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三亚滨海旅游发展迅速,给近岸海洋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比较三亚旅游旺季,不同滨海旅游活动海域的水质状况,于2013年1—4月对亚龙湾不同滨海活动海域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磷酸盐、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为6.3~7.4 mg/L,其中,参照点游泳区生活区外围快艇游弋区(P0.05);亚硝酸盐含量为0.003 8~0.005 7 mL/L,其中,快艇游弋区游泳区生活区外围参照点,且快艇游弋区显著高于参照点(P0.05);磷酸盐和总磷含量分别为0.0075~0.012 7mL/L和0.011 4~0.062 7 mL/L,其中,快艇游弋区生活区外围游泳区参照点,且快艇游弋区显著高于游泳区和参照点(P0.05);化学需氧量含量为0.48~1.28 mL/L,其中,生活区外围快艇游弋区游泳区参照点(P0.05)。结论:在旅游旺季,亚龙湾海域水体水质整体上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是各种滨海旅游活动对其近岸水体水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旅游旺季某些海域水体在个别月份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对近岸水体水质影响最大的是快艇游弋活动,其次为沿岸酒店和宾馆的住宿活动。  相似文献   

2.
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长江云阳段水体的水温、p 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和总磷共6项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选取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氨氮和总磷作为水质参数,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综合水质评价。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总磷为长江云阳段水体主要的水质污染指标,全年超标率为66.7%;溶解氧、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全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云阳段水质较稳定,综合水质全年为Ⅱ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总体优于丰水期。  相似文献   

3.
少雨季节高尔夫球场周围地表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海口东山地区一家营业近18年的球场作为研究靶点,采用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高尔夫球场周围地表水水质特征。结果表明,在少雨季节,球场人工湖水的色度、浊度、余氯、总磷及重金属的浓度高于农田沟渠水,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限值相比,球场内湖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汞(Hg)、铬(Cr)含量出现超标;球场草坪和内湖的防渗设计能有效地防止雨水和灌溉水往球场外围下渗;球场西侧水库上、中、下游所含的余氯、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总磷的浓度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研究区地表水所含的重金属除水库上游的Hg外,其他测点都高于背景值;水库水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限值相比,上游COD和总磷超标,中游总磷和Pb超标,水库下游水质各项指标均在Ⅱ类水质限值内;球场内外水体农药的残留没有超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生物修复对改善动物园涉禽湖水水质的影响,将杀藻剂、絮凝剂、改底剂和微生物复合粉按特定的时间和比例作用于福州动物园涉禽湖水水体,通过测定生物修复前后细菌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透明度、p H值、化学耗氧量、亚硝酸盐、总磷、总氮等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来探讨水体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生物修复后水体化学耗氧量、p H值和透明度修复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亚硝酸盐、总氮和大肠杆菌菌落总数修复后有改善,但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总磷、细菌菌落总数修复后没有改善。说明生物修复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涉禽湖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氧化塘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本试验设计了一种人工氧化塘模型,从溶氧量、活性污泥面积与数量等参数优化其净污效果,通过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氨氮、悬浮物(SS)等指标,评估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通氧时间为4h(溶解氧为10mg/L)时,溶解氧浓度与污水体积比为2.6∶1(10mg/L∶3.85L)、淤泥面积与污水体积比为5.67∶1(21.83m2∶3.85L)的处理条件下,水体BOD5为41.7mg/L,总磷为3.3mg/L,氨氮为20.9mg/L,悬浮物为43.5,pH值为8.0,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溶氧对水中亚硝酸盐和氨氮毒性的影响,利用罗氏沼虾作为试验动物进行了正常溶解氧和高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75mg/L和43.87mg/L,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1.5mg/L和0.83mg/L;而高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86mg/L和62.64mg/L;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分别为2.13mg/L和1.425mg/L。高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非离子氨96h的安全浓度值为正常溶氧条件安全浓度的1.43倍和1.76倍。高溶氧可以明显地降低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对罗氏沼虾的毒性,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提高水体溶氧水平可以降低水质污染对养殖对象的危害,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水质若能满足其要求,水生动物就能顺利的生长发育。本文检测分析了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家峡水库网箱场区的水质。通过对水温、透明度、p 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氮含量、硬度、钙离子、氯离子、总磷、总氮等13个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各项理化指标都符合渔业水质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10):41-47
饲养蛋鸭时,分别在池水和饮水器中添加光合菌和枯草芽胞杆菌2种益生素,旨在研究益生素联合作用对养殖场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试验采用同一日龄、健康的缙云麻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栏,每栏20只。15 d预试期和54 d正试期。试验组Ⅰ:不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试验组Ⅱ:仅在池水中加20 mg/L光合菌;试验组Ⅲ:饮水中添加125 mg/L枯草芽孢杆菌,池水中添加20 mg/L光合菌;试验组Ⅳ:饮水中添加250 mg/L枯草芽孢杆菌,池水中添加20 mg/L光合菌;试验组Ⅴ:饮水中添加375 mg/L枯草芽孢杆菌,池水中添加20 mg/L光合菌,其中试验组Ⅰ、Ⅱ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动物饲养的同时,益生素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中总有机碳、无机碳、总碳、总氮以及总磷的含量,且随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光合菌单独处理的作用效果不佳;无论是单独添加光合菌还是益生素联用对水体中碳氮比的影响较小;试验还表明:益生素联用对水中有机质的降解能力有限,不能有效降解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持续排放。  相似文献   

9.
针对奶牛养殖废水COD、TN、氨氮浓度高的特点,以连续回分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为主,配合环保酵素进行相关设施、设备及技术改造,旨在为彻底解决困扰奶牛养殖场的废水资源化利用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运行结果表明,奶牛养殖场经干湿分离的废水,在进水COD、TN、氨氮、总磷分别为17 000~21 000、1 000~1 800、560~810、120~240 mg/L的情况下,出水水质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分别为COD100 mg/L、TN85 mg/L、氨氮10 mg/L、总磷5 mg/L,运行全成本为11.65元/m~3,实现了奶牛养殖废水稳定、高效的达标排放效果,基本解决奶牛养殖场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猪亚硝酸盐中毒发生的剂量及发展机制,以24头健康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用5%亚硝酸钠按体重50,70,90 mg/kg灌胃,复制猪亚硝酸盐中毒模型,Ⅳ组为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对仔猪亚硝盐中毒的发生时间及仔猪的体温、心率、呼吸等情况进行监测及记录,并取发病猪的呕吐物或胃内容物及血液进行了亚硝酸盐检验和变性血红蛋白检验。结果表明:Ⅰ组仔猪亚硝酸盐中毒行为发生在灌胃后1.5 h内,Ⅱ组和Ⅲ组仔猪均在灌胃后15~20 min内突然发病;Ⅰ组、Ⅱ组和Ⅲ组仔猪出现中毒反应后呼吸和心率明显比Ⅳ组快(P0.05),体温比Ⅳ组低(P0.05);亚硝酸盐检验试验中Ⅰ组、Ⅱ组和Ⅲ组均显示滤纸棕色,变性血红蛋白检验中Ⅰ组、Ⅱ组和Ⅲ组均显示血液褪色反应,且Ⅱ组和Ⅲ组褪色比Ⅰ组更明显(P0.05),Ⅳ组血液保持鲜红。说明50 mg/kg的亚硝酸钠可导致仔猪明显的亚硝酸盐中毒,70 mg/kg的亚硝酸钠可导致仔猪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外源添加不同菌种对于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采用新鲜全株构树(70%)并搭配辅料(玉米粉5%、糖蜜10%、稻糠5%、麸皮10%)进行青贮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Ⅰ(产朊假丝酵母CU-1+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Ⅱ(枯草芽孢杆菌BU-4+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Ⅲ(植物乳杆菌L-1单独青贮)、对照组(未加菌)。室温发酵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Ⅰ、Ⅱ、Ⅲ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与NH3-N/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Ⅱ、Ⅲ(P<0.05),酸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U-1和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对于提高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和蛋白品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氟苯尼考对肉鸡新城疫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确定氟苯尼考的最适使用剂量,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试验将150只14日龄肉鸡分成5组(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Ⅳ组)。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氟苯尼考50、100、200、400 mg/L,通过测定血清中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效价及IL-10、INF-γ含量,比较分析添加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对新城疫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和Ⅱ组血清中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效价及IL-10、INF-γ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和Ⅳ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饮水中添加低剂量氟苯尼考(50、100 mg/L)对鸡新城疫活疫苗免疫效果不产生影响,但添加高剂量氟苯尼考(200、400 mg/L)对鸡新城疫活疫苗免疫效果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伯  乔海云  马辉 《饲料工业》2005,26(19):56-59
试验通过在种鸡和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核黄素,研究了核黄素对花尾榛鸡的营养作用。将16笼种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8笼,Ⅰ组种鸡日粮中添加6.8mg/kg核黄素,Ⅱ组添加13.6mg/kg核黄素。结果表明:Ⅱ组的种蛋合格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分别比Ⅰ组提高了24.05%、8.2%和17.4%,差异极显著(P<0.01)。在雏鸡试验中,将80羽体重相近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第Ⅳ组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相同的基础上,其它3组分别喂以含核黄素3.6、7.2、14.4mg/kg的日粮,饲喂40d后观察各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组试验雏榛鸡的生产性能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Ⅱ、Ⅲ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将70只45日龄的罗曼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旨在探讨不同剂量替米考星对雏鸡心功能和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替米考星剂量的加大和给药时间的延长,Ⅴ组死亡2只,Ⅵ组死亡4只;心率(HR)由增加到逐渐恢复,但5 h后,Ⅵ组HR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呈逐渐下降趋势,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则逐渐升高,给药5 h后,Ⅳ、Ⅴ和Ⅵ组LVSP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和Ⅲ组(P<0.01),Ⅴ和Ⅵ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Ⅱ组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Ⅲ和Ⅳ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1)。Ⅴ、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Ⅴ组呼吸逐渐加深加快。5 h后,Ⅲ、Ⅳ和Ⅴ组呼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和Ⅱ组(P<0.05),但Ⅵ组呼吸率极显著低于Ⅲ、Ⅳ和Ⅴ组(P<0.01)。提示替米考星在治疗雏鸡疾病时饮水安全使用剂量为400~600 mg/L,超过800 mg/L时会对心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坝上长尾鸡卵巢功能、生殖激素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50只坝上长尾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Ⅴ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15,20,25 mg/kg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结果显示,卵巢功能各指标在数值上会随着大豆异黄酮添加量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LH:Ⅲ组最高,与Ⅰ组、Ⅴ组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FSH:Ⅲ组与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低剂量差异显著(P<0.05);E2:Ⅲ组最高,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比Ⅰ组高3.19%;PRL:Ⅲ组最高,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都不显著(P>0.05);P4:Ⅲ组最高,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红度a*:Ⅲ组比Ⅰ组和Ⅴ组显著提高11.12%和9.08%(P<0.05);肌肉pH:Ⅲ组显著低于Ⅰ组和Ⅴ组,分别降低3.81%和2.14%(P<0.05);肌肉系水力:Ⅲ组显著高于Ⅰ组11.9%(P<0.05);剪切力:Ⅲ组显著低于其他剂量组(P<0.05);组织学性状:肌纤维密度Ⅱ组与Ⅲ组显著高于Ⅰ组、Ⅳ组和Ⅴ组(P<0.05),Ⅲ组比Ⅳ组、Ⅴ组分别提高29.20%和36.23%;肌肉风味方面,各试验组间氨基酸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适宜的大豆异黄酮(15 mg/kg)能较好地提高坝上长尾鸡卵巢功能、生殖激素水平和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虾青素和维生素B2在日粮中的添加量对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12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45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鸡。对照组蛋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蛋鸡饲喂固定比例的基础日粮和0.25%虾青素,混合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2(5.0、8.0、11.0、14.0 mg/kg)。预试期1周和正式试验期4周,预试期各组蛋鸡均饲喂基础日粮,正式试验期分别投放上面试验Ⅰ、Ⅱ、Ⅲ、Ⅳ组的配比的饲料。结果表明,试验组蛋黄颜色、哈夫单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Ⅳ组鸡蛋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鸡蛋平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比重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试验表明,日粮添加虾青素和维生素B2能提高蛋品质,添加0.25%虾青素和14.0 mg/kg维生素B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料水比的湿拌料对育成期银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体重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3.44±0.19)kg的12周龄左右的健康银狐3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3组银狐分别饲喂料水比为1.0∶2.5(Ⅰ组)、1.0∶3.5(Ⅱ组)和1.0∶4.5(Ⅲ组)的湿拌料,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随着湿拌料添加水分比例的升高,各周龄银狐的干物质平均日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Ⅲ组银狐干物质平均日采食量在14、15、17、18、19周龄时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在16周龄时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干物质总采食量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且Ⅱ组也有高于Ⅰ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Ⅰ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蛋白质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较Ⅱ组升高4.62%,Ⅱ组较Ⅲ组升高5.42%;脂肪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较Ⅲ组升高4.03%,Ⅱ组较Ⅲ组升高4.46%。3)食入氮表现为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也有高于Ⅰ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量随着湿拌料添加水分比例的升高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氮沉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氮排出量表现为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高于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湿拌料添加水分比例的升高,尿氮排出量有升高的趋势,而净蛋白质利用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4)不同料水比的湿拌料对银狐不同周龄平均体重、各阶段平均日增重、总增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于料重比,Ⅱ组较Ⅲ组降低4.30%,Ⅰ组较Ⅱ组降低1.2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从降低环境污染和饲料成本以及保证银狐体增重的角度出发,育成期银狐湿拌料中料水比以1.0∶2.5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36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基础饲粮+0.025%沙棘叶黄酮)、试验Ⅱ组(基础饲粮+0.050%沙棘叶黄酮)、试验Ⅲ组(基础饲粮+0.100%沙棘叶黄酮),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于试验第29、50天早晨以重复为单位记录每组肉鸡的体重、采食量,计算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于试验第50天屠宰采样,测定肉鸡的屠宰性能,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肌肉中肌苷酸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3.92%、4.06%和4.27%(P<0.05),但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肉鸡宰前体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腹脂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Ⅲ组肉鸡屠宰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8%(P<0.05);试验Ⅲ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6.70%(P<0.05),其胸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但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肉鸡生长全期饲粮中添加0.100%沙棘叶黄酮后,在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在不影响其腹脂率的情况下增加了腿肌肌内脂肪的含量,并提高了屠宰率,从而改善了胴体品质及风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麸皮多糖(FWBP)对肉羊肉品质、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肌肉抗氧化酶和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50只体重为(20.17±3.33)kg的6周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羔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200、400 mg/kg FWBP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Ⅱ和Ⅲ组肉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Ⅱ、Ⅲ和Ⅳ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蛋氨酸(Met)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羊背最长肌中的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谷氨酸(Glu)和亮氨酸(Leu)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组肉羊背最长肌中丝氨酸(Ser)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各试验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过氧化氢酶(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Ⅱ、Ⅳ、Ⅴ组(P<0.05)。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肉羊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和MyHCⅡa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MyHCⅡ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Ⅳ和Ⅴ组肉羊背最长肌中MyHCⅡ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FWBP可以降低肉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改善其氨基酸组成,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诱导Ⅱx型肌纤维向Ⅰ和Ⅱa型肌纤维的转化,且以添加100 mg/kg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