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血肿通常是由脾脏组织或脾脏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脾脏包膜下引起。该病临床上多因强烈外力造成,发病率低、不易诊断和治疗。外伤引发的脾破裂,如果大出血,会危及生命。笔者对1只13岁的老年雌性金毛犬进行诊治。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为贫血;犬-反应蛋白(cCRP)结果显示重度感染。通过DR检查腹腔内见高密度团块阴影与脾脏黏连,初步怀疑为脾脏肿瘤。CT扫描腹腔,腹部有大型混杂软组织肿物,超声可见肿物内部血供源自脾脏。对其进行剖腹检查,对脾脏肿瘤切除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脾脏病理组织学显示脾脏组织坏死及严重出血,未发现脾脏肿瘤细胞。结合DR、CT影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诊断为脾脏血肿。通过手术摘除脾脏,术后连续使用1周抗生素和止血药,同时调节肝肾功能。术后根据伤口愈合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病犬于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临床一例疑似犬脾脏肿瘤病例进行确诊,本文通过临床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C-反应蛋白(CRP)、影像学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检查。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升高,CRP升高,影像学发现脾脏肿大且脾头处有异常增生物,术后结合脾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综合诊断为犬的脾脏纤维肉瘤,患犬脾脏肿瘤摘除手术后1 d死亡。通过对本病例的分析,旨在为宠物临床脾脏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脾脏属体内网状内皮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摘除脾脏后。将降低机体抵抗力,利于细菌及血液寄生虫的感染与生长。为进行巴比西原虫牛体内感染试验,我们与日本北里大学樋口诚一博士合作,成功实施了2例黄牛脾脏摘除术,现报道如下。1.术前准备选用2~4岁健康黄牛2头,术前禁食24~28h,术部选在左腹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犬脾脏肿瘤的诊断流程,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一例5岁比熊犬3个月前出现呕吐、食欲不振、颈部淋巴结肿大但未确诊。经DR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脾脏明显肿大,脾下缘超过脐孔达盆腔,且有弥散性低回声暗区;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比容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剧烈升高;脂肪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初判该犬脾脏肿大。经宠主同意,对患犬进行脾脏摘除术,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患犬为脾脏淋巴瘤。患犬术后短时间内食欲增加,二便正常,生活质量有一定提高,但最终于术后163 d死亡。  相似文献   

5.
夏季高温天气崂山奶山羊瘤胃瘘管手术及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瘤胃瘘管安装术属污染手术,瘤胃瘘管的内侧直接与瘤胃接通,术后感染很难避免,大多数动物术后淘汰的原因就是由于护理不善,导致严重感染。尽管此次手术选择在高温高湿季节,由于术后护理工作到位,术后瘘管奶山羊全部愈合良好,健康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取3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姜黄素组,分别测定脾脏指数,收集脾脏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结果表明:与DSS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但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相对含量降低。说明姜黄素可通过降低脾脏淋巴细胞活性氧水平减少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唐芳索  孙志国 《警犬》2011,(1):14-15
病犬术后护理是犬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采取手术治疗的病犬,手术完成后,不等于手术治疗全部任务的完成,必须对犬精心护理,才能保证手术治疗成功。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含义就在于强调一般易于疏忽的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病犬手术完成后,对病犬的术后护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顾兰芳 《山东饲料》2014,(17):240+294
目的 重点性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采用了人性化护理的患者中不良因子的评分均低于其他20例患者,而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比较性。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突出,而且在外科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功效与成绩。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鸡在胚胎期以及出壳后的机体免疫状态,本研究采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1日龄~35日龄)脾脏中IFN-γ和IL-2mRNA表达水平,并研究鸡脾脏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研究发现:鸡脾脏中IFN-γ和IL-2的基因表达最早于13胚龄被检测到,随后迅速升高,分别于出壳后7日龄和10日龄达到峰值。出壳后,鸡脾脏中同一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胚胎时期。研究还表明:IFN-γ和IL-2的基因表达模型与出壳后鸡脾脏的发育以及T细胞的迁移定殖情况相一致。该研究对从分子水平,进一步了解鸡在胚胎时期和出壳后,脾脏免疫功能的建立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P﹤0.05),观察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肉牛安装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动物营养学生理学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近年来反刍动物营养科学的发展 ,消化器官的瘘管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试验方法。在瘘管安装手术中 ,手术成败的关键在 3个方面 :(1 )瘘管的安装方法及手术操作 ;(2 )瘘管的材料性质 ;(3)术后护理。由于瘘管安装术属污染手术 ,术后感染很难避免 ,大多数动物术后淘汰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不善 ,导致严重感染。故术后护理工作十分重要。笔者们于 1 997年~ 1 998年先后参与了 9头肉牛瘤胃、十二指肠、回肠三位点瘘管安装术 ,并负责了术后护理工作。到目前为止 ,除 3头瘘管牛因十二指肠瘘管创口愈合不紧 ,…  相似文献   

12.
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手术后护理是手术医疗的3个环节,缺一不可。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术后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新疆北野种牛场27头牛的真胃变位进行手术治疗(正常恢复12头,伤口感染7头,死亡8头),针对术后护理总结以下要点。1术后监护手术完毕后,麻醉苏醒。辅助牛翻身卧起或站立。特别对腹腔内部粘连的病牛,手术处理后在牛卧倒地周围铺上干净垫草,促使其安全站立,防止病牛站立时滑倒。病牛如果滑倒,容易拉伤后肢肌腱,致使病牛长期倒卧不起,引起腹腔内部脏器重新粘连,阻碍术后牛的康复。2术后一般护理手术后24小时密切关注手术…  相似文献   

13.
兽医实践中,因小动物(犬、猫、兔等)的腹腔术后护理不当,造成动物死亡率偏高。良好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加快动物恢复健康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动物成活率。本文依据我实验室腹腔术后护理资料,浅谈小动物腹部术后护理应注意事项,为兽医护理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药大黄、芒硝外敷治疗与术后常规护理在治疗剖宫手术后切口脂肪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剖宫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大黄、芒硝外敷。对照组65例,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在剖宫产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常规护理治疗(P0.01)。结论:大黄、芒硝外敷能促进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犬脾脏肿瘤和子宫蓄脓均为中老年犬罹患的疾病,常单独发生,二者早期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通过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本病例患犬经影像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脾脏肿瘤并发子宫蓄脓,经手术摘除脾脏、卵巢和子宫,患犬获得康复。  相似文献   

16.
脾脏是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也是滤过血液的惟一淋巴组织 ,它具有部分造血功能、破坏老化血细胞、过滤血液、储存血液和调节血量以及参与免疫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疾病时有发生 ,一般通过保守疗法可达到治愈目的。但一旦出现脾脏破裂或脾脏严重肿大时 ,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摘除。根据脾脏的损伤程度 ,临床常采用脾摘除术、脾部分切除术及脾修复术。引起脾破裂的原因多见于外伤 ,脾脏的过分肿大也可能导致脾破裂。引起脾脏严重肿大的原因很多 ,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临床上多见 :( 1 )充血性脾脏肿大 :肝硬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比较鸡和鸭在脂多糖(LPS)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相关分子的差异性表达。腹腔注LPS 3h后,光镜和电镜下鸡和鸭脾脏红髓均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鸭内皮细胞间隙和椭球结构均较疏松,并可见迁移至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中的椭球相关细胞。Western blot显示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Claudin-10表达量在鸡脾脏显著升高,在鸭脾脏显著降低(P0.05);血管黏附蛋白VCAM-1在鸡脾脏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鸭脾脏下降不明显。荧光定量PCR显示,LPS注射后淋巴细胞归巢基因MAd CAM-1,VCAM-1和Integrinα4在鸡脾脏中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鸭脾脏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调节细胞运动相关基因RHO-A和FAK在鸡脾脏表达量显著性下降(P0.05),Cdc42降低不明显,而RHO-A、FAK和Cdc42在鸭脾脏显著升高(P0.05)。LPS处理后鸡和鸭均产生了宿主免疫反应,并招募大量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鸡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发生主要归于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而鸭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发生可能归于两方面:一是细胞间调节紧密连接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引起细胞间的渗透性增强,间接地促进了细胞的迁移,二是通过上调细胞迁移和运动方向的相关基因,进而增加淋巴细胞的迁移能力。本研究为鸡和鸭脾脏炎症刺激后淋巴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比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脾脏血肿是脾脏血管破裂,血液浸入包膜下形成的。该病临床上多由强烈外力造成,发病率低,诊断和治疗难度大。笔者就一经过临床症状检查、B超、X光检查、剖腹探查术等确诊为脾脏血肿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了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脾脏的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可准确辨认,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14日龄雏鸡脾脏中观察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增长,脾脏各种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356例平均年龄为66.3岁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强心肺功能监测,保证膀胱引流管道通畅,查找膀胱痉挛原因并及时处理,发现尿外渗协助处理并充分引流。结果:全组356例TUVP术后患者,采取了有效护理措施,近期并发症少,恢复良好,排尿通畅。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6d,无远期并发症。结论:TUVP以其损伤小,效果好,是适用于高龄、高危及有并发症的BPH患者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或者防止继发性大出血、水中毒、附睾炎等并发症,对促使TUVP术后患者早日痊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