-2(CK)、2 700m3·hm-2(W1)、1 950m3·hm-2(W2),研究非充分滴灌对棉花成铃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非充分滴灌轻度胁迫处理下伏前桃数量增加9.4%,单株成铃数降低18.4%;重度水分胁迫下"三桃"数量均下降,单株成铃数降低27.3%。棉铃干物质快速增加期持续的时间缩短3d,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提前2d,生育期提前8d。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棉铃体积下降,棉铃达最大体积所需时间缩短,所需时间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减少。随灌水量的减少纤维长度变短,马克隆值增大,而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纤维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进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试验示范,明确棉田简化施肥、省工节本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棉花施用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前期长势稳健,中后期生育加快,开花结铃多,能提高产量.施用技术方案为棉苗栽前1周施入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1 500kg·hm-2,地膜覆盖移栽,打顶后追施尿素75~120 kg·hm-2;花铃期开始,每7~10d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3~4次.  相似文献   

4.
棉花从棉铃开始成熟吐絮到收获拔柴,这段时间,称为吐絮期。进入吐絮期,仅仅是棉花成熟的开始。这时棉株下部少量棉铃开始成熟吐絮,中部棉铃正在充实,上部大蕾还在继续开花结铃。吐絮期是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其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促早熟,防早衰,防贪青晚熟。做...  相似文献   

5.
40%乙烯利EC对棉花的催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40%乙烯利EC对迟熟棉花进行了催熟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乙烯利EC1 500.0~2 512.5mL·hm-2对棉花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加速棉铃的成熟开裂,提早吐絮,脱叶率增加,催熟效果明显,增产率达6.54%~21.35%.  相似文献   

6.
一、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生产上的要求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一般50天左右(即花见花(絮)四十八)。花铃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鄂杂棉20F1属中熟偏早品种.公安毛家港、省农科院测坑采用移栽地膜棉、移栽棉促早栽培的示范,6月18日见花,6月下旬已进入花铃期,另加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气温高,棉花生育进程快.大面积棉花7月上句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方面继续长根、茎、枝、叶.另一方面又要现蕾、开花、结铃。  相似文献   

7.
棉花发生除草剂药害是当前生产上的突出问题,进行截主茎试验,调查结果证明:棉花的生长发育能及时得到恢复,并很快进入开花结铃生殖阶段,结出丰产的棉铃,最后能达到增产的效果,这对棉花受药害和天气灾害是一项有效的简便的补救措施,在生产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花铃期管理即从开花到棉铃吐絮,一般从7月上旬到8月下旬,约50~60天。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期。此期如果管理不当,不是造成棉花徒长,就是早衰。徒长使蕾铃大量脱落,早衰则影响结铃,都不能高产。这个时期的管理应当是促进生育健壮,充分延长结铃期,尽量提高成铃率和铃重。1.重施花铃肥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这时吸收的鼠、磷、钾肥占到棉花一生中吸肥总量的60%以上,所以重施花铃肥是争取桃多、  相似文献   

9.
棉铃发育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江苏丰县研究了棉花伏桃和秋桃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总结出了丰县棉花伏桃和秋桃结铃期的适宜气象条件,据此提出了提高棉花铃重的几点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取仁  张百群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24-225,232
对棉花的优化结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庆地区7月15日至8月15日为优质铃生长期,8月20日至11月上旬为低级棉铃生长期。最佳开花结铃期的气候条件是:雨量45.43mm,旬雨日3.13d,旬日照91.17h,旬日均气温28.96℃。优化结铃模式从时间上来说,应在最佳结铃期内多结优桃和早秋桃;从结铃部位上来说,应多结内围铃。并对优化成铃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期称为花铃期。一般从7月到9月初。棉花花铃期栽培管理主攻目标:争取多结铃、结大铃、减少虫害和烂铃。一、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棉花根外追肥,能提高结桃率,增加棉桃数量,一般可提高5%的产量。棉花根外追肥要掌握两点:一是要...  相似文献   

12.
从营养枝的生长发育特点,保留营养枝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纤维品质和早熟性的影响以及增产机理方面,对棉花营养枝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保留营养枝的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提高,活力增强;光合面积扩大;叶绿素含量提高;现蕾、开花和结铃强度显著提高;结铃期营养条件改善;果枝铃减少,铃重降低,但营养枝结铃数量可以弥补果枝结铃数量损失,单株总铃数增加,保留营养枝对产量有补偿作用;纤维品质变化不显著;对延缓衰老作用不显著。在配套措施下,利用营养枝实现简化整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打顶时期对海岛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岛棉新海1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打顶期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打顶时间显著影响棉铃的空间分布,单株有效结铃数变化呈单峰曲线,但对单铃重和衣分未发挥作用;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未改变棉纤维长度的变化。表明打顶时间对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品质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根据近年来南京地区酸雨成分,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植株在苗期易受小于pH4.0的酸雨的伤害。叶片呈现可见性伤斑,细胞膜透性增大及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后期棉花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出现矮化和生物产量下降。pH小于3.0的酸雨能明显降低开花数和结铃率,并引起棉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了子棉、皮棉的产量和棉纤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抗虫棉作为一种新型的棉花品种类型,只有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其内在的优良特征特性才能充分表达.抗虫棉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开花后生长发育较快,至开花结铃期个体生长发育和棉田长势都达到或超过常规棉.特别是单株结铃数量多,脱落少,生殖生长旺盛,结铃后期易发生早衰现象.根据抗虫棉的生育特点,笔者对其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种不同种植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 ,并做回归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棉株出苗 18~83d ,叶龄随生育天数增加而增长 ,株高、倒四叶宽、果枝叶和果枝数、现蕾和开花结铃数随叶龄的增加而增长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在 14 .2万~ 2 3.1万株·hm-2 的范围内 ,籽棉产量随密度、总铃数增加而提高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对早熟棉花品种单产皮棉 2 2 5 0kg·hm-2 以上、密度 2 2 .5万~ 2 4 .0万株·hm-2 棉田 ,提出以叶龄为核心的动态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黄河滩区植棉减量施用控释氮肥的方法,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棉花基肥和花铃肥均减量(180 kg·hm-2)施用控释氮肥,基肥施用普通尿素、花铃肥施用控释氮肥,基肥、花铃肥均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基肥和花铃肥均常量(225 kg·hm-2)施用控释肥氮肥(CK)的试验,研究了减量施用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肥和追肥均使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能促进棉花生育,增加叶面积和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干质量,提高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33%和4.33%;但将控释氮肥的使用量由225 kg·hm-2降至180 kg·hm-2时,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减少7.34%和7.28%,子棉减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近几年国内外在光照对棉花叶片、棉铃与棉纤维生长发育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要综述,以期为实现棉花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松的蓄水效果,探索旱地小麦构建合理群体的最适播量,有利于寻求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最佳耕作及播种技术途径。【方法】于2012—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深松与否为主区,以67.5、90、112.5 kg·hm-2共3个播量为副区,测定休闲期土壤水分、冬前群体分蘖数、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及含氮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调节播量对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休闲期深松较对照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提高60%以上。深松较对照冬前群体分蘖数、越冬期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开花前叶片和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量、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冬前群体分蘖数及越冬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开花前各器官积累氮素的运转量增加,开花前叶片、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 kg·hm-2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深松较对照穗数、穗粒数显著提高,两年度分别增产26%—66%、17%—34%;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播量90 kg·hm-2时降低不显著。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穗数、千粒重、产量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kg·hm-2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播量90 kg·hm-2较高。深松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两年度分别提高13%—22%、9%—16%;氮素吸收效率、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播量67.5 kg·hm-2和90 kg·hm-2时的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深松后水分利用效率以播量90 kg·hm-2较高,且与其他两处理间差异显著,深松条件下增加播量,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氮肥生产效率提高,但播量90 kg·hm-2与112.5 kg·hm-2两处理间的氮肥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此外,休闲期深松配套不同播量处理,产量和籽粒蛋白质产量均与开花前各器官积累氮素的运转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降水多的年份,与开花前颖壳+穗轴积累氮素的运转量相关性较高。降水较多的年份较降水较少的年份开花后氮素的积累量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蓄水配套播量90 kg·hm-2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有利于开花期各器官氮素积累,促进开花前叶片和颖壳+穗轴中积累的氮素向籽粒转移;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构建合理群体,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实现旱地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6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黄淮棉区的高温多雨季节,此时棉花的生长发育正处在棉花生产的关键时期——花铃期。花铃期棉花生长发育快,需肥需水多,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边长枝叶,边现蕾、开花、结铃。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