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僧帽牡蛎和华贵栉孔扇贝染色体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僧帽牡蛎和华贵栉孔扇贝的胚胎、担轮幼虫和鳃组织等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海水蒸馏水低渗,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固定后得到的细胞悬液、压片或滴片,醋酸洋红或吉姆莎染料染色,最后获得较理想的染色体玻片标本。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新疆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carp epithelial 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 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 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熊邦喜  祝培福 《淡水渔业》1982,(4):M002-M002
<正> 本文介绍了用鱼类(鲑鱼)胚胎制作永久性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其程序如下: 1.在解剖镜下,在林格(Ringer)氏液里用解剖刀划破卵膜,再用弯头摄子从正在发育的卵中取出胚胎。2.用林格氏液清洗样本,除去粘性卵黄物质和小油滴。3.在室温条件下用0.1%胰蛋白酶(克/单位体积林格氏液)处理10分钟。4.在0.075克分子氯化钾溶液中将样本透析20~30分钟。5.用卡诺(Carnoy)氏液(甲醇3份,醋酸1份)至少固定20分钟。6.将样本置于清洁的载玻片上,再加一滴(2~4微升)蒸馏水以防干燥。7.用锋利的解剖刀对胚胎细胞进行切片,制成乳状细胞悬液。8.在载玻片上滴约40微升卡诺氏液,使细胞悬液扩展到整个片子上。  相似文献   

4.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结果表明,杂交胚胎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杂交胚胎多数在发眼期之前死亡,破膜的胚胎在仔鱼期上浮前全部死亡.杂交胚胎的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接近84%的胚胎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与三倍体之间,约为对照组DNA含量的2.5倍;约有16%的胚胎的DNA含量在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本研究认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化可能会引起杂交胚胎细胞核质不相容,进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紊乱,从而使杂交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无法完成由母体卵黄供给的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的转换,成为导致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死亡,以及杂交仔鱼在破膜之后开始进食之前全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家畜繁殖试验室,就是在牛、羊胚胎移植等繁殖工作中,蒸馏水的制取,冲胚液、保存液的配制,各种激素的稀释,配伍、保存,胚胎的制备等工作所设立的工作场所。试验室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繁殖工作效果。对试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配制不同p H的硫酸铵和乙酸铵饱和溶液,测试其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的渗透效应和在常温条件下对RNA的保护作用。因为乙酸铵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远高于硫酸铵,且其铵离子的摩尔浓度在0-80%的乙醇溶剂中比较稳定。研究结果显示,乙酸铵比硫酸铵能更快渗透到整体的对虾组织中,并达到更高的浓度。50%、70%及以上的乙醇为溶剂的饱和硫酸铵、50%乙醇为溶剂的饱和乙酸铵(p H=6.0)溶液保存RNA的完整性较好,RNA拷贝数较大,半衰期较长。综合分析,推荐50%乙醇的饱和乙酸铵溶液(p H=6.0)作为对虾组织样品的常温保存液,该结果为野外样品采集及常温运输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鉴别液J1、J2与Bouin’s液固定剥膜比较方法,测定了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不同发育期胚胎的受精率。结果表明:用鉴别液J1处理后测得的二细胞期、四细胞期、八细胞期、桑葚期、高囊胚期、原肠中期胚胎的受精率分别为53.21%、77.89%、82.00%、88.2%、87.71%和81.43%;用鉴别液J2处理测得的受精率分别为51.64%、77.86%、81.43%、89.07%、87.50%和81.86%。二者与Bouin’s液固定剥膜后测定的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两种鉴别液均可用于生产中测定受精率。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鉴别的准确性有所不同,细胞分裂期的准确性远低于桑葚期至囊胚期,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不同步和早期胚胎细胞较少所致,因此,鉴别虹鳟鱼卵的受精率最好在桑葚期和囊胚期之间(12~24℃.d)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浓度乙醇为溶剂,配制不同pH的硫酸铵和乙酸铵饱和溶液,测试其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的渗透效应和在常温条件下对RNA的保护作用。因为乙酸铵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远高于硫酸铵,且其铵离子的摩尔浓度在0?80%的乙醇溶剂中比较稳定。研究结果显示,乙酸铵比硫酸铵能更快渗透到整体的对虾组织中,并达到更高的浓度。50%、70%及以上的乙醇为溶剂的饱和硫酸铵、50%乙醇为溶剂的饱和乙酸铵(pH=6.0)溶液保存RNA的完整性较好,RNA拷贝数较大,半衰期较长。综合分析,推荐50%乙醇的饱和乙酸铵溶液(pH=6.0)作为对虾组织样品的常温保存液,该结果为野外样品采集及常温运输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期,四川省成都彭州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流行疾病,导致养殖虹鳟死亡率高达90%。现场采样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症状为背部发黑,鳔壁、腹膜严重出血,心包积液,空肠、空胃和显著肠炎。同时对病鱼进行细菌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病理学观察发现脾脏有典型凝固性坏死,肝脏组织广泛变性、坏死,肠道黏膜下层水肿,肠上皮充血及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脑膜和心外膜水肿。将病鱼的脾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6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计死亡率达85%),试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而对照组无异常。取病鱼的脾脏组织研磨过滤后接种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FHM),细胞感染3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针对编码IHNV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显示,患病鱼、人工感染病鱼和病变细胞均为IHNV阳性,扩增序列与IHNV糖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8.2%。对该病毒分离株的G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JRt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虹鳟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体质健壮的虹鳟解剖,取出胃、肠、肝脏和胰脏等消化器官,经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显微摄像。经仔细观察:虹鳟胃膨大,胃壁横纹肌发达,幽门垂多而长;肠壁薄,明显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薄而长,黏膜下层富含血管,肌肉层内环肌由较厚的平滑肌细胞交叠而成,外纵行肌相对较薄,细胞密集,浆膜层细胞结实。肝脏和胰脏细胞较大,胰脏是单独的器官,不与肝脏混杂在一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