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陕西关中棉区五个县1955~197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棉花全生育期(4月11日播种至10月20日早霜来临前)的日照率在50%以上。≥10℃的活动积温为4145.9℃,旬平均气温≥15℃的生育期173天,活动积温为3867.96℃;从6月中旬到8月下旬现蕾、开花、结铃期每旬的平均温度均高于24℃,光、热条件较好。但是,约有70%的年  相似文献   

2.
朱秀红 《中国茶叶》2013,(7):18-19,21
五莲县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3.2℃,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五莲绿茶"滋味浓,耐冲泡"的优良品质。近年来,五莲县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公顷,茶叶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一、影响茶树种植因子的选择与权重确定茶树的生长对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月下旬气温达到8℃以后,从茶树嫩芽膨大到停止生长的220天内要求≥10℃积温在4000℃以上,生长过程年平均气温至少在10℃以上,最低气温大于-10℃,最高气温小于35℃,南方茶树种植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介于1000~1400mm;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水量有100mm  相似文献   

3.
历史概况及发展从山西省各棉区的热量资源来看,中熟棉区年平均气温13℃,≥10℃的积温4200—4500℃,热量资源较充分。中早熟棉区年平均气温11℃—12℃,≥10℃的积温3800—4100℃,热量资源稍差。特早熟棉区年平均气温9℃,≥10℃的积温3200—3600℃,热量资源稍差。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何针对棉花生长发育,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它对热量的要求,而使棉花早熟高产呢?经过  相似文献   

4.
棉花高产与从现蕾、开花至秋季气温下降到20℃之间的天数、积温、日平均温度和阴雨日数等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一、夏棉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1、积温。积温统计资料表明,棉花从开花到吐絮需≥10℃的积温1450度·日以  相似文献   

5.
我所于1974年开始研究棉麦直播两熟,1976年又开始研究棉花油菜直播两熟。目前全区已有百佘亩油莱茬夏播棉花示范典型,一般每亩可收油菜籽100~150斤,最高可达300斤皮棉70~100斤,最高150斤。一、夏直播棉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我区棉花自播种到降霜总积温在4500℃左右,无霜期210天左右,全年平均气温13~14℃。种植中熟品种,一年一熟。我们分析,特早熟棉区的辽宁省辽阳、锦州地区、年平均气温8.1~9.1℃,棉花播种到降霜总积温3250℃,无霜期162~167天,能获得百余斤皮棉的大面积丰产,而我区夏播棉花按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疆北疆主要植棉区10个气象站1961—2017年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 ℃积温、≥15 ℃积温、≥20 ℃积温、无霜期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北疆主要植棉区的热量资源及产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现自东向西升高趋势,相差较小;≥10 ℃、≥15 ℃、≥20 ℃积温和无霜期也呈现自东向西增多趋势,其中无霜期相差19.4 d。(2)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 ℃·(10 a)-1;≥10 ℃、≥15 ℃和≥20 ℃积温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累积距平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94年、1995年和2004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4.1 ℃·(10 a)-1、66.7 ℃·(10 a)-1和99.3 ℃·(10 a)-1;≥10 ℃、≥15 ℃、≥20 ℃积温的持续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3)生育期月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了突变;无霜期在1992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延长了11.1 d;≥10 ℃积温在1995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319.2 ℃;≥15 ℃积温突变不明显;≥20 ℃积温在200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增加了418.7 ℃。(4)棉花单产与趋势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气象产量波动性较大,单产与热量资源的相关性较高;热量资源的增加对棉花产量的增加具有正效应。(5)热量资源对棉花产量提升起重要作用:丰收年景普遍表现为积温较常年多,光热条件好;歉收年景表现为热量减少,无霜期缩短,光热条件差,降水量略偏少;平常年景表现为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时间略多于常年,整体光热条件一般。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 7;其次是≥15 ℃积温,关联度为0.386 4;再次是≥20 ℃积温,关联度为0.348 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 ℃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 ℃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 ℃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们近年试验结果和棉花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如播种出苗和秋季停止生长15℃,现蕾和纤维生长20℃,开花25℃等指标,应用全省24个站点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我们作了棉花生育期的气候分析,以期对棉花生产管理有所帮助,现汇报如下。 (一)棉花生长季目前我省棉花自播种到裂铃约130天,活动积温3200℃,加上拔秆则约为180天,需活动积温4300℃。从播种期看,自遂川、宁都一线可分南、北两区,南部四月上旬可开始播种,北部四月中旬可开始播种。秋季停止生长期,则自莲花、宜春、宜丰、安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1―2022年新疆塔城地区主要植棉区代表站逐日气象要素数据及棉花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1―2022年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生长期气温、表层地温显著升高,积温呈增多趋势,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2)塔城地区植棉区≥10℃、15℃、20℃、25℃活动积温均呈增加趋势。(3)植棉区棉花全生育期平均为176.5 d,各生育时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全生育期每10年延长1.89 d。(4)温度是影响塔城地区植棉区棉花各生育时期变化和生育进程的主导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间的异常变化对棉花出苗―现蕾阶段的生长发育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方试验综合得到不同品种全生育期丰年指标:早熟品种积温>3050℃,降水400—600mm;日照时数>1030小时。中、晚熟品种相应增加积温200℃,降水50mm,日照时数100小时.欠年比丰年相应积温少100℃,日照少6O—70小时,降水差150—200mm.胶东目前种植方式气候条件满足程度较高,渤海湾沿岸受干旱威胁,鲁北热量欠缺,鲁南降水过多,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早中熟三个品种进行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全生育期一般需要有效积温范围为342—660℃,活动积温范围为2624.9—3576.8℃。早熟品种黑山棉1号比中熟品种徐州142、岱字16号需要积温较少,有效积温少14.9—87.9℃,活动积温少373.6—463.9℃,早熟20—30天左右,可见低温年份和低温地区更能发挥早熟品种的优越性。分期播种中,早播时发芽出苗期和苗期天数长,晚播时花铃期天数长,早播晚播蕾期天数相差不大;生产上应考虑播期的早晚,要求发芽出苗期不要太长,能避过晚霜期,苗期长度适中,花铃期不要过长,霜前大多吐絮。因此,陕西省关中西部棉区春播以4月5—15日为宜,夏播以6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12.
积温变化对济宁市夏花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宁市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夏花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夏花生生育期间积温变化对夏花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和有效花终止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市1971-2010年夏花生生长期间(6月15日-10月5日,下同)≥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近二十年(1991-2010)麦茬夏花生生长期间≥15℃积温为2799.8℃,高于夏花生正常成熟所需的积温下限2600℃,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完全可以满足中早熟品种正常成熟对积温的要求;1971-2010年花生饱果成熟后期(9月20日至9月30日)≥15℃积温有升高的趋势,1991-2010年间≥15℃积温比1971-2010年的40年的平均值高6℃,11d的日平均温度高出0.55℃,利于饱果的形成.利用>10℃有效积温计算夏花生可形成饱果的有效花终止期为7月30日,为适时化控,减少无效花、果数量,降低株高,防止倒伏,提高饱果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春天是播种的大好时光,科学播种是丰产的良好基石,尤其是棉花相对于单子叶植物的玉米、谷子等拱土力较差,常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下面根据棉花的特点向棉农介绍科学播棉四适宜,以促进棉花一播全苗。1适宜播期。适时播种是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播种过早,棉子在土里的时间过长易烂子;播种过晚推迟了生育进程,使后期积温不足,造成减产。一般掌握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膜下5cm地温在14℃以上,具体时间因地域而不同,一般在4月10—30日,地膜棉4月15日左右,裸地棉4月20—25日播种为宜。在此期间,播期要服从墒情。墒情好的地块一般于4月20日播种;…  相似文献   

14.
罗巨海 《中国棉花》2012,39(1):41-4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7团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中游冲积平原,年平均≧10℃积温为3500~3700℃,年降水量172.4mm,无霜期150~175d,属次宜棉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多大风降雨天气,低温回寒现象频繁,棉花过早播种造成烂种、烂芽、死苗,重播多次也难保全苗。  相似文献   

15.
杨玲 《广东茶业》2016,(2):31-33
正贵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生长季节长,在海拔185~8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15~20℃,最冷月均温5℃以上,最热月均温在22~25℃,日均温≥10℃,平均年积温5000℃以上,年降雨量1100~1 300mm。雨季常在4月中下旬开始,5~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雨热同季。在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酸性黄壤广泛发育,宜茶酸性土壤约有66.7万公顷以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湖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水热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对物候期的影响,利用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94―2013年湖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除播种―出苗和开花―吐絮阶段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升高趋势;而降水量除出苗―现蕾阶段呈升高趋势外,其他各生育阶段大致呈降低趋势。3个农业气象站点的棉花播种期和收获期均呈延后趋势,播种―出苗和现蕾―开花均缩短,出苗―现蕾均延长。棉花各生育阶段≥0 ℃积温和平均温度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大致呈负相关,而降水量与该生育阶段长短除播种―出苗阶段呈负相关外,其他生育阶段大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指导湖北省棉花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棉花生产发展与改进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关系十分密切。棉花早熟能保证获得高产稳产;同时也有利于棉花机械化收获和后作、1972年A·Low曾强调指出:棉花早熟性问题是摆在棉花生期有效总积温不超过4500℃;的国家一个问题。尤其是保加利亚在棉花生育期有效总积温仅3567℃;因此,选育棉花早熟品种具有首要意义。保加利亚对棉花要求选育早熟、抗寒,高产(单产45—50公担/公顷)纤维长度30—31mm,衣分为35%,适宜机械化收获,抗棉花黄、枯萎病等优良品种。棉花品种的抗寒性,其指标是相对的。它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棉花能正常生育,生长期有效总积温在3200℃上下能正常吐絮。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川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2017—2021年气象资料,与白叶1号原产地安吉县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确定青川种植白叶1号的气候适应性。根据白叶1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白叶1号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10℃年活动积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无霜期等。以10、15、20℃这3个界限温度作为白叶1号从萌发到采收期的关键指标,分析青川气候条件对白叶1号白化和采收的影响,以及青川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结果表明,青川县气候条件基本满足白叶1号生长需求,且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提升茶叶品质。但春季降水量少,要适时进行人工喷灌补水;气候变化使白叶1号萌动略有提前,应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采摘。近3年青川白叶1号达到开采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5.7℃,白化期为50~65 d。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白叶1号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地区白叶1号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洞庭湖湖南滨湖各县棉花播种期以清明到立夏这段较为恰当,棉株一般表现节间短,发枝低,果枝多,现蕾开花早。清明到谷雨播种的更易座住伏前桃和伏桃。一般在立夏前播种的都称为早棉花,群众所说的“早棉花的桃,迟棉花的苗”,也大致是指这个界限。根据滨湖区气候特点,从3月下半月起,气温和地面温度均已稳定在12℃以上,对于棉籽出芽本无问题,但群众总认为早棉花不易保苗,是由于4—5两月间每隔7—10天总有寒流侵袭,每次寒流都因大风低温带来死苗;如1958年5月10—11日东北风平均风速5.8—10.5秒公尺,5月11—15日的日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旱薄,全年≥0℃的积温4783.5℃,≥10℃的积温4300℃,常年降水量597.8 mm,年日照时间2728.5h,年日照率62%,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kcal·cm~(-2),无霜期206d,棉花生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过去,由于品种不配套、生产条件差、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一直实行棉花单作的种植制度,光热、土地等农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棉花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