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叶桉和赤桉种源间材性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南岛乐东尖峰岭和琼海上甬的8年生细叶桉和赤桉共15个种源(含刚果12号桉)的木材进行了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宽度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两树种的基本密度及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纤维宽度差异较小,变异大小排序:木材纤维长度〉基本密度〉纤维宽度。赤桉的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值较细叶桉更易受环境影响。不同种源的树皮厚度差异显著。不同方位间的树皮厚度有差异,北向最厚。种源间不同取样等分析纤维长度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个试点的赤桉种源试验进行了研究,4年生树高、胸径分析表明,种源间在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存在着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赤桉地理种源的变异是与种源地的经、纬度的变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至-0.88,而与海拔高度无关,优良种源一般来自澳大利亚低纬度地区。同时还揭示出赤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明显的早晚相关性以及较高的遗传力.所筛选出的优良种源13923和12346平均增益树高为16.0%,胸径为17.1%.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澳大利亚引进18个树种、种源及西澳40种桉树进行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昆士兰的14340号赤桉种源生长最佳,其次为昆士兰的13443号细叶桉种源和维多利亚的10666号赤桉种源。西澳40种桉树中,朱药桉生长最好,且是庭园绿化的观赏树种。  相似文献   

5.
来自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种桉树(赤桉、细叶桉和粗皮桉)的22个地理种源在平潭岛风沙地带进行抗风沙适应住选择试验,幼林阶段(4年生)试验表明:秋冬季持续的大风严重危害按树生长,适生的种源只有7个,即粗皮桉种源号16122、14915,13999和赤桉13814、13941、14106和13939;引种的6个细叶桉种源全被淘汰。  相似文献   

6.
桉树不同地理种源木材构造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了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地桉树抗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不同种源地的6个不同种共13个桉树样品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电导率法测定它们的最低半致死温度,同时也测定了MDA、总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发现,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所有样本MDA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增加,赤桉增幅最大,铁木桉最小。样本MDA增加的幅度与样本抗寒能力呈负相关,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幅度则与其抗寒能力呈正相关。抗寒性较差的样本叶绿素和淀粉含量在胁迫期呈下降趋势,而在抗寒能力较强的样本中,二者与对照比较变化并不明显。通过比较各项指标发现,不仅不同种桉树的抗寒性能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来源的同一种桉树在抗寒性能上也存在较明显差异。测试的13个不同种源地的桉树抗寒性能由高到低依次是:铁木桉(种源号:151199)〉巨桉实生苗〉巨桉EG5(组培苗)〉迪恩桉(种源号:14521)〉邓恩桉(种源号:15967)〉邓恩桉(种源号:14113)〉邓恩桉(种源号:15956)〉邓恩桉(种源号:14452)〉卵叶桉(种源号:17285)〉卵叶桉(种源号:13745)〉边沁桉(种源号:88080)〉赤桉(种源号:11911)〉赤桉(种源号:15027)。  相似文献   

8.
对4年生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种源/家系试验林分析表明,不同赤桉种源或家系的生长量、耐寒性和树干通直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但在分枝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赤桉幼林的生长量、耐寒性及树干通直度的遗传力较低,因而赤桉较好的利用途径应当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通过综合指数评选出速生耐寒且干形好的10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9.
赤桉种源苗期生长及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桉(E·Camaldulensis)在原产地澳洲自然分布最广,能适应多种土壤和地形,既抗涝,又耐旱,且病虫害少,是湖南早期引入的桉属树种之一。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经验,未进行种源选择,简单地从两广引种栽培,加上地理及气候诸因子的关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只少数保留至今。目前,湖南正在部分地区进行赤桉引种推广,为了减少盲目性,除了从残留的赤桉中选优繁殖外,开展赤桉种源试验,筛选出较抗寒,速生、丰产的种源,对今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桉属树种种源生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华南地区,桉属树种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细叶桉和赤桉的优良种源在各种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其近期保存率和立木蓄积量都比当地原主栽树种窿缘桉高1倍以上;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尾叶桉产量最高,该树种最优种源2年生立木蓄积量比最差种源大139.2%,细叶桉5年生立木蓄积量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大21.11倍,赤桉5年生立木蓄积量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大66%。  相似文献   

11.
种源试验是林木的群体测定,也是研究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的依据。在当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它是充分利用现有林木基因资源的一种主要选种手段,是良种选育工作的基础。通过种源试验,可以确定不同产地在一定地区生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产力,以便为当地筛选出高产、优质、稳定的适宜种源,从而提高林木的生产率。为了对赤桉树种进行种源筛选,我站于1984年接受全国赤桉种源试验的任务,对赤桉13个种源进行了育苗,造林试验,现将造林后一年结果整理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原产地澳大利亚引进7个史密斯桉种源,以直干桉和蓝桉为对照,在石屏县进行了不同史密斯桉种源幼林期的引种栽培成效研究.苗期到5年生幼林期林木(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在引种地7个种源的史密斯桉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了蓝桉和直干桉;此期间史密斯桉林木全年都在生长,以7月的生长量最大,2月的生长量最小;史密斯桉不同种源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的5~6倍.根据幼林期林木的生长量值评选出15064和18688史密斯桉种源为石屏引种地的最适种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5年生的赤桉、邓恩桉、多枝桉等3种类11种源的种类种源试验林的生长调查、形质指标调查和选林保存率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理论等综合分析评定方法,来评判种源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试验研究阶段,仍以赤桉15025、15022和贵溪赤桉为最佳种源。多枝按15213、邓恩桉17333和祁阳赤桉为淘汰种源。在资兴市或类似资兴市气候的湘南各县(市)可以对赤桉15025、15022  相似文献   

14.
桉树耐寒性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引种桉树及其赤桉、细叶桉、巨桉、柳桉等主要桉树种的93个种源的耐寒性进行观察,在对1981、1984、1987、1991年4次特大寒流袭击的调查结果表明;树种间和种源间耐寒性差异十分显著。在调查观察基础上,对桉树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的桉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15.
对赤桉4批试验林42个种源4 ̄8年生幼林的生长适应性,抗逆性及其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赤桉种源苗期及幼林期生长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中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与评价了10个赤按种源在湖南临武县苗期及幼林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赤桉15029和15223为优良种源可以在临武及其类似立地条件地区推广造林;最后还拟合了这两个种源幼林或树高年生长量的灰色G(1,1)模型,经残差与关联度检验,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福建滨海风沙地带几种桉树种源适应性选择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澳洲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种桉树的22个地理种源在平潭岛风沙地带进行抗风沙适应性选择试验,幼林阶段(4年生)试验表明,秋冬季持续的大风严重危害桉树生长,适生的种源只有7个,即粗皮桉种源号16122、14915、13999和赤桉13814、13941、14106和13939;引种的6个细叶桉种源全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在桉类中,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is)的天然分布最广。赤桉被当作外来种而加以广泛栽植,为工业与家庭提供木材产品。在种源的水平上,在生长量、材性、叶子含油量及耐旱、耐盐或耐霜方面业已发现存在着相当大的变异。种源内的变异亦很重要,它正通过优良单株的选择被日益利用,以根插的方式用于大量繁殖,并用于提高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倘若该珍贵树种的所有遗传潜力和经济潜力被认识到的话,那么,基于范围广大的种源的种子而开展得很好的试验的资料就至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湖南多年引种桉树的历史表明,赤桉能忍耐-8℃的低温,且生长良好,为湖南最适推广的桉树种之一,赤桉的半致死温度为-10℃,而湖南-10℃的低温周期约为14 a,因此营造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可避开此低温的伤害.不同桉树及赤桉种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渡口赤桉等种源既耐寒,耐瘠薄,又表现早期速生,湘南是其最适推广区.对与抗寒和生长有关的3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9种桉树中,赤桉、多枝桉抗寒力强的种类其SOD酶活性也高,分别为459.7活性单位/mg蛋白质和600活性单位/mg;7种桉树在生长旺盛季节硝酸还原酶活力以渡口赤桉为最高,达4.520 μmol.g-1(30 min)-1;8种桉树中以赤桉的光合速率最高,为15.5 mg.dm-2h-1.  相似文献   

20.
闽西北适栽桉树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闽西北进行了多批桉树树种引种或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闽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桉树有巨桉、邓恩桉、柳桉和赤桉,其中赤桉、邓恩桉最为耐寒。可以推广到闽西北大部份地区,巨桉、柳桉适宜闽西北较低海拔、绝对最低温度在-5℃以上的地区,但需要选择适宜的种源。树种内种源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抗寒性存在显或极显差异,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大,而家系间又比种源间大。此外,桉树树种原产地的雨量分布情况对决定引种桉树极为重要。在高温潮湿的福建地区不适宜引进冬雨型桉树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