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强化水质,水温管理和调控做好垂钓期间池塘管理,首先要辨别水质的好坏,池塘水质肥而不浊是满足垂钓的基本要求。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的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以目测水色偏深、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调控水质水温主要是注水、换水、用药和施肥。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增加水温测量次数,根据水温变化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温过高,出现缺氧浮头现象。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塘养鱼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除了有足够的水量外,更要具务相应的水质条件。论文对池塘养鱼水质指标、水色标准、水色辨别等方面做了总体概述,对池塘养鱼生产中常见的pH异常,氨氮偏高,亚硝酸盐过高,溶解氧浓度,硫化氢过高,蓝藻等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来源、危害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做好水质管理,争取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是获取池塘养鱼高产的“八字精养法”之一。如何识别池塘水质好坏,是广大养鱼户关心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下基层检查生产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识别水质好坏的重要依据是看水色。水色与所施肥料、浮游生物种群及其数量多少有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准确判断池塘养殖鱼类是否健康,及时诊治鱼病,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1注重现场调查 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再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水质类型与形成条件 1.瘦水水质.在生产中,瘦水水质往往会被养殖经验不足的人误认为清水、好水而被忽视.此水体水色清淡,呈浅绿色或淡黄色,透明度常大于30厘米,水体清瘦,浮游植物稀少,水色日周期性变化不明显.一般在新开挖的、底质保水性能差或滨海低洼盐碱土质的池塘,较易形成瘦水水质.  相似文献   

6.
养鱼先养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较好的水质能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生存。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体、底泥颜色和测定氨氮含量的变化来判断水质的好坏。1红水池塘水色变红主要是由于硅甲藻或金藻成为优势种而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并无大碍,但一旦天气突变,造成藻类大量死亡,死亡的藻类产生毒素就会致使水体恶化,甚至直接导致鱼中毒死亡。因此,池水一旦变红,必须及时改良。在天气晴好时,先用四季安或季胺盐碘等泼洒消毒,第2天再用双  相似文献   

7.
养鱼池塘的水色主要是由池塘水中的浮游植物所决定的,因为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含有不同的色素。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不同时,池水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浓度。依据这些颜色和浓度,再结合鱼类的生活规律,就可迅速判断出水质的好坏。一、茶褐色池塘中硅藻、金藻、隐藻和黄藻较多时,  相似文献   

8.
5~8月份气温高,鱼类吃食量大,生长快,也是鱼病高发季节,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一)合理施肥夏秋高温季节,要勤于观察水色,当水色开始变淡时,应及时追肥.以鲢、鳙为主的池塘,施肥量大点,以草鱼、青鱼为主的池塘,施肥量小些.施肥做到量少勤施,肥料要经过发酵后加水全池泼洒,一般每0.067公顷每次施肥100千克左右,当水质过浓时,就不能施肥,应及时注水.总之,池塘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质的水色变化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质优劣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决定水产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水质恶化通常是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针对不同水色的变化及调控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水产养殖户进行水质调整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色是否能做到肥、活、嫩、爽,是判断水产养殖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水色过肥或清瘦都不利于鱼类生长,而且容易患病,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掌握水色培养技术对促进水产生产有很大帮助。现就水色培养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在水色呈浅绿色、水质清淡时,特别是新开挖鱼塘,应采用施肥方法进行水色培养。 1.施有机肥。有机肥来源广泛,肥效持久,并含有多种营养素。有机肥包括畜禽粪尿、绿肥、蚕沙等,畜禽粪尿、蚕沙一般不能直接用来喂鱼,须经腐熟、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施到水池中,通过其所含丰富的氮、磷、钾等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调整水位蟹池的水位一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1.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要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10~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6-9月份每周加水1次,每次加水30%~40%。(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蟹池中水体的颜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  相似文献   

12.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13.
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管好水质,必须先了解水质.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依靠直感经验,观察水色来判断池水的优劣,以此来鉴别水质类型.根据有经验的广大渔民长期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种类型的水质: 第一,肥水这种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水质浓而不浑浊,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色日变化明显.水面有一层油膜,往往有“早红晚绿”的变化.水中浮游生物数  相似文献   

14.
养殖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的关键。适时监测养殖水体、明辨水质优劣,及时调控水质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水质好坏的判断有水色观察法、水质监测设备监测法等。在了解水质情况的基础上,水质调控更有针对性。水质调控的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该文概述了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具体判断方法、水质的具体调控方法,以期为养殖户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1.适时加注新水.这是调节水质的有效方法,加注新水,可增加塘水中的溶氧和营养物质.具体的冲水时间、数量,可根据塘水肥度(看水色和透明度判断),鱼类活动情况,鱼塘水位变化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6.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水质对养鱼而言至关重要,良好的水质能够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提高养殖鱼的生长速度,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际,简要论述了鱼塘水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温、水的透明度、溶解氧、酸碱度(p H值)及氨氮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培养优良的鱼苗种是池塘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一环。现将池塘养殖鲤鱼苗种技术简述如下:一、池塘条件1.注、排水和用电方便。要根据鲤鱼苗种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变化.给池塘注水.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质理化指标。2.池塘面积大小适当.水深适度。池塘形状最好是长方形.这样便于养殖管理和拉网捕捞。池塘面积以0.3公顷左右为好。池塘过大.管理不便.水质肥度不好调节.影响鲤鱼苗种生长;池塘过小.水温、水质变化波动较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水深保持1米左右.前期稍浅、后期较深为好。3.池塘堤坝牢固.土质要好.均匀渗漏水。4.池…  相似文献   

19.
判断水质好坏首先要看的就是水的澄清度,好水所含的悬浮颗粒较少,清澈透亮、晶莹剔透。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好的水色应该是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老水是肥水池不加水或少加水,或不清塘形成的。水呈铜绿色或浓绿色,水质浓,透明度低,溶氧较低,鱼在其中,容易浮头。水色日变化不明显,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很多,大多为不易消化的种类。这种水既不利于鱼类生活,也无法为鲢、鳙鱼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必须随时更换新水。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因其在养殖过程中,适应性极强,且肉质优质鲜美,营养丰富,因此深受国人喜爱。为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当下我国国内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从水质要求、水色变化、设置增氧、水质改良、优质饵料等方面探讨了养殖中后期水质管理层面的具体技术手段,以期为其健康生长、避免由于水质恶化导致的病虫害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