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我区3个典型牧业乡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牧民的冬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区3个典型牧业乡的牧民定居及饲草料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剖析了牧民的冬季舍饲圈养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牧民定居工程中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配套措施,人工饲草料生产、实现冷季舍饲夏季放牧制度、摆脱"靠天养畜"生产模式等定居水平与定居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新疆畜牧业》2012,(3):24-24
一是抓好牧民定居建设,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全年完成3000户牧民定居及配套建设,大力扶持农区舍饲养殖业发展,推进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方式,新增人工饲草料地0.67万hm2。  相似文献   

4.
牧民定居是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根本措施,是由牧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桥梁,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逐步引导牧民从原始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从完全依靠天然草地走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不仅是经济方式的重大改变,而且也是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伊犁河谷牧民定居、冷季舍饲与暖季放牧模式。  相似文献   

5.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伊犁种马场为例,通过采取加强牧民定居建设及调整天然草原利用方式等具体措施,实现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模式,结果表明:草地生产力和牲畜繁殖成活率得以显著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本文简述了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措施: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强化牧民培训的强度,为牧民提供特殊政策;分析了鲁木齐市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资源状况和牧民定居开发经营饲草料地所需水量进行分析,论述了乌鲁木齐市以草料需求为依据。实现定居笔民,开发经营足够的饲草料地可以做到水土平衡,为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全面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由传统四季游牧生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的根本途径。自治区1986年在北疆牧区经济_T--作会议上提出的“改变畜牧业经营方式,逐步实现定居、半定居,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发展思路”是改变千百年来追水草而居、随季节而迁的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对牧区各族人民的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牧民定居工程是实现畜牧业转型的系统工程、富民_T-程、民生工程。通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截至2012年底,我区共18.6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定居率达67.77%,现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游牧民定居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四子王旗从畜牧业大区转变为畜牧业强区,并且真正实现农区舍饲圈养,牧区以草定畜,冷季舍饲半舍饲,暖季轮牧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战略目标。四子王旗应该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人工草地:1.生态经济型人工草地,以发挥草地生态功能为主,防风固沙与建设草牧林业并举,建立农田、草牧场生态屏障,达到防风固沙,防止风沙入侵的目的;2.农区高产高效人工草地,在农区利用平原、丘陵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相对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建设高效、优质的饲草饲料生产,达到为集约化的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的目的;3.牧区人工草地建设,主要用于解决牧民以草定畜后牲畜冷季舍饲或补饲的饲草料供应,以减轻天然草地压力,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我县冬季绵羊养殖已由放牧转入舍饲,由于一些牧民饲草料储备不足,圈舍拥挤,饲养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多起绵羊链球菌病发生。羊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赵银  巩建峰 《草业科学》1994,11(4):51-52,57
对不同饲养方式下冷季绵羊的增重情况和饲草料的消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舍饲组绵羊消耗的补饲量和半舍饲组绵羊无明显差异,而放牧采食量加补饲量的总耗料量,半舍饲组绵羊高于全舍且,但体增重半舍饲组却比全舍饲组绵羊低。因此认为,在冷季,绵羊以全舍饲饲养为好。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一直是新疆的优势产业,天然草地不仅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70%以上饲草资源,而且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牧民定居,实现牲畜冷季舍饲,暖季放牧,有效调节季节放牧场,缩小人畜活动范围,种养结合,减轻对天然草地的压力,并使大面积退化的草地得到有效恢复,最终达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的目的,牧民定居的原因是复杂的,牧民定居是改变靠天养畜,摆脱贫苦,加速牧区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牧民定居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资源高效持续利用的原则,研究提出了牧民定居后新的生产方式下新疆天山北坡中段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优化模式(暖季放牧、冷季舍饲 放牧).该模式能有效缓解草畜矛盾,人均收入比现行系统提高了63.39%,且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能量转化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建立畜群结构模型的目的是评价管理、政策、价格、技术进步对肉羊养殖的经济影响,对研究和推广活动进行评价。本文用羊群结构模型对两种春羔生产方式和1种冬羔生产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比较。结果是冬羔生产比两种春羔生产方式每只生产母羊的净利润分别增加10%和27%。结论是实行冬羔生产可以提高定居牧民冷季舍饲牲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伊犁的草地以牧草种类多、产量高、质量好、风景优美而闻明全国,伊犁又是伊犁马、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等优良品种的发源地,是全国有名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但因牲畜快速增加、植被破坏严重而草地退化;冷季因气候恶劣而草畜矛盾突出.为正确利用草地资源,保证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平原和丘陵草地综合开发、牧民定居、冷季舍饲;山区草地减牧增草、综合改良、适度放牧,力争实现全年牧场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18.
改善生产条件是发展新疆牧区经济的关键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牧区经济发展滞后,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巩固和牧民奔小康的大局。发展牧区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水平,实行“牧者有其地”的政策,使牧民拥有适度规模的水利设施配套的人工草料地,并让他们定居下来。实现由终年游牧到暖季转场放牧,冷季(4-5个月)舍饲圈养,由单一养畜到以牧为主多种经营;由靠天养畜到由草地农业做依托;由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建立人工草料地的有  相似文献   

19.
由于超载放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以及其他诸多原因,我国牧区许多草地均表现出严重的退化趋势,这不仅制约了牧区的经济发展,也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冬草场的匮乏,更导致牧民的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冬草场通常较为偏远,草场质量较差,由于牧民们普遍缺乏饲草料种植技术,导致冬季牧业存在着严重的草料匮乏现象,进而引发家畜掉膘、疾病和死亡等后果。基于此,建立人工草场,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来缓解饲料不足,是改善牧区经济的重要措施。以生态养殖与饲草料供给技术为基础,建立"暖季放牧"联合"冷季舍饲"的养殖模式,是保障牧区经济、应对冬季草场匮乏的有效措施,既有利于草场的恢复,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寻提升新疆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途径,笔者以定居牧民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目标偏好基础上,分析"家庭收入最大化和获取更大规模牲畜"目标下的生产经营行为。结果表明:定居牧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畜牧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兼业意愿;大部分定居牧民对牲畜保有量相当重视,对现代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认同度较高,购买饲草料和自己种植苜蓿、玉米等生产经营行为意愿较弱。通过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建设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牧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发展替代和接续产业等政策措施提升定居牧民持续增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