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竹林下仿野生栽培鸡腿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韶关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草菇菌糠资源,笔者以草菇菌糠为主要培养料,通过熟料袋栽、发酵料袋栽及熟料框栽3种方式进行竹林下仿野生栽培鸡腿菇试验。比较3种栽培方式鸡腿菇的菌丝长势、子实体形成时间、生物转化率,得出加入磷肥以熟料袋栽栽培的方式最优,其菌丝雪白,浓密粗壮,生产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2.
孙育红  章超 《食用菌》2014,(1):58-59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草菇栽培原料由稻草、棉籽壳、甘蔗渣、药渣和废棉等。人工栽培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停留在草堆式栽培状态,产量很低,生物转化率仅在7%左右,70年代后改进了栽培方式,如采取袋栽和床栽的方式相应提高了一些产量,但产量还是较低且很难稳产,故当前草菇主要栽培原料为废棉,大生产很少用稻草栽培草菇。如何使稻草栽培草菇产量达到稳产?笔者从2010年起,进行稻草栽培高产技术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稻草栽  相似文献   

3.
草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草菇双核菌丝进行诱变处理及碱性驯化获得高产优良菌株。采用在麦秸上面放棉籽皮栽培草菇的方法,对高产菌株用麦秸作温床和不放麦秸(CK)培养菌丝及栽培草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麦秸作温床处理草菇菌丝生长优于对照,但存在差异,用麦秸作温床0.5 min诱变菌株效果最佳,表现为菌丝生长快、菌丝健壮、出菇早、子实体性状优良、抵抗杂菌能力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培植草菇历史悠久,近年来栽培面积与区域均有扩大,栽培技术也有所提高,但单产仍不高且不稳定。因此,研究草菇的高产,稳产技术,是栽培者所关心的问题。影响草菇产量的因素很复杂,本文着重探讨草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7个草菇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个草菇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聊城当地草菇品种V15(对照)综合表现最好,仍应是主要栽培品种,1295、1296、V1-5三个品种菌丝长势较强、产量较高,也可适当选择栽培。丛生草菇、V2-10、V12、V238产量低,不适合在试验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覆盖材料对草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新明 《食用菌》1996,18(5):21-22
栽培草菇,生育期短,资金周转快,但生物转化率不高,产量较低。为此,人们常在播种后菌丝走满料面时进行覆土,以提高草菇的单产。笔者利用牛粪、塘泥、栽培过毛木耳的废菌料等进行覆盖草菇床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增产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草菇大田纯稻草栽培新技术是在传统大田栽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稻草前处理、播种及后期管理等措施,使草菇产量提高1倍以上,每667 m~2产值可达2.4万元,已成为广东中山草菇栽培的主要模式。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别名广东菇、中国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为消费者喜爱。自然条件下草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我国草菇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台湾、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区。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草菇生产省份,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清远、惠州、韶关、河源、中山、潮汕等地。  相似文献   

8.
木薯渣熟料袋栽草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棉子壳熟料栽培草菇,设置5个栽培料配方,观察和记录草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木薯渣配方①和②是理想的草菇熟料栽培配方,草菇菌株V9,V365和Vh在此配方上的菌丝长速、长势和产量虽稍差于全棉子壳配方(CK),但是其生物学转化率达22.4%~28.6%,其中草菇菌株V9和Vh在配方①和②上的投入产出比还优于CK配方。  相似文献   

9.
草菇袋栽高产技术曹征贵(江苏省灌南县科委223500)目前,栽培草菇多采用畦栽法或堆栽法,生物转化率较低。为提高草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笔者经两年试验探索,用塑料袋栽培草菇获得了高产,生物效率达65%。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1原料处理选用干燥、无霉变的...  相似文献   

10.
侯立娟  李玉  陈明杰  谭琦 《食用菌》2011,33(3):32-33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废料提取液对担子菌(翘鳞香菇和真姬菇)子囊菌(蛹虫草和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随着草菇废料浓度的增加对翘鳞香菇和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真姬菇和蛹虫草菌丝的的影响不呈规律性,添加量为40g/L对真姬菇的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试验其他的添加量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草菇废料添加量对蛹虫草的菌丝长成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草菇废料不合适栽培翘林香菇和羊肚菌。可以尝试栽培真姬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稻草野外畦栽草菇,成本低,周期短,是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笔者认为:播种后的科学管理,是夺取草菇高产的关键环节。现将草菇生产发育期的主要管理措施简述如下: 一、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草堆含水量:堆草播种后3~4天内,为了提高和保持堆温,要在堆表踩踏1~2次,力求紧实,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草菇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向草层边缘扩展,即为生长正常。若出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用麦草栽培草菇发展较快。我们通过对临猗县菇农的调查,总结出了一套麦草栽培草菇高产(生物效率20—25%)技术,现介绍如下:(一)制栽培种:制作栽培种时,先用福尔马林或来苏尔药液将罐头瓶和操作室进行喷洒消毒。原料以新鲜的棉籽壳为好,选用菌丝强壮的原种,1瓶原种可接50—60瓶栽培种。培养室温度保持在35℃以上,经过10—15天菌丝可长满瓶。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春、秋两季,而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为此笔者开展适合山东东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以期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菇农收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的发酵熟料营养充分分解,有利平菇菌丝吸收,菌丝生长健壮,同时又减少杂菌滋生,避免生料烧堆,可提前出菇,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草菇的单产一般很不稳定,以棉籽壳为栽培材料,低产者其生物效率不足10%,而高产者能超过50%,平均则在30%左右。草菇生长迅速,栽培期短,对基质的利用程度是比较低的。稳定和提高单产,尚有很大潜力,为此,我们在分析草菇低产除环境因素外,其自身原因主要是菌丝不耐水,易自溶,pH值下降后调正困难,小气候在高温条件下难以保湿等问题,针对性地采用二次接种,复土并添加石灰水等措施,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Fr)Sing]栽培起源于我国,但多年来主要采用传统的堆料栽培方法。堆料栽培时培养料堆较大,且紧实度差,易导致堆温控制困难,菌丝稀疏、连接松散、营养积累不足,出菇阶段原基分化率低、产量不高、稳定性差。为此,笔者根据草菇生物学特性,借鉴香菇棒式熟料栽培的成功经验,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菌棒式熟料栽培技术研究,以提高草菇生产环境的可控性,提高产量和栽培效果的稳定性,为草菇规模化生产探索可控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大面积草菇生产中,都是使用草菇栽培种。但生产草菇栽培种要有设备条件,这对一般的个体户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用采完菇的大床菌块和菇根作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其产量接近栽培种的水平。 (一)处理与方法:试验设五个处理,①采菇后的菇根、菇脚及其基部附着的菌丝块;②头潮菇采后的菌块中间层:③两潮菇后的菌块中间层;④头潮菇后的菌块混合菌丝;⑤栽培种(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前草菇栽培普遍采用在稻草、废棉等培养基表面直接出菇的技术。为了进一步摸索草菇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于1987年进行了采用河泥砻糠覆土栽培草菇的试验。其结果覆土的比常规的生物学效率提高了15.7%,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是莘县10余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也是莘县2万余个大棚草菇的主要栽培方式。利用强碱性生料栽培草菇,二次播种较一次播种有明显的优势,可促进草菇菌丝生长发育,改善草菇商品性,显著增加草菇产量,还能促使其早出菇2 d~3 d,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栽培草菇多采用畦栽法或堆栽法,生物转化率较低。为提高草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笔者经两年试验探索,用塑料袋栽培草菇获得了高产,生物效率达65%。现将其技术简介如下:(一)原料处理选用干燥、无霉变的原料,曝晒2  相似文献   

20.
草菇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菇具有耐高温、生长快、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栽培草菇的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技术简单、花工少、见效快、收益高,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两个星期左右,是食用菌中收获最快的一种。现将草菇栽培的几项主要技术要领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草菇生长需高温高湿,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