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郦尧生  石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94-94,146
为研究紫云英还田对后茬水稻的影响,于2009年设紫云英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1000kg/667m2的绿肥代替部分化学养分时,比单施化肥增产23.7kg/667m2,增幅5.19%,增收89.85元/667m2。  相似文献   

2.
刘富春  敖维琼 《农技服务》2013,(10):1063-1064
为绿肥鲜草、牛粪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产量及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同等栽培管理件下,进行了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对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粪、绿肥鲜草还田水稻产量分别达511.8 kg/667 m2,498.2 kg/667 m2,与无肥区相比分别能增产水稻104 kg/667 m2、90.4 kg/667 m2,增幅达25.5%、22.2%。绿肥鲜草与牛粪能增加土壤中的N、P、K及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牛粪、绿肥鲜草还田当季N肥减施量分别为0.1196 kg/667 m2、0.137 kg/667 m2,牛粪、绿肥还田后增加的土壤钾量分别为2.16 kg/667 m2、1.05 kg/667 m2。实施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是一项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好措施,应大力宣传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遵义市播州区及类似地区高粱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高粱宽窄行套作绿肥、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和常规种植对高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株高分别为2.81~2.92m和2.84~2.99m,均为间作黄豆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各处理有效穗为8 098.3~8 966.1穗/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穗长为32.6~34.8cm,依次为常规种植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穗粒数为1 019.8~2 251.9粒,依次为套作绿肥常规种植秸秆还田间作黄豆;千粒重为11.6~18.1g,依次为间作黄豆秸秆还田套作绿肥常规种植;产量为145.8~281.5kg/667m~2,依次为套作绿肥秸秆还田常规种植间作黄豆。  相似文献   

4.
以黑麦草、紫云英、蚕豆3种绿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绿肥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施用对下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麦草还田条件下,667 m2仅需施用15.73 kg的氮,水稻就可以取得636.13 kg的产量,效果最理想。据此建议在海丰地区选择黑麦草作绿肥还田。  相似文献   

5.
旱地豆科冬绿肥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豆科绿肥是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豆科绿肥由于根瘤菌固氮作用为作物提供相当多的氮肥,与作物间套作,能充分利用土地时空的有效性,改善田间土壤小气候,降低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缓冲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培肥土壤,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对当季共生作物和下茬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绿肥能为土壤、农作物提供多种有效养分.新鲜绿肥平均含粗有机物17.569%,氮0.625%、磷0.062%、钾0.455%,同时还含有钙、镁、硼、锌、铜、钼、硫等多种养分,一般平均每年每667m2压青500kg,土壤有机质绝对量可以增加0.002%~0.004%,逐年增长率在0.30%~3.43%. 为夺取绿肥高产,实现旱地周年粮食667m2产量达吨粮,1998~2001年,我们在<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区连续3年实施了旱地豆科冬绿肥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绿肥鲜草产量最高达1256kg/667m2,最低达795kg/667m2,平均产量达950kg/667m2.现将技术规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豆科冬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和杂交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绿肥翻压和不翻压(对照)2个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实施前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相比,绿肥翻压后能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0.07%、1.9mg/kg、4.7mg/kg、3.1mg/kg.土壤酸碱度pH值由5.5变化为6.0,土壤容重降低0.05g/cm3,孔隙度增加1.9%.对照除土壤速效磷有所增加外,其余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有所恶化.与对照玉米籽粒产量555.8kg/667m2相比,绿肥翻压玉米籽粒产量625.4kg/667m2,较对照增加69.6kg/667m2,增产12.5%,同时,绿肥翻压后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全氮、全钾等指标含量较对照增加0.01%~0.8%.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了解绿肥种植在同等施肥和相同栽培条件下,探索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从而为大田生产提供指导,为此特设此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绿肥翻压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27g/kg,全氮0.07 g/kg,全磷0.05 g/kg,全钾0.33g/kg,有效磷0.36mg/kg,有效钾0.43 mg/kg,ph0.4。通过测产可看出,实施绿肥翻压还田后水稻增产48.3kg/667㎡,增产7.22%。  相似文献   

8.
绿肥-水稻轮作体系中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绿肥-水稻轮作模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效应。结果表明:绿肥连续还田提高了土壤的基础产量和最高产量,降低了最高产量施肥量。与冬季休闲模式相比,紫云英和蚕豆还田模式的最高产量分别提高10.27%和9.99%,而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降低30.34%和29.65%。综合分析水稻产量、肥料效应、氮素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冬季休闲-水稻,冬季紫云英-水稻和冬季蚕豆-水稻3种种植模式的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分别为16、12kg/667m2和12kg/667m2。  相似文献   

9.
对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柘城县夏玉米在磷、钾施用量均为5 kg/667 m2的基础上,不施氮时玉米产量在308.5~357.22 kg/667 m2,平均产量为330.81 kg/667 m2;比较各处理氮肥的增产效果是处理N16P5K5最高,增产幅度在39.0%~80.1%,平均为59.6%;得出氮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3.62~15.6 kg/667 m2,平均施氮量为14.83 kg/667 m2,最高施肥量为16.3~18.73 kg/667 m2,平均施氮量为17.1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甜高粱的种植茬口,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茬口对甜高粱农艺性状、产量、茎秆糖锤度以及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茬口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甜高粱的株高、分蘖数等性状,三种绿肥茬口下甜高粱的秆糖锤度为13.97%~14.51%,叶鲜产量为6 862.2~7 199.7 kg/667 m2,其中箭舌豌豆茬产量最高为7 199.7 kg/667 m2,较小麦茬增产4.7%,绿肥翻压还田后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  相似文献   

11.
以少蘖型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人工撒播播种方式,设置了2(Z1)、3(Z2)和4kg/667 m2(Z3)3种不同的播种量,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数随播种量增加而递减。光合作用方面,在孕穗期,随着播种量增加,高密度群体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Z3和Z2处理比对照Z1分别减少34.08%和9.44%;在齐穗期,高密度群体Z3和Z2处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Z1,Z3和Z2分别比Z1降低9.50%和6.70%,表明高密群体具有较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建议少蘖型水稻品种直播可以通过增加密度的方式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谭丽霞  卓焕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81-82,133
采用"3414"试验研究水稻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3.96kg、7.54kg和16.85kg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42.81kg,结合海南琼中水稻生产的实际,建议水稻生产中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0~11kg、6~7kg和9~11 kg,此时氮、磷、钾养分配比以1∶0.60~0.64∶0.9~1.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酒丢槽制作活性有机肥(以下简称活性有机肥)在水稻上进行了不同基肥和追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活性有机肥作基肥施用效果显著;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水稻产量高于5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活性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25.15~39.72 kg/667m2,追肥用量14.34~22.126 kg/667m2,得到水稻产量高于600 kg/667m2的优化组合5个,其相应的农艺措施为:基肥用量29.06~46.88 kg/667m2,追肥用量9.31~21.12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中稻氮磷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中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钾、磷。经回归分析,中稻最佳的施肥量为每667 m2施用纯氮10.1 kg、磷肥4 kg、钾肥6.5 kg。在此最佳施肥量条件下,中稻产量达到518.1 kg/667 m2,且施肥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沼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施肥水平的水稻产量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仅与无肥区产量达到5%的显著差异;施用沼肥基础上以化肥中等用量水平产量最高(470.0 kg/667m2),仅施用沼肥的处理产量位居第二,较最高产量仅低30 kg/667m2,而最高产量处理增加的投入远超过30 kg/667m2稻谷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因此,推广以沼肥为主要肥源,少施或不施化肥的水稻生产途径,是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净化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在扁沙泥田水稻上的施肥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德江县扁沙泥田水稻产量和施肥量的关系,并建立水稻产量与施肥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水稻植株群体与个体协调,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回归分析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 9.083 kg/667 m2,P2O5 7.691 kg/667 m2,K2O 14.013 kg/667 m2的水稻产量为562.7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桐梓县水稻不同配方施肥模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3414"平衡施肥方案,在桐梓县肥力较高的油潮泥田上进行了超级稻准两优527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从水稻经济性状和单产水平看,以N2P2K2的效果最好,即适宜的肥料配方为尿素26.5 kg/667m2、普钙66.7 kg/667m2、氯化钾20.0 kg/667m2。经济合理的肥料配方为N2P2K0,即尿素26.5 kg/667m2、普钙66.7 kg/667m2。合理的施用方法为:尿素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氯化钾70%作基肥,30%作穗肥;普钙全部作基肥。氮肥增产最大,磷肥次之,钾肥的增产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贵烟2号最佳留叶数,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范围内,产量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以留叶数22片最高为184.9 kg/667m~2,较其余处理高6.4 kg/667m~2~26.7 kg/667m~2;均价、产值、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则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价、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均以留叶数18片最高,分别达19.80元/kg、47.04%、87.15%,较其余处理分别高0.57元/kg~1.96元/kg、1.88~7.78个百分点、1.90~9.77个百分点,产值以留叶数20片最高为3 432.6元/667m~2,较其余处理高32.9元/667m~2~502.7元/667m~2。评吸得分随留叶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留叶数18片最高为60.6分,其次留叶数20片为59.6分,且二者化学成分及协调性均较好。综合经济效益及质量来看,本试验最佳留叶数范围18~20片。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水稻专用配方肥的施用效果,寻找出宁夏自流灌区水稻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比例,进行了水稻大田示范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施腐殖酸配方肥(20-6-9)46.3kg/667m^2,分别在水稻的分蘖期和抽穗期追施尿素10kg/667m^2、6kg/667m^2,既可满足作物生长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又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探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经验施肥比较的方法,研究测土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较空白增产178.7kg/667m2,增产比率达50%,增效231.15元/667m2,较常规施肥增产30.2kg/667m2,增产比率达6.3%,增效39.90元/667m2;通过测定分析,水稻对土壤养分的依存率为70.7%;秋收实际水稻单产与目标产量进行比较,偏低13.8kg,目标产量吻合度为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