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光照作为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影响动物的方方面面,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关注的重点。其中光照与动物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一方面可以影响畜禽的生长,如降低料重比,提高肉品质和多种畜禽水产的成活率等。另一方面光照通过不同的光周期影响禽类产蛋率、哺乳动物发情等方面,提高畜禽繁殖性能。该文简要概述了不同光照来源、光照强度、光照时长、光波长等条件下的光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简单介绍光照的作用机理,哺乳动物和禽类的感光系统,以及光照在生产管理方面的作用,旨在为畜牧生产中合理使用光照提供依据,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并为后续的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光照的重要性光照不仅对雏鸡的生长及性成熟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成年蛋鸡也同样重要。蛋鸡光照不当会直接影响产蛋量,造成经济损失。可是一些养鸡场对光照重视不足,理解不全面,因此在生产中如何进行合理光照等方面,问题很  相似文献   

3.
蛋鸡的光照     
鸡的饲养环境中包括许多理化因素,如温度、湿度、气流、气压、光照等,这些因素,通常是综合地对鸡体发生作用,只有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鸡的光照,就是较重要的一大环境因素。1.光照的作用光照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虽然使用的光源不同,其作用机理相同。光分为可见光  相似文献   

4.
光照状况是蛋鸡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光照(包括光照时间、强度及光线颜色)对蛋鸡不同生理阶段的作用和光照管理技术,并对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光照有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光照是生物有机体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国内外畜牧科技人员在养禽业中对试用人工光照已有50多年历史。许多试验结论充分证实了人工光照是提高家禽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谈的是各种不同颜色光对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照在肉鸡生产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光照对肉鸡的基本作用及光源、光照颜色、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等对肉鸡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不同饲养条件下的最适光照方案,为肉鸡生产中光照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间歇光照可以提高仔鸡的存活率及促进仔鸡的生长。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间歇光照对肉仔鸡生产影响的机理,并对不同间歇光照制度作用下肉仔鸡的最佳出栏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种鸡的一生中,光照时间和强度对生殖系统的发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建立有效的光照模式时,必须对两者综合考虑。正是对育成期和产蛋期光照时间和强度的要求不同,从而控制和促进了卵巢和睾丸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蛋鸡舍光照的控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是蛋鸡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 ,本文分别阐述了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 ,光照时间、强度及光线颜色对蛋鸡的影响以及蛋鸡不同饲养阶段 (包括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 )的光照管理技术 ,并对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蛋鸡舍光照的控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照状况是蛋鸡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光照(包括光照时间、强度及光线颜色)对蛋鸡不同生理阶段的作用和光照管理技术,并对照明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素在蛋鸭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蛋鸭卵巢发育和胫骨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432羽健康、处于产蛋高峰期的福建龙岩山麻鸭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采用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0.25 mg/kg,试验期12周。于第12周,每个重复随机选取4枚蛋,以及2只试验鸭进行采血、屠宰取样,检测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和胫骨性状指标。【结果】(1)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产蛋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2)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为0.10 mg/kg时,蛋黄重量最低,显著低于0.05和0.20 mg/kg添加组(P<0.05);随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升高,蛋黄中胆固醇(CHO)含量呈现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素添加水平为0.25 mg/kg时,蛋黄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3)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蛋鸭血浆生化指标、卵巢发育指标及胫骨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大豆黄酮对余干乌骨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作用。选择产蛋率相近的60周龄余干乌骨鸡180只,分为大豆黄酮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大豆黄酮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g/t的大豆黄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共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组的产蛋率提高了11.67%(P<0.05),料蛋比降低了8.1%(P<0.05);大豆黄酮组的哈氏单位提高了7.7%(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0 g/t的大豆黄酮能提高余干乌骨鸡产蛋后期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铁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肝脏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产蛋期(17~30周龄)蛋鸭对饲粮铁的需要量。选用15周龄的山麻鸭432羽,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铁的基础饲粮(含铁52.2 mg/kg)2周后,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5、30、45、60、75 mg/kg的一水合硫酸亚铁(FeSO_4·H_2O),试验饲粮铁水平分别为52.2、67.2、82.2、97.2、112.2和127.2 mg/kg。试验期14周。结果表明:1)产蛋初期(17~18周龄),随着饲粮铁水平的提高,平均蛋重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饲粮铁水平为67.2、82.2和97.2 mg/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112.2 mg/kg组(P0.05)。产蛋高峰期(19~30周龄)和试验全期(17~30周龄),饲粮铁水平对蛋鸭日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重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蛋黄色泽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饲粮铁水平为97.2 mg/kg组蛋黄色泽最高。3)肝脏铁含量随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其中饲粮铁水平为127.2 mg/kg组的铁含量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4)随着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饲粮铁水平为67.2 mg/kg组CAT活性显著高于97.2、112.2和127.2 mg/kg组(P0.05)。饲粮铁水平对肝脏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5)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随饲粮铁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饲粮铁水平为97.2、112.2和127.2 mg/kg组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饲粮铁水平为112.2和127.2 mg/kg组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52.2 mg/kg组(P0.05)。6)以平均蛋重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的回归方程可获得产蛋初期山麻鸭饲粮适宜铁水平为73.9 mg/kg。综合考虑,建议产蛋初期山麻鸭饲粮铁水平为73.9 mg/kg,产蛋高峰期为52.2 mg/kg。  相似文献   

14.
胆碱是蛋鸡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用来合成蛋黄的卵磷脂。蛋鸡能够大量合成胆碱,但在实际生产中蛋鸡能否合成足够的胆碱来满足其需要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综述了饲料中胆碱的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的评价以及胆碱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为其相关研究及在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44只27周龄健康、产蛋率相近的海兰(灰)蛋用种鸡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对照组饲喂含非转植酸酶基因亲本玉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试验组饲喂含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2个处理组蛋种鸡日粮中可利用磷及其他养分含量均相等或相近。试验共进行19周,预试期2周,正试期17周。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产蛋性能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中,除试验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期内,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蛋种鸡产蛋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未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择健康、体况良好的404日龄京红1号蛋鸡9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益倍佳(凝结芽孢杆菌),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赐尔健(纳豆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1)混合制剂的日粮,试验组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均为300 mg/kg。试验期25 d,其中预饲期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破、软蛋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鸡蛋平均蛋重显著提高了2.25%(P<0.05);试验组Ⅰ、Ⅱ的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Ⅲ组蛋壳颜色为1~3级的鸡蛋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微生态制剂赐尔健(纳豆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京红1号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料蛋比和破、软蛋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混合制剂可使蛋壳颜色加深的鸡蛋比例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山东省鸡蛋兽药残留情况的调研,本文对蛋鸡产蛋期用药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且具体分析了蛋鸡产蛋期发病原因、用药和残留现状,探讨了影响蛋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产蛋期安全用药的意见建议。为科学、正确、合理的使用兽药,规范蛋鸡养殖环节用药行为,降低鸡蛋中兽药残留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益生素制剂在蛋种鸡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确保京郊种禽绿色、安全、环保生产,提高种鸡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了益生素制剂在蛋种鸡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推广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可提高蛋种鸡的产蛋率、种蛋合格率,降低料蛋比、死淘率,改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降低种蛋母雏比,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产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用蛋氨酸微量元素螯合铁、铜、锰、锌、硒盐分别替代基础饲粮中相应无机元素水平的0%、20%、50%、80%和l00%.每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160日龄的罗曼粉壳商品代蛋鸡.试验共进行9周.结果表明,试验全期平均每周的产蛋数分别为762、782、779、795和769枚;产蛋率分别为90.7、93.1、92.7、94.7和91.6%;平均每周总蛋重分别为43.9、44.2、44.5、45.7和44.1kg;平均每周耗料分别为91.8、91.3、90.8、94.4和93.6kg;料蛋比分别为2.09、2.07、2.04、2.06和2.12.由此可见,用螯合盐替代20%无机元素,可明显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高替代比例,生产性能还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替代50%时,饲料利用率最高;替代80%时,产蛋性能最好.但当替代比例为100%时,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利用率低于对照组.综合各项指标,并考虑螯合盐的添加成本,产蛋鸡饲粮中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盐的适宜替代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规模化养殖罗曼粉商品蛋鸡的产蛋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9万羽罗曼粉蛋鸡,统计18~85周龄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采用分室模型、杨宁模型、伍德模型对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采用Bertalanffy、Gompertz、Logistic模型对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分室模型、杨宁模型和伍德模型的产蛋率曲线拟合度分别为0.935、0.997和0.450,杨宁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最接近;Gompertz模型拟合累计产蛋数曲线效果最好,拟合度为0.996,预测拐点周龄为47.38周,拐点产蛋数为166.36枚,极限产蛋数为365.12枚,比实际低11.64枚。[结论]杨宁模型和Gompertz模型分别对规模化养殖罗曼粉商品蛋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的拟合效果最佳,适用于评估和预测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罗曼粉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